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丽
摘要:本文立足于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以有效分担科技金融风险,帮助科技型企业走出融资困境为背景。深入探究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完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风险分担;合肥市高新区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受到关注。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风险分担,该问题的妥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际运行和成效。因此,探索和研究如何合理分担科技金融风险,为科技金融参与主体提供保障,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都对科技金融进行过大量研究,关于科技金融发展路径方面,郭艳琴(2015)m利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合肥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构建了目前合肥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合肥高新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现状,为合肥市高新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邵传林,王丽萍(2016)t21认为要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必须从组织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平台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关于科技金融效率方面,甘星、甘伟等(2015)t31通过构建科技金融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2006--2014年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刘建、高维新(2015)t4]通过研究发现科技资金的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的改变与完善也能起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能力的作用。关于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面,王玉红(2013)]51从科技型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分析,提出在不同生命阶段充分发挥各金融主体的优势可有效控制科技金融风险。刘立民,张玲霞等(2016)t61分析了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并从从政府、科技企业、资本市场、金融体系这四个层次提出了建议。
通过对文献分析的发现,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发展路径及科技金融效率方面,而针对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合肥市高新区为例,研究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试图为完善我国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提出意见。
二、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现状
为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合理分担科技金融风险,合肥高新区一直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分类指导”的原则,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一)积极开展“创新贷”,“助保贷”工作
自2012年起,合肥市高新区便开展了与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建设银行合肥分行以及兴业银行合肥分行的合作,积极投入“创新贷”,“助保贷”工作,由政府出资设立风险池基金,风险准备金,银行以10倍为企业安排信贷资金,对于按时还本付息的科技型企业,给予利率贴息与担保费率补贴。在解决融资困境的同时,不仅缩减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实现了科技金融风险在政府、银行之间的分担。
(二)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
近年来,随着创业投资的兴起,合肥市高新区也积极投入了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先后设立了一支由政府全额投资的天使基金以及国安、鼎信、兴皖、高科这四支由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资金。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将科技金融风险由风险偏好程度低的参与主体转移到风险偏好程度更高的参与主体,有效实现了科技金融风险的转移与分散。
(三)稳步推进新三板工作
为了提高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积极性,以利用新三板市场融资,同时分散科技金融风险,合肥市高新区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成功上市的企业以180万的资金补贴。目前,已有12家科技型企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260多家企业具备上市的条件。
三、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存在的问题
纵观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现状,可以肯定合肥市高新区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担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善。
(一)风险投资不足
虽然合肥市高新区一直在发展风险投资,但是由于政府引导不足,对其设置了较高的准入条件,且资金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合肥市科技型企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二)科技保险发展缓慢
对于科技保险,虽然早在2014年,合肥市高新区就开始对科技保险实行了补贴政策,但是由于投保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较大,且风险难以评估,保费难以确定,加上政府扶持不足,致使合肥市高新区科技保险发展缓慢。
(三)没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作用
由于科技型企业面临极高的风险,加之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目前合肥市高新区主要通过政府部门与科技银行,担保企业等金融机构分担科技金融风险,较少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进而没有充分实现科技金融风险在资本市场上的有效分担。
四、完善科技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
基于合肥市高新区科技金融分担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完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第一,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科技型企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融资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作为科技金融体系的特殊参与主体,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整体上进行政策引导与支持,如设立科技型企业专项基金,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第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构建多方共担的风险分担体系,如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共担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强科技银行资金与政府财政资金的共同支持,推动科技型企业与保险机构的合作。第三,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风险投资的支持能够有效促进科技金融风险的分担。针对这一层面,具体可进一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放宽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准入条件,同时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第四,加强建设科技型企业自身信用体系与财务体系。信用状况与财务状况作为科技型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的基本审核标准,对其走出融资困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型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积极创新优质投资项目,努力降低项目风险,不断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艳琴.合肥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2]邵传林,王丽萍.创新驱动视域下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6(11):65-69.
[3]甘星,甘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济圈科技金融效率差异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11):103—114.
[4]刘建,高维新.金融新业态背景下我国科技金融效率及创新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31(11):40-43.
[5l王玉红.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6]刘立民,张玲霞,田生虎,陈参军,王永强,牛玉凤.陕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研究[J].西部金融,2016(03):33-36.
[7]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推进合肥高新区产业升级[J].安徽科技,2015(0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