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远处

2018-09-11 10:13珈语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伏尔泰钱钟书徐悲鸿

珈语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由一处风景转向另一处风景。其实,最美的风景仍在远方。因此,我们要保持足够的体力,要具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步地前行,让梦想照进现实。

伏尔泰的礼物

伏尔泰的悲剧《查伊尔》公演后,受到观众很高的评价。但在创作时,伏尔泰对剧作并不满意,认为其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描写还有不足之处。他一次次修改,剧本虽比原来更好了,可演员们却厌烦了。他每修改一次,演员们都要重新排练一次。为此,主演杜孚林气得拒绝和伏尔泰见面,不愿意接受伏尔泰修改后的剧本。这可把伏尔泰难为坏了,他不得不亲自上门把稿子塞进杜孚林住所的信箱里。然而,杜孚林还是不愿看他的修改稿。

一天,伏尔泰得到消息:杜孚林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友人。于是,他买了一个大馅儿饼和12只山鹑,请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杜孚林高兴地收下了。他当场把礼盒打开,礼盒里除了礼物外还塞满了纸。他将纸展开一看,是伏尔泰修改的稿子。后来,杜孚林责备伏尔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伏尔泰说:“老兄,没有办法,不做到最好,我的饭碗就要砸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16期)

素材解读

伏尔泰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而是和他要做到最好有着直接关系。他对剧本要求严格,并不断修改,以求完美。即使得罪了演员,他也决不善罢甘休。其实做事就应该这样,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求得更好的结果。

适用话题

创作、礼物、完美、执着……

没画出来的

最好

1950年,19岁的杨之光从上海考进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非常赏识他。一次素描课,杨之光正在埋头作画,徐悲鸿站到他身后许久。他画的那张人体素描,头部已经画得很完整,全身也画好了,只有膝盖部分还没有画,只是用线条勾勒了几个方形的框框。正要画膝盖的时候,他发现徐悲鸿站在身后,然后停止作画,等待指正。徐悲鸿问道:“你看,这幅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杨之光挠头想了想,没敢轻易回答。他很想说头部画得最好,因为他觉得头部画得最完美,可是又不好意思说。徐悲鸿说:“你这张画上最好的部分是膝盖。”杨之光不解地问:“可是膝盖还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可能是最好?”徐悲鸿很郑重地说:“虽然还没画出来,但可以画得很好。你那些已经画好了的部分,却无法画得更好一些了。”杨之光恍然大悟,由衷敬佩徐先生。之后,他一直遵循先生教诲,不断有更高的追求,终成大家。

(赵盛基,选自《故事会》2017年第10期)

素材解读

面对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哪个地方最好呢?完成的固然好,将要去完成的则更好。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追求。然而,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眼前的“美景”,却忽略了远方。远方,才更有内容,更值得追逐和眺望。

适用话题

创作、完美、教诲、眼界……

不肯重印

1948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了钱钟书的《谈艺录》,这是一本研究唐宋以来诗和诗评的重要文学论著。该书问世后,初版的近万册被一抢而空。让人不解的是,如此畅销的书此后却一直没有再版重印,市面上只有一些盗版的。

1979年的一天,《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在旧书摊上淘来一本正版的《谈艺录》。钱钟书惊讶地说:“您真幸运,别人想找到一本盗版的都难,你却弄到了一本初版的。”随后他拿出笔,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此于35岁时作,少年气盛,语多鲁莽,故不愿重印”,并盖了签章,还予吴泰昌保存。吴泰昌这才知道,原来《谈艺录》初版后,多家出版社数次找过钱钟书,但都被他谢绝,理由是自己对书里面的内容还不满意,不能因为畅销就轻易再版。直到1984年9月,《谈艺录》增订版才正式面市,增订版的容量比初版扩大了一倍多,内容也做了不少修改,使之更加完善和客观,被誉为“是一部文艺鉴赏和论述的巨作”。

(张秀芝,选自《合肥日报》2017年10月5日,有删减)

素材解读

从1948年初版到1984年的增订版,一本书的重生跨越了36年,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然而,这种罕见恰恰体现了钱钟书对做学问所持的高度严谨,以及敢于自我否定的态度。否定自己,才能追求完美,实现更大的提升。

适用话题

创作、完美、严谨、名利……

创作要追求完美

刘和平是国家一级编剧,在《北平无战事》拍摄期间,为了使剧本的创作跟得上剧组的拍摄进度,又要保证质量,刘和平请剧组配给他两个打字员,他口述内容,再由打字员打出来。早上5点到中午12点是一个打字员,下午2点到晚上12点换成另一个打字员,如此连轴干。一天早上,那个打字员由于起得早,迷迷瞪瞪地一边听刘和平口述一边打字。一个多小时后,刘和平盯着投影在墻上的字,停下来思考。他重新往下说,却发现墙上的字没有动静,原来打字员已趴在键盘上睡着了。刘和平苦笑了一下,叫醒打字员接着干。创作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刘和平从来没有降低过对作品的要求,总是精心打磨,不厌其烦地改了又改,力争写出最满意的剧本。

“过去有些老工匠,对自己的手艺和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坚持,追求完美和极致是他们的标签。”刘和平推崇这种“工匠精神”,自己也身体力行,最终凭借《北平无战事》摘取了第21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编剧奖。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第11期)

素材解读

创作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每一个优秀的剧本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这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耐心。刘和平口述,两个打字员录入,精心打磨,才成就了《北平无战事》。其实,在完美的背后隐藏着拼搏、付出,甚至是疼痛,唯有不放弃才能采撷到最终的美丽。

适用话题

创作、完美、坚持、成功……

猜你喜欢
伏尔泰钱钟书徐悲鸿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孔子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伏尔泰为例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
自然的法则
岁月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