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洁
【摘 要】识字是基础,基础是很重要的,但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学生要配合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来更有趣的识别汉字。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怎样创设良好的情景,帮助學生提高识字能力,利用有效情景,创设有效情景,提升学生识字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景 提高 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63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坚持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任务中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教师也要积极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意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有效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比如,可以进行“文字抢答游戏”,设立几个学习小组,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游戏竞赛。可以猜谜语的方式来进行抢答,用学生监督学生的监督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思维,也有利于抢答游戏的透明性和公平性。对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成绩不太好的小组给予鼓励。从而增强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可以自觉识记汉字。
二、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倡导下要发挥学生自己的个体独立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任务的主体,学生自己应该积极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
(一)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组织的游戏识字竞赛
运用游戏竞赛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比如,“文字碰撞”游戏,可以将相似的汉字组织在一起,如“江、河、湖、海”让同学进行对对碰,这个游戏不仅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增强师生感情。还可以通过汉字迷宫游戏、猜字谜游戏等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二)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体态动作来识字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利用好教师的体态语言进行识字训练。比如,“喝”这个字,教师可以适当做出拿起水杯喝水的动作,让学生自己进行辨识,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就会恍然大悟。
(三)利用图文解字的方式让学生识别汉字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晚霞和朝霞”是学生比较容易弄混的词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放上课内容的映像。学生根据多媒体投放的“晚霞和朝霞”的图片来进行对比和提问,并随着教师的引导进行识字。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太阳缓缓升起的那张图片是“朝霞”,太阳缓缓落下的是“晚霞”,并且认识到“晚霞”的那张图片都是傍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又让学生理解了词义。
(四)利用字理情景,引导学生识字
比如,在学习汉字“井”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将汉字变成一个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画面。让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个图片像什么?学生答:像一口井。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对古井的描述进行字形字义的识别。比如,教师对“井”字的故事描述:古时候的人们在打水的时候在井的两旁钉上木桩,这样水桶就不会掉下去了。学生可以趁机拿出手中的汉字,进行比较。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也要配合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有效情景学会识字,也可以跟着教室进行课外识字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增加学习汉子的兴趣,增强学习识字的主动性。学生可以跟着教师到商场超市或者博物管进行识字训练。
比如商品包装上的文字,让老师对学生学生进行提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识字的自信心。提高识字的兴趣。在生活中,可以在家里进行家电的认识,可以在街道和社区对广告上的汉字进行识别,还可以通过电视上的滚动字幕来识别汉字,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了识字欲望,使学生可以自觉识记。
四、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遗忘。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防止知识的遗忘。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独立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更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培养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在学会汉子的同时,可以分享学会汉字后的乐趣。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鼓励。
识字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成长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教学,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增强学生对识字课程的主动探索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好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瑜.浅谈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科学咨询.2017(35)
[2]谭亚峰.浅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2).
[3]曹志.基础教育论坛实施系统培养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J].基础教育论坛.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