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学馥
摘 要:作为我国教育阶段中的基础环节,小学教育对提高我国的综合教学质量意义重大,许多小学老师开始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立足点和核心,不断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引言
与其他阶段的教学相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复杂,对老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学校以及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为核心,主动为小学生的良好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越来越频繁,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越大,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也遭遇着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小学生的心理也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些独生子女以及残缺家庭的子女来说,自我意识以及依赖性相对较强,因此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除此之外,家长也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引导,没有对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以及研究。随着学生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学生个人的交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校以及家长必须要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使其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类人际交往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出现了轻微的心理健康障碍,比如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发怒,同时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自卑以及任性的現象。另外,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考试怯场以及厌学的心理障碍。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及强迫,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社交恐惧的现象。
四、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对症下药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积极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了解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原因,从而真正做到对症下药。首先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专家会诊以及心理医生辅助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真正实现对症下药和个别指导的有效结合,其次,老师需要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尽量避免一概而论,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切入点,其中老师以及家长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老师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实现生活与学习的节奏性以及合理性,只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才能够保障小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之中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另外,这种教学模式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保证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合理性,真正意识到学习的乐趣以及精髓。
(三)培养健全的人格
学校首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积极地满足学生在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合理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自信心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依靠个人的力量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积极提高个人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在学习生活之中,如果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那么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与困难作斗争,采取有效的手段实现各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其次,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需要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在学习的成长过程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和价值。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的个人实践经验不足,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学校以及老师可以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量避免对学生的限制以及干预,在恰当的时间段内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意识到生活实践的乐趣,从而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互动关系。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心理素质,寻求有效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作为德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落实我国的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的过程之中,小学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保障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引导之下建立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真正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娟.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有效性[J].长江丛刊,2017(16).
[2]刘汝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新课程(小学),2016(11).
[3]陶慧.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及主要应对方式[J].好家长,2016(46).
[4]邱香.留下希望,守住幸福,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赤子(下旬),2016(6).
[5]焦芳,吴国涛.浅析小学生阳光心态的塑造[J].中华少年,2016(1).
[6]张咸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