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法

2018-09-10 07:22吴丽丽
南北桥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吴丽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教学工作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文本细读法”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将针对“文本细读法”对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040

“文本细读法”是最近提出的阅读教学方法,该方法起步于字、词、句,着眼于意、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旨在从全面的角度挖掘文本的多方内涵。它要求的是将文本本身作为一种独立的符号结构,将其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个艰巨且重要的任务,它要求老师不断探索新兴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运用文本细读法便符合这一要求,通过阅读展开与文本的灵魂境界的对话。由“柳暗花明”到“大彻大悟”这都是文本细读法的益处所在。将文本细读法应用到初中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整体性去理解文本的具体精神内涵。

如,教师在讲授《阿房宫赋》时,可以先从秦朝的建立到兴衰的过程为引导,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导入正课,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文本细读法其实是对文本本身进行一种语义学的解读方法。它是实证性的、具体性的解读方法,所以它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文本内容里找根据,其他的诸如外部环境和读者感受,只起参考性的作用。同时,文本细读法也是要坚持有机整体论和对立统一,这两个观点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论述的。总之,阅读是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感与灵动,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自求自得,并怡然自乐。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语文学科在我國教育历史中一直都扮演着中的角色,是学校主要抓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具有民族性和人文性,和中华文化共同丰盈自己的内涵与外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脊梁,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以重视语文课程,并且讲好语文课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已经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精神背道相驰,所以当下语文教师应积极地贯彻新标准的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革除,淘汰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教学行为。当下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教育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重视传授语文知识轻视培养语文能力

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一直沿用着之前的老式教学模式,毫无生趣的将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学唯一内容,不扩展语文课程的外延。并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很无趣,学生通常以“读”、“念”、“背”、“写”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方法也很机械,上课时,初中语文教师在前面写板书或放课件,学生在下面负责抄课件。这样打印机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动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没有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严重相悖,通常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在农村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较为常见。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有填鸭式教学的性质,以学生知识储备量为教学目标,不重视传授学习能力,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导致语文课堂缺乏活力,呈现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无形中增加学习的压力,削弱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知识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只有转换成能力才有意义。语文学习的宗旨是要获取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潜移默化中运用知识,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功利化教学行为普遍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检测的三大主科之一的考试科目,位于学科之首,占据的分值最高,固然它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都追求高分,纯粹的接受教育的学生很少,都是希望依靠成绩能获得现实的成果。这种教学理念使得语文学习具有功利性,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只讲授考点,并且认为讲授学习考点之外的知识无现实作用,语文课堂只为提高分数为目的。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只希望学习考点知识,要求老师授课要“切中要害”,只讲授考点就好,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素养培养之上,这种思想的普遍是由于师生没有真切的了解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二、文本细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还原性阅读方法

文本细读法重在“还原”,因为我们在初中语文中所学的许多古诗、散文,多为前辈所写,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初中生们很难去理解。这时候就要做到“还原”,“还原”即“回归”,教师应去探索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以及其“三观”,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到实践中。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实践教学、还原性教学,近年来,还原性教学在我国大城市已有诸多典例,学习《论语》时教师带领同学去孔庙、学习杜甫时带领同学去成都草堂,等等诸多事例都是文本细读法的还原性的体现。

(二)比较性阅读方法

比较性阅读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同类的比较,另一种是异类比较。因为单独的、有深度的文学作品阅读起来晦涩难懂,学生难以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同类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边阅读边对比,为同学们分析出作品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同之处。将同类题材风格不同的作品放在一处解读为上,这就叫做同类比较。比如教师在教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这两个文章时就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因为这两个作品都没有抒发作者的政治情感,只是在抒发个人情怀,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学生更容易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更易理解。不同于同类比较,异类比较阅读方法更加复杂,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作品风格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灵震撼,使其感受到作品的各色千秋,要真正读懂作品,就要读出个性,读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三、结语

文本细读法不只是重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更能够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好文本细读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塑造完整的品格都有重要意义,教师都应充分掌握并进行实际运用。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