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德育的关注度也随之不断提高。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不仅仅在于安静地上一节说教课,而是要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方法原则等都运用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内化成自己的一种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课堂有效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教育学生都成为认真读书、知识储备渊博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积极乐观的思考方式,这才是教育最终的目标。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启蒙十分重要。提高小学心理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是帮助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简单阐述。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项因素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永远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教育途径。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思维模式是否爱走极端都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的经济实力、思考模式以及父母长辈的文化修养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大多数小学生的父母都在每日忙碌与工作中无法抽身,小孩子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抚养的不在少数,这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害而无利。每一代人经历的社会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理念也会有所变化,虽然祖父母照顾孩子在生活上一定是无微不至的,但在学习上能帮得上忙的少之又少,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情感和心理上的沟通,从而导致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表达、受挫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
2.学校教育
除了家庭教育以外,学生能够接触第二多的便是学校的教育。学校给予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时期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未形成对世界的基础认知,所有的行为或思考方式都是从身边学习,小学教师的行为成为大多数学生效仿的模板。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过于激进,容易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针对此类影响因素,我们应当怎么做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小学教师不同于初高中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每日面对的学生是一些对世界认知还很懵懂的孩童,因此一言一行都应当做到以身作则。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教师应当成为一位心理健康、积极阳光的教师。教师每日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时比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都长,教师的自身心理健康会在每一次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体现出来。教师如果和蔼可亲、宽厚待人,那么学生自然也会产生一种愉悦和幸福感;如果教师本身心理素质很差、遇事毛躁脾气暴躁,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胆怯、内向、对他人缺乏信任、害怕与人沟通等问题。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
2.多用微笑和言语鼓励学生
小学生的内心其实是很脆弱的,身为小学教师,一言一行要格外注意。小学生本身年龄较低,对于教师很本能地会产生敬畏感,不敢与其沟通。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多采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一个手势的鼓励、一个眼神的肯定,对于学生的内心都是莫大的鼓舞。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同时,学生为了教师的肯定也会更加富有责任感。同样的意义,不同的表达方法,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也会有变化。主动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也能够健康地成长。
3.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此處我们所说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在于课堂上的整体氛围,更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去体验课堂,那么这堂课一定会是高效的。反之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百般刁难”“言语过激”,学生不仅会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会有很大的伤害。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需要教师、学校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随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和谐友爱、积极阳光的班级及家庭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邵立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因素探究[D].渤海大学,2017.
[2]王文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112,114.
[3]郭菊.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6):94-9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