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探析

2018-09-10 07:22李洋
环球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依法治校法治教育

李洋

摘要:法治校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立法科学性不足、执法严格性不足、权利救济性不足、法治教育性不足等问题。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要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完善校内学生管理规范体系,严格执行学生管理规范,注重程序公正,健全学生权利救济体系,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提升师生法律素养。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法治教育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依法治校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历史任务与目标,其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法治化的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着管理依据合法性不足、程序正当性不足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高校治理法治化的推进,加强研究以改善现状的需求十分紧迫。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

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出台了《普通高等學校学生管理规定》,首次以官方文件界定了“学生管理”,即“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高校学生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活动管理、奖惩管理、助学管理、行为管理、就业管理等。

(二)依法治校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依据要合法健全。依法治校首先要求建立健全学校法律体系,对高校学生管理来说,应依照大学章程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范体系,确保学生管理有上位法依据,有校内规范依据,做到管理有法有据。二是高校学生管理要严格依法进行。依法治校要求学校治理应该严格依法进行,因此,学生管理应该严格依照学生管理相关法律规范进行,减少甚至杜绝人为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确保同类学生管理结果的公平性。三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程序要正当。依法治校要求高校管理不仅应注重实体正义,还应注重程序正义。为此,高校学生管理要注重管理行为的时间、地点、流程等程序问题,管理者应注重程序正当性,减少因程序问题造成的结果不公。四是学生救济途径要健全。依法治校要求高校管理主体应注重维护大学生、教职工的权益,对高校学生管理来说,它应该注重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校内应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制度、听证制度等救济途径。五是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作为育人主体,高校要将依法治校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还应注重通过引导、宣传、奖惩等来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其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

(三)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

结合“高校学生管理”与“法治化”的内涵界定,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指以高校学生管理法治体系的形成为目标,以高校学生管理法律化为主要内容,以保障学生的权益与提高其法律素养为宗旨,以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由人治转变为法治为核心的学校管理秩序变迁过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正是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新常态。

二、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

随着依法治国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有序推进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逐渐健全,如《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出台与修订,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上位法的指导与依据。二是依法开展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一线教师在对待学生管理上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懂得依法维权。虽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立法科学性不足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首先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法律体系要健全且科学。依据高校学生管理的上位法,各高校开始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范体系,但其科学性严重不足。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执法严格性不足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要求严格执行学生管理相关法律规范,但实践中执法的严格性存在不足,忽视处理程序的合法性,而缺少程序正义是不完整的法治形态。

(三)高校学生管理的权利救济性不足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限制高校学生管理者的权力。维权主要通过包括司法救济在内的权利救济体系来实现,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权利救济性非常不足。

(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教育性不足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学生管理同样应服从高校的中心工作。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主要侧重事务管思想理论教育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缺乏“法治教育”,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偏“管”轻“教”。

三、依法治校背景下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建议

结合依法治校对学生管理的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笔者提出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如下建议:

(一)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高校与政府关于高校学生管理规范性文件调研及制定工作机制。在遵循法律优先、法律保留等法治原则的基础上,建立高校与地方立法及行政机关、中央地方及行政机关关于高校治理的规范性文件调研及制定机制,根据高校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政策,不断实施完善,并上升为地方性行政规章等。高校根据上位法的规定,完善本校的章程及规章,这样就可以实现由上到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并保持动态修正的功能。二是建立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事前审查、事后救济制度。高校学生管理中诸如招生、就业、对外合作交流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事前审查制度,这些审查制度可以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风险做到初步化解;针对审查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与风险,还需要配套事后救济制度,以确保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风险的第二次化解。三是建立其他主体对高校治理的监督机制。高校治理中对具体事务的执行是否依法,需要接受治理体系中其他主体的监督,整合目前现有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申诉、信访等制度,完善对高校学生管理的监督。

(二)完善校内学生管理规范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依法治校,首先要求以章程治校,高校要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确立学生管理的基本准则,要将大学章程作为规范和指导学生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其次,高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大学章程的原则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配套的覆盖学生管理各个领域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校规制度体系。最后,制定的学生管理规范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及时公布,让全校师生知晓,做好校园普法工作。同时,学校权力机构应定期根据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的适时调整,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水平。

(三)严格执行学生管理规范,注重程序公正

在科学立法的基础上,高校应严格执行学生管理规范,避免人为随意变更,只有遵循法律底线,才可能实现依法治校。同时,高校学生管理者还应严格遵循管理的程序规定,保障大学生的程序权利,不仅追求结果的合法性,还追求管理程序的规范性、合法性。此外,还要积极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对高校学生管理执法的监督,通过监督机制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四)健全学生权利救济体系,保障法治目的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目的是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此高校应健全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为大学生权利受到侵害提供救济途径。一是高校应健全校内申诉制度,扩大申诉制度的校园知晓度,为学生权利受到侵害提供便利的反馈渠道、救济渠道。二是高校应注重法务机构参与高校学生管理,适应教育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带来的挑战,以校外审查来提高学生管理的法治水平。三是在学生管理机构下设立大学生法律咨询组织或法律援助组织,为大学生权利受到侵害提供法律服务。四是探索建立学生处罚听证制度,对于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处罚、处分,吸纳大学生代表参与听证,提高处罚结论作出的慎重性、程序性、合法性。

(五)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提升师生法律素养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要通过人来实现,为此高校应重视校园法治教育。高校需要充分运用校内外法律资源,做好高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对外,高校可以与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或其他法律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主题法律讲座、咨询、主题活动来营造高校法治氛围。对内,高校对学生的咨询需要成立日常专门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法律援助组织;高校对教师的咨询可以在工会、妇委等部门的组织下,成立日常專门为教师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通过以上主题活动、讲座的宣传,日常咨询的开展,营造高校法治环境,培养高校师生法律优先、法律保留、正当程序、权利救济、民主参与等法治意识。通过充分整合上述法治资源,建立高校师生定期学习法律机制,增强管理者的法律知识储备,培养其法治思维,以适应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法律学习渠道,建立覆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新媒体、校园宣传阵地等全方位的法治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对大学章程、具体管理制度等校规的教育和学习,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素养,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依法治校法治教育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