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张国宝

2018-09-11 04:37徐匡迪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长江口造船决策

张国宝同志80年代初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后分管过多个领域,在30多年间参与过许多重大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重大项目的审批、决策、实施。

我在上海市和中国工程院工作期间,在工作中和他多有接触。

上海市的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长江口航道整治、浦东机场、磁悬浮列车线、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外高桥电厂、宝山钢铁厂、漕泾化工区、外高桥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许多重大工程,正是在他分管这些工作期间建设的。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在论证决策过程中,难免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

張国宝同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总能耐心倾听、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即便和有的领导同志意见相左,他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很多意见在决策过程中被采纳,而且被以后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在长期的工作历练中,张国宝同志培养起协调复杂、跨行业、跨省区重大工程的能力。例如,本书中所述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他都在工程领导小组中担任重要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微观层面,他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功底;在宏观层面,他能从全局和长远视角谋划行业的发展。

例如,本书中“将我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一文,他向中央领导提出的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建议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他身体力行,从规划到审批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建设长江口、环渤海湾、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造船工业处于低迷的情况下,他力陈国务院领导,支持将黄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迁往长江口的外高桥。这些案例体现出了他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长远思考。他对能源周边外交的深入思考和身体力行极具战略思维。

张国宝同志的主要工作生涯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历程,他把这一时期自己亲历的重大工程和行业的发展记录下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筚路蓝缕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本文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为张国宝新书 《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所作序,内容有删减,标题为编辑所加。)

猜你喜欢
长江口造船决策
沉睡的船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台风对长江口表层悬沙浓度的影响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长江口南槽航道安全通航对策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