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究

2018-09-10 07:22潘芳
南北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小学数学

潘芳

【摘    要】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彻实施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核心。所以本文中我就重点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178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当前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某一门学科最为核心的目的,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而从当前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来看,学校教育注重对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启发,以及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且强调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均衡拓展。所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数学学科知识特点来看,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从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作为学生接受系统性、专业性教育的初始一环,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未来整个受教育阶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就以本文中我们所要探究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来说,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起学生在问题推理和自主学习、思考方面的能力,即上文中说所讲到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很大程度上学生在未来初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更难以建立起相应的能力,即使勉强建立起来,在能力和延伸方面也会很快就到达瓶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所提出的一系列新型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方向和目标,在探究中找到最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说,虽然在内容设置方面会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育不完全这一前提,一定程度上简化知识难度,以基础性的加减乘除计算内容为主,涉及一定逻辑思维的应用题为辅。从整体学科架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不论简单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章节内容彼此独立又环环相扣。所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我们要抓住三点:主动探究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学生为本”的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关系,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而数学知识特性决定了其知识学习难度。因此,综合两方面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遇到挫折,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会逐渐累积起畏难情绪,进而导致课堂互动积极性受挫。而通过启发式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提问亦或是针对例题随堂交流等形式和学生展开互动,在关键思路方面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接近问题的答案,并且逐步习惯于课上结合例题主动思考,建立起主动学习意识。

其次,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体制下一种主推教学模式,其普遍适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对于数学来说,相对于知识传输,更加看重的是学生技巧方法的掌握,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新的知识点讲解完毕后,进行拔高性训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探究,集思广益共同寻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依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满足感,进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储备都有限,所以在探究内容方面尽量做到阶梯性拔高,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再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培養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数学来说,往往一个公式或者定理都会有不同的变形,思考切入点的不同也会导致解题角度的不同,而多角度的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单纯地数字计算入手,如方程、四则混合运算等,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各类公式、定理的用法,并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对于教师来说,学科教学最直接的输出就是知识内容,所以在明确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规划,如以课本内容为主,适当进行拓展,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塑造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进而结合上文中所提出的几个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我们要做到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所谓的全面性就是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内容,我们要毫无遗漏的做好讲解和输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定向拓展。如讲解因数和倍数这一部分时,我们要从因数、倍数概念、关系,通分、约分的规律等讴歌方面展开内容规划;而层次性则是指,针对每一张教学内容都会有最为显著的知识点,我们在每节课内容、时间设置方面都要做到主次分明,确保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

其次,内容的输出过程中来说,我们要做好导入、教学、巩固三方面的工作。从导入来看,小学生本身注意力就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并且天性活泼好动,所以数学课堂一开始我们就要“拉回”学生的思绪,通过前五分钟的开场白引导学生做好数学思维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知识输出。从教学来看,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导入,并在导入过程中丰富知识呈现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多样性、趣味性。巩固则是定期进行知识的翻新,检测,明确薄弱点所在,进而不间断的进行查缺补漏。

总而言之,学科核心素养的建立是当前教育环境下对于各学科人才培养的硬性要求,并且往往会因为学科特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对数学来说我们就依赖于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导学式教学等各种手段丰富知识输出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内容规划出发做好课堂三阶段的教学节奏把控,循序渐进地提升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向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迈进。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探究小学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