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勇
摘要:现如今,高校健身房乱象不绝,严重影响了大众对其的信任,阻碍了高校健身房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位置定于高校的健身房如何依据自身的独特性找寻理想的发展路径尤为紧迫。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规范发展,才有可能确保高校健身机构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健身房;规范发展
健身房是满足消费者进行体育锻炼、形象提升、休闲娱乐等需求,并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技术指导、场地、器械等相关服务的场所。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前景下,体育健身产业应运而生,基于健身房的健身形式也随着互联网融媒体的快速推广,发展势头迅猛,深受大众喜爱。高校健身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相对集中的顾客群体等特点是提升人身体素质、丰富人业余生活的关键载体,在社会体育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以及对自我形象的日益重视,高校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新形势下,位置定于高校的健身房如何依据自身的独特性找寻理想的发展路径尤为紧迫。
一、高校健身房发展现状
相比于其他健身房而言,高校内的健身房当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面对年轻的学生消费群以及众多潜在的顾客,高校健身房似乎并不缺少客户。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健身房没有局限性。现如今,高校健身房乱象不绝,严重影响了大众对其的信任,阻碍了高校健身房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适应人群的局限
高校健身房处在大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内,主要的消费群以大学生为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健身房客流的稳定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对其他消费人群的吸引力。作为年轻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有消费的热情和动机,然而却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高校健身房在适应人群上无法有效扩大消费群的多样化。高校健身房在地理位置上的局限给健身房的发展带来不利。
(二)场地、器械不足
在一般意义上,一个完整的健身房需要配备器械区、力量区、功能区、操房等分区,高校健身房因各种原因致使场地不足,“挤”成为高校健身房普遍面临的尴尬。有限的健身房场地无法安放更多的健身器械,也无法提供舒适的运动空间,从而难以真正满足健身者的锻炼需求。一旦健身学员超过健身房的承载力,势必难以提供全面的健身服务,极大地影响用户的健身体验,影响健身效果的实现以及健身目的的达成。
(三)安全隐患问题
从当前己知的高校健身房的现有状况来看,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高校健身房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在选址上多借助高校现有公共设施进行改建。总体建筑面积小,人均活动面积不足,健身房的器械整洁度、环境卫生条件、光线、通风等问题都是安全隐患所在。此外,有些高校健身房的教练资源匮乏,无法及时对参与健身的人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和科学指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身进度,还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四)后续服务问题
相对于其他面向社会的健身机构,高校健身房还存在一个更为突出的现象。由于学生群体的流动性较大,毕业后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继续在学校健身,原本的健身费用无法退还,高校健身房的后续服务备受质疑。有的甚至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关门,未享受完整健身服务的学生其消费利益受到损害,也使对高校健身房的信任逐渐缺失。高校健身房的后续服务对于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校健身房规范发展策略
面对高校健身房存在的诸多问题,规范高校健身房的发展,制定可行的发展策略,是高校健身房的应有之义。
(一)拓展消费群范围
高校的核心消费群是学生群体,但学生的消费能力毕竟极为有限。高校健身房首先应该积极扩大市场范围,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其他消费层的人群前来健身,并为处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健身方案,提升人性化、个性化健身服务,以此推进高校健身房自身的协调发展。在拓展市场范围的过程中,还可综合利用媒体平台,在传统的宣传推广之外,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范围,制造品牌效应,努力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通过对不同消费水平的健身者制定切实的健身方案获取利润,进而促进机构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合理配置硬件设施
性价比更高似乎是学生在选择健身场所时考虑的第一要素。高校健身房既然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就必须合理配置场所内的健身器械的配备、健身场地的面积、健身教练的人数等问题。科学定位服务内容,细化硬件设施,合理安放运动器械,将健身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降低从业成本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更舒心的健身体验,这不仅是为了留住当前的健身者,也是为下一批,甚至下几批学生群的继续消费做准备。合理配置健身资源是强化高校健身房管理标准的前提和基础。
(三)构建高校——健身房合作的協同发展模式
就其本质而言,高校健身房与高校的关系特殊,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国内的高校健身房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经营模式与管理思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或可借鉴国外的高校健身房的管理、经营经验,成功运用高校的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场地资源,将高校与健身房进行优势互补,更大程度地实现高校健身房的规范发展。例如,在高校必须开展的体育课上,可以化课程为经营项目,为学生提供深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而高校健身房也可为高校体育系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岗位等。建构构建高校——健身房合作的协同发展模式在促进高校健身房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可行之处。
三、结语
依托高校的优高校质资源,高校内的健身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加强高校健身房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在发挥高校健身房优势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健身房合作的协同发展模式,才能取得其长远、稳定的发展。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规范发展,才有可能确保高校健身机构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