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贞琴: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广东金字招牌

2018-09-11 05:45叶贞琴
现代农业装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荔枝广东发展

尊敬的马爱国总农艺师、邓秀新院长、汪懋华院士,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广州市从化区隆重举办2018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暨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我国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向长期关心支持广东“三农”发展的农业农村部、中国工程院、各兄弟省(区、市)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有两大主题,一是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的成果,会前举行了2018年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刚才向擂台赛金奖获得者颁了奖;二是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刚才对广东荔枝种植匠、从化区优质农产品进行了颁奖,为广东荔枝产业联盟、南方荔枝研究院揭牌,为从化最美荔枝园旅游线路授旗。这次大会还要举行荔枝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山地果园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演示、荔枝绿色生产、“一带一路”荔枝产业国际交流会、国家荔枝、香蕉良种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启动等多个活动,可谓内容丰富、创新出彩、亮点纷呈。可以说,这既是全国荔枝产业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世界荔枝产业界的一次盛会。

荔枝源于中国,中国荔枝占世界荔枝的七成。广东荔枝占全国荔枝的5成以上,占世界荔枝的三分之一。荔枝是广东单一水果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种植历史悠久的热带水果。广东做强荔枝产业有着坚实的基础,也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必然要求。

一是荔枝产业规模大。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稳定在411万亩,年均总产120~150万 t,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全省有荔枝类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绿色食品(荔枝)认证企业32家,无公害食品(荔枝)认证企业35家。

二是种质资源丰富。广东荔枝种质资源保存量600多份,居全国第一,占全球的60%以上。有区域公用品牌14个,广东名牌产品(荔枝)28个,3个荔枝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14个荔枝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是富民兴村效益明显。全省荔枝种植环节固定就业人口就有100万人,荔枝产业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50亿元以上,带动产业相关环节创造产值50亿元以上。

四是区域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目前,全省荔枝栽培面积10万亩以上的地级市有9个,面积1.5万亩以上的县有47个,已形成粤西早中熟荔枝、粤东中迟熟荔枝和珠三角晚熟荔枝3个区域特色明显的集中优势区。

五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2017年5月1日发布实施了《广东省荔枝产业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农作物单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投入约2 000万元,开展荔枝育繁推一体化联盟建设、以及品种结构调整与新品种换种推进项目等。我省从事荔枝学科的研究人员超过百人。

虽然我省荔枝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失衡、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品牌效应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等突出问题。必须下大气力,加快推进广东荔枝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李希书记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岭南特色水果、南药、茶叶、水产等特色产业。我们要按照李希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的要求,重点从组织、平台、品牌、科技、绿色、政策等六个方面着手,用2~3年的时间把广东荔枝打造成为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人心齐,泰山移。当前,我省荔枝种植环节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对果农和企业而言,团结就是力量,果农间相互联结,企业间合作共赢,果农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共同抗御市场风险、避免果贱伤农。即将揭牌的广东荔枝产业联盟肩负着促进广东荔枝产业兴旺发展的使命,要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和互惠互利,为广东荔枝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推广销售、品牌打造、合作交流贡献力量。龙头企业、荔枝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荔枝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当好果农生产的带动者,当好农业科技的推广者,当好荔枝市场的开拓者,当好实施荔枝产业标准化生产的先行者,搞好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发展订单生产、合同生产,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特别是企业要担起保护果农利益的社会责任,收购荔枝价格不能让农民吃亏,要让企业得利、果农增收、实现双赢。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大力发展专业化农机服务、采摘、高接换种等业务,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承担起来。

(二)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我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就是要打造一批能够集聚各种要素、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荔枝产业的发展要建设好三个平台: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园。抓住我省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的政策机遇,在粤西、粤东、珠三角三个主产区,建设若干个以荔枝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其打造为集生产、加工、电商物流、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荔枝产业集群。二是区域性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按1小时车程辐射的区域,在主产区规划建设一批简易冷藏分级分拣包装处理中心,包括田头冷库、冷水池、分级分拣设施设备、产品包装、厂房建设、相关器械等,为我省荔枝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提供保障。三是荔枝公园。鼓励荔枝产区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特别是面向北方游客,推出采摘游、休闲游、暑期亲子科普游、夏令营等旅游线路,拓展荔枝园功能,提升种植效益。

(三)做大做响荔枝品牌。产品靠品牌吸引消费者,企业靠品牌占领市场。荔枝产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关注品牌、培育品牌、保护品牌、宣传品牌。在做强“广东荔枝”区域品牌的同时,荔枝鲜果和加工企业都要擦亮品牌,经营品牌,共同提高广东荔枝的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建设一靠质量固本。加大品种改良力度,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将黑叶、怀枝、白蜡等非优品种改为井岗红糯、岭丰糯、桂味等优质高效新品种,促使荔枝上市时间更长、品质更优、区域布局更合理。二靠营销开道。领导干部要带头,使每一个广东人成为荔枝产业的推销员、宣传员、讲解员,让更多的人知道荔枝、了解荔枝、爱吃荔枝。创新荔枝等级分类、包装、运输方式,高端产品包装要小型化、精致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渠道商落地配、社区生鲜O2O等多种营销方式,探索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新零售模式,多渠道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三靠文化升值。荔枝与广东结缘千年。据考证,我省种植荔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荔枝成为岭南人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和岭南文化千年传承的重要载体。荔枝品牌要强大起来,提高附加值,必须瞄准实物形态背后的文化,在文化上下功夫,保护好千年荔枝古树,用好历代文人雅士的咏荔名作,讲好广东荔枝故事,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四)强化产业科技支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两千多年了,荔枝保鲜难、稳产难、加工难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我省荔枝科研力量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加强无伤采收、保鲜、包装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全面提高采后处理技术水平;开发精深加工,改变以荔枝干粗加工为主的现状;开展种业创新,对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及QTL定位、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与育种应用、生物技术优化与新种质创制等理论和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加强科企合作,加快荔枝科研成果转化,有条件的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龙头企业与优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力开展荔枝创新技术培训推广,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作用,推广广东荔枝种植匠的成功经验,通过荔枝技术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对技术骨干、种植大户等进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五)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荔枝既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成片成片的荔枝林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荔枝产业绿色发展。要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支持引导增施有机肥,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建设标准化绿色生态果园。实施老果园改造,改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以“设施节水节肥”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荔枝园喷药、施肥、土壤耕作改良等管护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六)创设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是推动荔枝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荔枝育繁推一体化联盟建设、品种结构调整与新品种换种推进项目的投入支持。贯彻落实好《广东省荔枝产业保护条例》,依法保护、促进荔枝产业发展。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接下来,广东将以农业农村部支持茂名建设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球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库为契机,高起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创设一批促进荔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推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让我们携起手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苦干实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贴身紧逼,精准发力,合力推动荔枝产业大发展、荔枝文化大传承,将包括广东在内的荔枝打造成中国最有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农业产业,让“中国荔枝”、“广东荔枝”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叶贞琴副省长在国际荔枝产业大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荔枝广东发展
岭南荔枝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荔枝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广东舆情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