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最近,中国青年报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就此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据悉,被调查者以“70后”“80后”“90后”为主,这三个群体也是目前社会的主要活跃群体。
观察者:付彪(“东方网”)
观点:培养规则意识需要从娃娃抓起
规则意识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涵养;社会文明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从个体文明到公共治理的全面提升。针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无序和失范现象,当下形成共识的观点是,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公民文化的弘扬和公民意识的塑造,而加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则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娃娃抓起,学会尊崇规则,长大了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资料介绍,生性崇尚“自由”的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严格,规矩就是规矩,不能违反,只有守规矩才会更自由。如不乱扔垃圾、过马路看信号灯、做错事说对不起、不欺负小朋友……这些规矩都不是大话空话,必须令行禁止。对此,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米·莫林如此总结“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一切按照规矩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极大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不可预料的风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事实上,我们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以及家庭也有不少規矩,但老师和家长往往无意识地不按规矩引导和执行,进而导致规则被忽略和漠视。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体现平等,靠言传更要靠身教。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带头规范自己的言行,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根植于孩子的内心。
观察者:高亚洲(《北京青年报》)
观点:规则意识当成现代文明通
行证
以法治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种规则为基础的,对规则意识给予何等程度的强调,都不过分;而就后者来说,类似闯动物园、阻停高铁、景区刻字等热点事件,无不说明规则意识在一些人内心可谓淡漠之极,而比照我们身边的现实,插队、随意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又足以说明,规则意识的缺失,依然是国人的通病。在此次调查中,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是,这依然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已蔚然成风。
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孔子时的“从心不逾矩”到后来“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再到今日对规则意识的强调,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但是,面对人性先天逐利冲动和社会制度的种种漏洞,从朴素的良好愿望到现实,建立全民规则意识,它需要长期的社会培养和全方位的训练。
到底该从何处着手,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其实也间接给出了答案。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孩子抓起,以学校培养为主。只有从细处入手,才能把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点滴中,也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把规则意识在代际传递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质。学校在培养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是,每个人都是身边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孩子对规则的认知。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规则意识的操练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