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美
摘要:暗示教学法丰富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以《茶馆》教学为例,分析语文教学中暗示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以及可达到的教学目的,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 语文 案例 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人性化教学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如何正确把握并利用好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潜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感知力和创造力,正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暗示教学法概述
著名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基于“暗示原理”提出了暗示教学法。它是指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可暗示性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将理智和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用来指导理智的学习过程,已在多种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教学活动。有别于传统教学法,暗示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能力。
二、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启示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无意识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单纯照本宣科会使得语文教学活动变得僵化和死板,学生听课效率低下,课堂学习效果不佳。借鉴暗示教学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定一系列的暗示,通过联想、音乐和练习等方式,充分利用环境和人的可暗示性来发掘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1.环境的切换
环境的无意识刺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的切换可以是教室内的装饰布置,亦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的服饰装扮。设置情境采用互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越愉快轻松,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就越大,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大量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PPT课件穿插一些图画或者照片。必要时可以增加简短的视频,给学生营造出直观的画面感。
在進行《茶馆》教学时,这篇文章的课程要求是如何在众多人物和时代变迁线索中把握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命运变化和作者的立意。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70多个,他们各自的经历和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时代的故事。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笔者尝试从茶馆的布置和人物的衣着入手,通过PPT展示茶馆的场景:第一幕晚清时期,第二幕军阀混战,第三幕抗日战争,以及每一幕布景中人物的衣着打扮。同时引入要讲解的课文,大致介绍老舍先生创作《茶馆》的时代背景和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效果的作用下产生好奇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到学生通读过全文后,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笔者紧接着拿出话剧常四爷和王利发的图片,很多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就指出了这两个人物的名字,并且能说出判断的依据。显然,课程导入时引入的图片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带入了“茶馆”之中。
2.声音的转换
声音的转换方式多种多样,语调的快慢轻重、声调的高低起伏、节奏的长短交错等多种形式组合,不同的声音转换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对学生产生不同的作用。声音暗示的原则在于,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暗示技巧以及合理的暗示时机。对于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精神观念,通过人物的外表衣着可以窥探一二,声音的运用会使人物更加鲜活和立体,这对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话剧题材的课文。
笔者试着朗读常四爷的台词。“大清国要完”“告诉你们,我可是旗人”“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说的是句公正话!” “我卖青菜了,自食其力,不含糊!”“现在每天早上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身上更有劲儿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将“旗人”“该亡”和“凭力气挣饭吃”加重了音调,将“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放慢了语速。重音的使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被带入常四爷的人物世界,理解到常四爷作为晚清旗人是那样的耿忠和倔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败,而又无力回天的无奈。纵然生活的不幸降临,他依然充满乐观和勇气。经过声音的变化,学生理解了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相比于单纯地讲解任务的性格特点,通过声音的模仿和变化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茶馆之中,仿佛就是常四爷本人。
声音暗示要达到不留痕迹的效果,则需要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不仅放松了身心,头脑也更加灵活,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习效率。语言的魅力也许就是在人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发声者本人的情感世界传递给观众。笔者认为,教学时语言的运用重点应该关注情感的变化,声调、语速和节奏都是为情感服务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产生厌烦和无聊。
3.问题的设定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探究文章的深度上可能远远不够。适当地设定问题,帮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文章,在强调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样以《茶馆》为例,在介绍过茶馆场景后,引入几个简单的问题。图片的设置可以在讲课刚开始时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对所讲述的内容发生时间大致了解后,通过提问再一次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找出你喜爱的人物,说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设定这个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更深层次的问题可以是通过这个人物如何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这样有目的地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阶段,设定的问题都应该与需要达到的目的相配合。如果只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而提问,问题难度过大反而会使学生在没有深刻理解文章时造成羁绊,降低了学习效率。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谈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最后在教师全面和透彻的讲解后,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就会更加全面和准确,从而能更加深入地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
三、结论
讲课方式和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主,不断丰富课程设置和讲课方式。暗示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挖掘了学生的心理潜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激发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能力。以《茶馆》暗示教学法实践案例,探讨了场景布置、声音变换和问题设定的具体实施方法取得的课堂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暗示活动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多种方式的结合和衔接要具有目的性。根据课堂氛围和学生的表现,不断尝试和优化教学方案,以达到利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潜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范美.暗示教学法与潜能开发[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2]丁春锁.暗示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