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柴旦行委红灯沟西金矿矿体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2018-09-11 11:47甘尕莲甘长福
中国锰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北西硅化金矿

甘尕莲,甘长福

(1.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七队,青海 西宁 810000; 2. 青海省山金西部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1 地 层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奥陶统滩间山群b岩组(O3tnb)和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J1-2d)[1]。

1.1 上奥陶统滩间山群b岩组

分布于赛什腾山主峰北坡,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纵布整个研究区,为区内地层主体,也是主要含矿(或矿化)地层。与上覆侏罗统大煤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岩石地层单位主要由浅海一半深海相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系及碳酸盐岩等组成。遭受过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岩性包括火山熔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含钙质凝灰岩、大理岩、糜棱岩化等。

1.2 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

位于研究区东南边部高泉煤矿之局部地段零星出露。与下伏滩间山群b岩组三岩段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该套地层下部为炭质粉砂岩夹泥质结核及煤线,中部为炭质千枚岩与煤线,上部为工业煤层,煤层厚7.79 m,属山间裂陷盆地湖沼相沉积,由于后期挤压作用,地层褶皱形成一向斜构造。

2 构 造

研究区构造严格受区域构造控制,总体呈北西—南东向。断层十分发育,总体上构成规模大、变形弱且分散的韧性剪切带及破碎蚀变带,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2]。次为北东向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由于北西向构造组成了研究区的构造格架,下面侧重叙述其主要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2.1 宽沟—团结沟韧性剪切带

分布于宽沟沟口—团结沟地带,北西—南东向展布,北西端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长3.75 km,宽10~250 m。见有膨大、变窄、分枝复合、褶皱和后期脆裂叠加等现象,具向南西方向伸展又有右行剪切的特点,剪切面理倾向南西,倾角40(°)~60(°),平移中包含有旋转,剪切中含有压碎。宽沟—团结沟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明显,是今后本地区寻找岩金的重要地段。

2.2 F1断层带

分布于宽沟沟口—鑫山南坡—团结沟中游,断层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倾向南西,倾角60(°)~70(°),破碎带宽10~60 m,断续出露近5 km,向南东跨出研究区范围,见有膨大、变窄、分枝复合等特点,为一条压扭性逆断层。控制着Ⅰ号蚀变破碎带。该断层破碎蚀变带由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化岩石、糜棱岩(安山质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等组成,局部夹有蚀变安山岩透镜体,挤压片理发育。大小不等的石英脉顺片理方向贯入,小石英脉中含有金属硫化物,但金矿化不明显,破碎带中具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蚀变[3]。局部地段具金矿化现象,最大矿化宽度8.00 m,金含量0.1 g/t。该断层发育于加里东期旋回,在华力西期、燕山期旋回均再次活动。

2.3 F3断层

分布于宽沟上游—团结沟中上游一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倾向南西,局部段转为北—北东,倾角50(°)~70(°),破碎带宽2~8 m,为一条逆断层,并被近南北向(F7)平移断层错开。断层破碎带由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组成,破碎带物质具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无金矿化现象[4]。

2.4 F6断层

分布于宽沟沟头—新高泉煤矿—团结沟上游一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45(°)~70(°),破碎带宽几米至几十米,具分枝现象。破碎带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等组成,为一条先张后压的复合断层。该断层初期表现为张性,并形成了侏罗系山间裂隙盆地,沉积了大煤沟组含煤岩系,后期挤压使含煤岩系褶皱。该断层破碎带中的构造岩具绢云母化、褐铁矿化、黄钾铁钒化,金矿化现象不明显[5]。

2.5 F2断裂带

为一断裂破碎带,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经动力或热液变质作用后为蚀变破碎带。以压扭性剪切作用为主,对于岩脉、地层产状,矿化作用都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多沿层间或岩层接触面及夹层部位发育。断裂破碎带宽10~50 m、长500~3 000 m,倾向250(°)~260(°),倾角55(°)~80(°),局部产状为:227(°)∠75(°)、270(°)∠85(°)。岩性主要为褐红、灰黑色、断层泥、断层角砾岩和挤压透镜体、挤压片理发育,带内岩石糜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较强。

3 围岩蚀变

矿区发育较普遍的为石英—铁白云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其次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局部有绢云母化、赤铁矿化。

石英—铁白云石化出现充填和交代两种形式,二者相伴相生。前者表现为石英铁白云石脉,是金矿的主要载体[6]。通常表现为细脉带,也可见大脉。后者见于前者的旁侧,分布范围更广,但一般无矿化迹象。

