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和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鍵词】初中地理 课后作业 作业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03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作业既然也是课堂教学一部分也应适新的教育学理念,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的同时理应向学生生活贴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如何实现地理作业生活化,就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通过多种形式把地理课后作业生活化,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地理课上所学知识,同时把所学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探索和思考背景
地理在初中是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常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这门学科中,学生已接触过少量的地理知识。同时,随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也常常引入“生活化”教学。用来解决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出现的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导致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无学习兴趣、学无以用等的问题。然而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理应实现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后作业,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是布置一些练习册上简单习题。形式比较单一。这样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许多学生为了应付差事还会抄作业或者是胡乱填写了事,最终对于知识点也只是机械地记忆,严重影响地理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会感觉到所学知识与实际没有多大关系,对于所学知识的用途缺少了解,导致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也更难提起学习兴趣。在这种作业模式之下,不仅起不到巩固的效果,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学习也比较被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得不到保证。所以,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理应实现地理课后作业生活化。
二、探索思考的目的和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作业既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应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忽视了它,一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半,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也会大打折扣。
课后作业更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和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也能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地理课后作业生活化就尤为重要。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去完成课后作业。还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以作业的形式去体会去验证,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又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可以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做作业的时候发挥想象,独立思维,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初中地理课后作业生活化为主题进行探索和思考,让地理课后作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初中地理课后作业生活化的探索和思考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对于学习来说,还是以兴趣爱好为主。所以,课后作业不应该局限于练习册,而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地理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地理作业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带动下,有更强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地理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避免设计一些应试的作业题目,而是设计一些灵活、有趣和形式多样的任务,多以生活化的形式为主。比如下列的方式方法:
可以有动手操作或实验,例如在学习《认识地球》的时候,采用让学生制作地球仪模型比赛的作业形式,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把理论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把平面的转变成立体的,不仅突破老师在讲解经纬网、半球划分、地球运动时的难点,还促进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而采用这种竞赛性的作业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学习《海陆分布》《海陆变迁》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绘画或制作拼图等。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之后,同样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课后作业,如:给学生挑选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能够在模型上显示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课,地球的形状、转动、海陆分布等对气候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除此之外,实地观测和考察也可以,例如《世界地形》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去实地观察或考察当地的地形和山体部位,用搜集照片的形式向其他学生介绍等。甚至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例如:《土地资源》这一课,可以制作调查问卷,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实地调查等。
这样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但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既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下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来进行拓展学习,最终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及水平,初中地理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是有必要的,当然地理教师如何把地理作业生活化,怎样以丰富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将是我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传悦.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J].学周刊,
2011(19).
[2]杨希铜,张清.基于新课改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佳木
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
[3]张利.课外作业生活化的探索和思考[J].科学教育,2011,(1)(第17卷):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