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超, 黄云志, 刘福临
(合肥工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平面电容传感器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在同一平面,具有单边穿透、信号强度可调及层析成像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样本物理特性的介电测量。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hiele S等人[2]研制了基于交流电容法介电测量系统,获得输出电压与被测物介电常数的对数关系,但硬件成本高,功耗大。巴西隆德里纳州立大学Mizuguchi J等人[3]设计了土壤含水率测量系统,系统电路复杂,成本和功耗均较高,且测量结果易受电荷注入效应的影响。东北大学刘卓等人[4]设计电容式水分测量仪,电路复杂,且驱动和相敏解调模块功耗较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海青等人[5]设计了用于围护结构含水率检测系统,电路复杂,且易受分布电容和电荷注入效应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差。
近年来,随着现场测试需求的增多,手持式设备越来越受到青睐,对系统功耗、可靠性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文以MSP43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种低功耗的介电测量系统。
平面电容传感器由驱动电极、感应电极、基板和背板组成。给传感器驱动电极施加一定频率的正弦激励信号,感应电极会输出同频率的感应信号。同时,驱动与感应之间会形成电场,将被测样本放置于该电场中会使电场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两电极间的电容值。矩形叉指传感器的敏感场分布均匀性最好[6],叉指型平面电容传感器如图1所示。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包括波长λ、电极宽度w、电极间距g、电极对数N等,性能取决于信号强度、灵敏度和穿透深度。
平面电容传感器的输入阻抗较高,输出信号微弱,易受寄生电容的影响,设计测量系统需充分考虑输出信号特点,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图1 平面电容传感器模型
根据平面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系统需要实现驱动信号的产生、感应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介电常数的计算等功能,同时满足低功耗特性要求。以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6459为核心,设计了电容测量模块、人机交互模块、RS—232串口通信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等。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基于AD7745的电容测量模块可实现驱动信号的产生、感应信号的采集与转换的功能。电容测量模块中的电容量程扩展电路可用于扩大AD7745的动态范围。人机交互模块实现参数设置和结果显示,RS—232串口通信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信。采用锂电池供电,芯片电压等级均为单电源+3.3 V。
图2 低功耗介电测量系统框图
电容值测量模块由电容/数字转换电路和电容动态扩展电路组成。AD7745能实现32 kHz驱动信号的产生、电容值到数字信号的直接转换等功能,可避免过多分立元件带来的电路复杂、噪声引入、功耗大等问题。当系统中存在的寄生电容值小于60 pF时,芯片测量误差小于1 fF;当寄生电容值达到300 pF时,测量误差小于14 fF。此外,通过屏蔽电缆和SMA接口将电容传感器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连接至测量电路的CIN和OUT端口,进一步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AD7745可实现+3.3 V单电源供电,供电电流仅需0.7 mA,具备低功耗的特性。
考虑到AD7745的动态范围仅为±4 pF,介电常数的测量范围受到限制。通过设计电容量程扩展电路增大量程范围。选择ADI公司的低功耗、低偏置电流运放AD8515作为核心器件。AD7745的两个驱动引脚EXCA和EXCB分别连接电阻器R1和R2,通过设置其阻值可实现量程的扩展。扩展倍数F表示为
(1)
将动态范围的扩展倍数设置为5倍,动态范围将扩大为±20 pF。电容值测量模块如图3所示。
图3 电容测量模块电路
电源管理模块实现系统供电和电池电量监测的功能。为增强系统便携性和安全性,选择小体积的3.7 V锂电池供电。通过两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clropout regulator,LDO)分别获得模拟与数字+3.3 V。LDO最大可输出50 mA的驱动电流,50 mA电流输出时典型压降仅为48 mV,静态电流为17 μA,非常适合低功耗、便携式设备应用。此外,为了能够实时地监测电池电量,防止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电量过低导致系统断电,设计了电量监测电路。电源管理模块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电源管理模块框图
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初始化、信号采集与转换、中断模块、计算模块、人机交互等。
系统上电后,首先对系统和外部器件作初始化处理,启动系统测量后,AD7745开始采集传感器输出信号并转换,设置单片机P1口通过中断模式读取转换数据。为降低系统功耗,读取过程在低功耗模式3下进行,此时,除ACLK用作I2C串口通信的时钟外,其他时钟源及CPU均关闭。此模式下,单片机的供电电流仅为1.6 μA。连续完成15次信号采集与转换后,对数据进行平均滤波后计算介电常数,最终输出显示。
以复合材料为样本,利用Maxwell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传感器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假设传感器感应面积一定(20 mm×20 mm),仿真分析不同电极对数(N)、电极宽度与间距比(w/g)对信号强度(C)、穿透深度(P)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对数越多,信号强度越大,但穿透深度越小;电极宽度与电极间距比越大,信号强度越大,但穿透深度基本无影响[7]。拟合出信号强度与N,w/g之间的关系为
(3)
不同w/g下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拟合系数
被测复合材料厚度为0.5 mm,介电常数变化范围为1~3.9,系统最小测量电容值为4 pF。由上述传感器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的结论可知,电极对数不能过多,否则,穿透深度将小于被测复合材料厚度;也不能过少,会降低信号强度和灵敏度等性能指标;w/g的选取也应该适中,过小同样影响信号强度和灵敏度,过大则使得电极间距非常小,增大了实际制作传感器的工艺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制作成本。综上,根据信号强度及穿透深度,感应面积20 mm×20 mm条件下,选择电容传感器参数:电极对数为10,电极宽度为0.4 mm,电极间距为0.6 mm,电极厚度为0.018 mm,基板材料设为FR4,厚度为1.5 mm,仿真收敛误差为3 %。根据以上传感器参数,利用Maxwell三维仿真软件获得30组介电常数测量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电容值和介电常数的关系为
ε=0.611 6C-3.049
(3)
利用式(3)对复合材料介电常数进行测量,其测量误差小于3 %。
按照仿真模型中传感器的参数,研制了PCB型叉指传感器,并构建了介电测量系统。标定的系统重复性为0.050 3。将系统用于材料检测实验:选用FR4板材做探伤实验,板材厚度为1 mm,损伤面积为5 mm×15 mm。正弦驱动信号的频率为32 kHz,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明显地区分正常与损伤的材料。
分别对FR4,RO3003和RO4350 3种复合材料进行介电常数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手册中给出10 GHz下的RO3003和RO4350的介电常数标称值分别为3.00和3.48,在1 MHz下FR4板材的介电常数标称值为4.2。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大而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系统的测量值符合介电常数变化规律。
图5 板材损伤检测
板材测量1测量2测量3测量4测量5平均值RO30033.053.043.033.033.033.04RO43503.513.503.493.493.493.50FR44.364.364.364.364.364.36
测量系统在工作中消耗电流为9 mA,功耗为33.3 mW,用3.7 V,2 000 mA·h锂电池供电,系统可以正常工作10天,达到低功耗的要求。与文献[2]相比,功耗仅相当于系统中对数放大器的功耗;与文献[4]相比,功耗至少降低了97 %。
本文基于MSP4306459单片机研制了低功耗介电测量系统。实验表明:在32 kHz的驱动频率下,系统能够检测出FR4板材的损伤;有效实现不同型号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测量,且系统重复性好、功耗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