硅化、褐铁矿化广泛出现在破碎蚀变带中,偶尔伴随有赤铁矿化,岩石整体呈褐黄—褐红色,粉末状,块状,石英细脉发育,脉上常见有黄铁矿残余溶蚀空洞。

蚀变广泛发育于断层破碎带及其围岩中,蚀变破碎带内岩石为灰绿—褐黄色糜棱岩、硅化大理岩及炭质片岩、片岩、夹硅质体的破碎蚀变岩,局部夹有蚀变安山岩透镜体。强片理化、绢云母化。主要蚀变为铁白云石化、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内见有石英脉,脉宽1~1.5 m,具弱孔雀石矿化及斑点状的黄铜矿化,根据主要蚀变矿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及成矿条件特征认为该蚀变主要为热液型、次为构造挤压型。

4 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

研究区内1个异常属甲类异常,异常特征见表1。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上统滩间山群b组(O3tnb)地层,发育二条北西向断裂,有已知红灯沟西锰矿化点。元素组合复杂,所分析元素均有异常出现,主要元素组合为Bi、Mo、Ba、Sb、Mn、As、Pb、Cu、Ag、Au,异常强度高,Ni、Cr、Co浓集中心位于红灯沟西锰矿化点上,Au、As、Cu、Pb、Bi、Mo浓集中心位于红灯沟西锰矿化点西北部,前缘热液元素(As、Sb、Hg、Ba)异常发育,成矿条件有利,寻找岩浆热液型铋钼铅多金属矿及火山沉积型铜锰多金属矿矿床具有较大前景。

表1 异常特征参数

注:元素组合Bi、Au、Mo、Ba、Sb、Mn、As、Pb、Cu(Cr、Zn、Co、W、Ni、Ag、Sn);异常表达式Bi23.94-Au21.65-Mo17.84-Ba16.385-Sb15.36-Mn13.88-As12.12-Pb11.22-Cu10.54-Cr6.52-Zn5.93-Co5.4-W4.38-Ag3.72-Sn3.3-Hg1.56。

5 控矿因素

5.1 地层控矿

研究区内所见矿(化)点或矿(化)体,其围岩多是滩间山群b岩组下部的安山岩夹碎屑沉积的变质岩,具片理化和较强的蚀变,蚀变类型有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及黄铜矿化,据前人测试资料显示:该套岩石的含金背景值较高,其区域背景值为23.77×10-9,矿点范围内背景值为33.06×10-9,比其他岩性层含金量高出1倍左右,可能为金矿体的早期矿源层,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层位。

5.2 构造控矿

主要表现为含金石英脉与构造蚀变岩(糜棱岩)型:加里东期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化带的分布;糜棱岩带(深部线性渗透带)控制了金矿(化)体的分布;强蚀变、强糜棱岩化地段,尤其是发生拐弯、膨大或与次级构造发生交切的部位有利于金的富集,常是金矿(化)体产出部位。因多期次构造活动,造成相对较晚的富铜石英脉穿插于糜棱岩中,可能形成金的富矿体。近矿围岩(糜棱岩)含金量普遍较高,可能为早期矿源层(安山岩)经历强烈构造,蚀变后的衍生矿源层(其两侧较大范围内则为贫金的—“金亏损带”)。当热液(石英脉)运移中与糜棱岩发生成分交换,随着环境(pH值、温度、压力等)改变,使热液中的矿质发生沉淀,在适当的构造裂隙中形成了金矿(化)体。成矿作用可能分为两期:早期为金—石英脉阶段,多形成贫金或无金石英脉单体。晚期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阶段,多形成含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的石英复(网)脉(当含铜石英脉呈细复网脉存在于糜棱岩时,则过渡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5.3 侵入岩控矿

加里东期与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接触部位局部地段,岩石具片理化,蚀变强烈,具金矿化现象。研究区内岩脉众多,但仅石英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石英脉分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两组,北西—南东向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是寻找金矿体的最佳岩脉。岩浆残余热液对金的运移富集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侵入岩体附近的强蚀变岩石也是寻找金的有利地质体。

6 找矿标志

研究区多种控矿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出现多种控矿因素的地段,应注意寻找金矿,主要有以下重要找矿标志:

1)细小石英脉穿插且褐铁矿化强烈的铁矿化硅质岩,具金矿化线索;

2)含金属硫化物的北西—南东向石英脉,一般含金,且较易发现明金;

3)网状细小石英脉分布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地段,金矿化明显;

4)韧性剪切带的分支、膨大、转弯部位,是金矿化的有利地段;

5)近矿围岩为滑石菱镁片岩、黄铁绢英岩、具强烈的绢云母化、硅化;

6)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的岩石,具金矿化现象。

猜你喜欢
北西硅化金矿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我早有准备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