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11 09:53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业者资本社交

刘 静

(宿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心理资本(PCA: 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的概念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提出。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是“个体变化发展中,心理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积极状态”[1],包含四个维度:希望、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创业心理资本指“在创业情景下的创业者的心理资本,即创业者表现出来的能够影响创业相关活动的一种特定的积极心理状态”[2]。

1 创业心理资本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坚定的意念、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意念、态度、创新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呈现出的一系列认知过程,需要强大的心理资本作为支撑。从创业者特质到创业素养的培养,从做出理性的创业决策到创业团队的积极协作,从创业初的艰苦奋斗到创业成功后的诚信守信,创业心理资本无不发挥着引导创业者产生积极行为的作用。

心理资本对创业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发现,心理资本的“乐观”维度与创业抗压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对创业态度的影响需要借助积极情感和环境氛围发挥作用。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偏重于创业政策和技巧等“硬能力”的灌输,忽视对创业心理资本等“软实力”的引导和培养,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3%,与美国大学生20%的成功率相差较大[3]。寻求适合我国大学生群体创业心理资本培养的途径是当务之急。

弗雷德·卢桑斯提出心理资本虽然是个体的稳定特质,但可以像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一样通过针对性的投资进行开发和干预[4]。卢桑斯依据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建立了“微干预模型”。学者邵建平等人构建了心理资本开发导弹模型[1],从宏观角度提出团队、环境等对心理资本的干预意义。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开发和培育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基地,理应肩负起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养的重任。

2 社交媒体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

2.1 社交媒体及其特性

2004年后,Web2.0运动兴起,社交服务网站蓬勃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不可忽视的媒体力量。百度百科对社交媒体的定义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5]。相对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的特点,覆盖广、传播快、费用低,也具有个性化、社群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容量大,便于检索[5]。

2.2 社交媒体的特性与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养需求的对接

纵观整个人生生涯,心理资本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不仅是创业前的一顿“早餐”,更是贯穿于创业者整个创业历程。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仅在某一学期开设,各类创业培训也具有阶段性,无法实现创业全过程覆盖,更谈不上终身教育。近几年手机互联网飞速发展,2014年手机互联网用户数首次超越传统互联网用户,社交媒体的传播载体突破了电脑的局限转向手机。社交媒体使用的及时性和随地性为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保证。

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均是单向的,受众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自动性和选择性。不仅如此,主、客体交流与客体间互动缺乏是传统教育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弊病。社交媒体模糊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传播途径为多对多的大众传播,大部分社交媒体都可以免费参与,并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6]。研究发现,组织氛围对个体心理资本培养有重要影响[5],人们在组织里感受到的支持越多,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大学生借助社交媒体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与同学尽情分享创业信息,尤其是匿名参与社交迎合了大学生隐秘的心理需求。学生在社交媒体里畅所欲言,可感受到创业群体的精神鼓励和熏陶,创业心理资本保持较高水平(见图1)。

社交媒体集合了文字、图像、视频、游戏等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吸引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的关注。创业心理资本培育需要对个体认知心理过程进行开发与干预,仅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发挥社交媒体的灵活多样性,增加创业心理资本培育的趣味性,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教育意识。

3 社交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四维度培养模式构建

3.1 创业心理资本的四维度

“希望”是创业者对创业成功和个人成长的强烈需求。充满希望的创业者是拥有以创业目标为导向的意志力和路径力的人。创业目标设定、创业实施途径、创业困难应对方式是创业心理资本“希望”干预的着力点。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创业行为的自信程度。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显示成绩、遇事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需要时能发挥智慧和技能。自我效能低的人畏缩不前、显示失败、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易受惧怕、恐慌和羞涩的干扰,当需要时其知识和技能无以发挥。依据卢桑斯的干预策略 ,“自我效能感”提升首先要调动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情绪,帮助其合理规划,强化时间观念[1]。

图1社交媒体的特性与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养需求的对接图2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养模式

“乐观”是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科技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构建的创业大环境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唯有乐观的创业者才能经得起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给予鼓励和支持是改善“乐观”心理资本的有效途径。

“韧性”的心理学定义是一种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在竞争激烈的创业道路上,“韧性”可有效调节个人和组织应对创业压力的能力。高校看到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时不能盲目乐观,应提前让学生认清自身的创业资本,加强“抗压”训练,同时要赋予学生识别创业障碍的“慧眼”,使其具有危机敏感性。

3.2 创业心理资本的四维度培养模式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4年6月,微信、QQ等即时通信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率高达89.3%,位居首位,且使用群体以20~29岁大学生为主[7]。笔者依据创业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以微信和QQ为核心社交媒体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养模式(见图2)。

职业规划模块:针对“希望”维度,帮助大学生确定适合的创业目标和实施路线。通过微信平台宣传国家创业政策,解析金融市场变化趋势等,帮助学生分析宏观创业环境。通过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气质类型等测试帮助学生认清微观创业环境。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提交环境分析报告,创业指导老师针对性地指导创业目标选择、创业路径选择等。

创业经验模块: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直接途径是获取经验。通过微信公众号搭建校内、校外创业英雄联盟,大学生可从中获取创业成功经验或替代性经验。除了经验分享功能,微信平台还有社会评价功能,大学生可以咨询创业问题、接受他人评价,以此获得意见或建议,甚至融资机会,还可充分感受团队的支持力量,唤起积极的情绪。

趣味创业模块:教师依托QQ群、微信群成立创业俱乐部,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甚至可以通过游戏软件模拟创业情景,让大学生在游戏中充当创业团队中的角色,培养团队协助意识和创业管理能力。学生可以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创业技能,锻炼抗挫折能力,激发创业热情,越发积极乐观。

创业预警模块: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各类心理问卷,例如人际交往水平测试、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等,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创业资本,提前识别影响创业成功的障碍,理智创业。

以上四个模块构成创业心理资本的四维度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可增加创业教育的趣味性和拓展性,转变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该模式的实施需建立在对社交媒体功能的开发基础之上,高校需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创业心理资本培养模式不应局限于固定模式,针对不同的校情,高校可以开发更合适的模型。

猜你喜欢
创业者资本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资本策局变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