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下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2018-09-11 08:31锋林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情境

张 锋林 静

(1.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 福州 350 0 0 3;2.厦门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 0 0)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考试卷除了选拔的功能之外,兼具学科育人的导向功能。全国I卷生物试题亦是如此

一、试题的总体特点及考生抽样分析

全国I卷理综生物试题的考点分布、认知层级及抽样统计难度如表1所示。抽样对象为2018届福建省10所高中学校200名理科毕业生,包含一、二、三级达标学校和私立高中学校,主要采取考后访谈的方式。

表1 2018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考点分布

从模块分布上看,部分试题有若干的模块交叉,此次模块统计仅呈现主要考查的模块,模块分值约为:必修1占27分;必修2占24分;必修3占24分;选修1占15分;选修3占15分。

从认知层级上看,根据布鲁姆的认知水平分类,结合对抽样学生的访谈,对2018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知层级分析,多数试题的考查都在理解层级以上,符合当今教育考试评价的大致方向,少部分试题测量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占比不大,更多的考查到了高层次的认知层级,也相应的需要学生应用更高的能力才能有效作答,做到了能力立意,素养导向。

试题难度可以从试题问题情境和问题空间、答案表达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1],主观上还和考生应考时问题原型的相似度和熟练度有关。根据抽样统计的结果,在难度分布上,必修部分选择性试题大致呈现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较难题的比例为1:3:2,必修部分非选择性试题逐题分析,其中第29题(2)小题、第30题(2)小题、第32题为难度比较大的试题,其情境来源于真实生活,但对学生而言较陌生,没有相对固定的规则、方法和解答步骤,问题的劣构特征明显,对于学生的应答要求比较高,其余试题的设问比较明确、指向性好,学生的应答也比较简单。选修部分,第38题难度较第37题难度大,与往年类似。尽管第37题(3)(4)小题为结构性设问,但思维量不大,属良构性问题,多为仅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学生容易完成知识迁移。

二、试题的具体特点

1.着眼试题的基础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

学科素养导向的试题,并不意味着对知识的忽视,全面的知识掌握是提升素养的根基,学科基本思维方式方法是达成素养的途径。

试题不回避热点,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如第1题围绕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命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第29题的第1问考查共同进化的概念,第30题考查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些内容属于学科必备知识。基于必备知识的命题,体现了基础性,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化观、系统观等。

试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如第4题考查探究实验中由实验结果倒推施加的自变量,第31题考查了水盐平衡调节的机制,第37题考查选择培养基的配制、菌落鉴定的原理及方法。这些试题对实验过程、基本原理、基本科学思维方法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基础性”。

2.指向科学思维的发展,凸显对学生关键能力的综合测量

素养本质上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靠灌输知识习得,而是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以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考查为例,《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科学思维是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2]要求学生逐步发展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来审视和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在试卷中可见需要学生通过“审视资料—提取证据—提出主张”应答模型反应的试题。

例如,选择题第6题是一道关于细菌接合的实验分析。相比其他设问明确的试题,其综合性更强,重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从实验现象提出观点的能力。对于情境资料的陌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学生需要归纳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特别是实验组M、N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混合培养后,转接到普通培养基后长出大肠杆菌X。根据实验组现象,调用已有的知识点是细菌的转化实验(教材原型是R型转化成S型),可以提出初步的主张:细菌能转移和重组的物质是DNA;DNA才是产生该稳定变异的遗传物质,RNA不是。这类基于“审视资料—提取证据—提出主张”的模型,进行立论,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对学科议题的论证能力。

3.呈现多元情境,推测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国际大型测评项目NAEP研究发现,学生在回答具有特定情境的试题时,其不专注度和漏答率会比回答不包含情境的试题时明显降低。命题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应该准确把握素养、问题、情境和知识四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关系。[3]考查的知识和情境的选择需要满足问题的解决,试题编制时一般呈现“情境—问题—解决”的模式,学生也应该注意试题情境的探究性和问题的开放性。

例如,第32题是一道典型的果蝇杂交实验题,情境材料涉及三对性状的杂交。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杂交结果判断显隐性,并写出判断依据;能够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寻求方法时调用的知识能力有:基因位于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的遗传特点、判断显隐性的方法,还需要科学分析及推导,基于证据及论证。这类“情境-问题-解决”模式,层层递进,很好地考查学生转化知识与科学思维运用的素养。

4.加强应用性,彰显高考的育人价值

高考命题的素材常常来源于中学、大学教材的经典案例、科技论文的研究成果,材料、数据和过程真实。学生对待实验中问题的提出、现象的预测、结果的解释反映了考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态度。

例如,第37题的情境是真菌培养过程,第3问情境是筛选产淀粉酶微生物。试题考查学生应用能力,运用科学的实验原理及方法来解决筛选问题。本题设问有一定的提示性:碳源是淀粉,使用显色剂。学生可以说出原理应包括显色反应的原理、因变量的检测的方法,该点考查了新情境下知识的迁移和语言表达能力。第4问考查了探究实验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实验的重复原则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在平时进行探究活动是否准确如实的记录数据,分析过程是否严谨、准确,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

再如,选择题第3题从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命题、选项涉及氮肥、松土、“烧苗”;第5题从种群S型增长来命题,选项情境角度不同,涉及林场鼠患、鱼塘养殖、微生物培养等,试题引发学生关注思考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并运用生物学原理去解释和判断,也是对生命观念落实的一种体现。

三、教学启示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新高考命题不仅关注学科的必备知识,还要重视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用好课标和教材,认真开展基于概念建构和实验探究的生物学教学。

1.领悟课标,深研教材教法

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是高考考查的基本内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生物学教学和备考的依据。读透课标、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并渗透素养教育。教学站位要高,在素养导向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高考中概念的考查从不生硬地考查记忆,教师可从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拓展题”中,收集有利于学生建构概念的素材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全景教学,鼓励探究创新

生物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学科素养。教学应注重科学思维的引导,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景立场”,提供聚焦同一知识点的不同的资料或观点,鼓励学生通过比较与分析,加强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例如,在学完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可以让学生验证活细胞是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材料、试剂;也可以提供跨膜运输、细胞质环流等角度,让学生尝试设计并论证观点。又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时,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及对实验现象的多层次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思维,通过设计方案证明自己的观点,也提高了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3.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

高考命题情境新颖、问题设计注重逻辑,综合性强,重在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等。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新高考,要求教师必须深度教学,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目的,以考点和具体教学任务为载体,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所学内容。[4]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低阶思维涉及的“知道”和“领会”的内容,可以利用微课或导学案自主学习(用时少),高阶思维涉及的内容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训练(用时多),教学设计增加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例如,在对摩尔根果蝇实验的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比较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有何相似之处?尝试用孟德尔的假说来解释果蝇杂交实验?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什么?你需要增加怎样的假设?哪种假设是合理的?如何演绎推理,请写出方案?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审视与评价等能力。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