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方法分析《呼啸山庄》

2018-09-10 10:28耿媛媛潘婷王莹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呼啸山庄道德历史

耿媛媛 潘婷 王莹

【摘要】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虽然只有极少部分的小说和诗歌,但她的《呼啸山庄》却能够在100多年来仍然掀起研究热潮,引起东西方学者纷纷对其进行挖掘研究。本文将在小说梗概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呼啸山庄》;传统方法;历史;道德

【作者简介】耿媛媛,潘婷,王莹,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

一、小说梗概

故事开始于呼啸山庄主人老恩肖的利物浦之行。老恩肖答应带给女儿凯瑟琳一条马鞭,带给儿子亨德雷一把小提琴,作为给他们的礼物。不料老恩肖却带回了一个又脏又黑的小男孩。老恩肖看他在利物浦街头饱受欺辱,实在于心不忍,便把他带回了家里,并给他取名为希斯克利夫。由于老恩肖对他宠爱有加,可儿子亨德雷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认为是希斯克利夫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一切,他的地位,父亲的恩宠以及少爷的特权,因此他总是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殴打他,折磨他。而凯瑟琳却放下了最初的敌意,成为了希斯克利夫最亲近的伙伴。

老恩肖去世后,希斯克利夫失去了原有的保护,亨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继承人,没有了父亲的维护,他将希斯克利夫贬为仆人,稍不顺心就会对他拳打脚踢,甚至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力。凯瑟琳依旧是他最好的伙伴。她把她会的知识全都教给他,有时还陪他一起干活。他们经常到荒野玩耍一整天,即便有时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两个人便这样逐渐爱上了彼此。此时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二人世界,这个人就是来自画眉山庄的林顿。林顿英俊富有,行为体面又有学识。在林顿一家人的努力下,凯瑟琳不再是之前那个疯丫头,摇身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淑女,举止优雅,落落大方。凯瑟琳周旋于两人之间,希斯克利夫对她的猜忌日益加重,终于在一个夜晚,他听到凯瑟琳告诉女管家内莉她答应了林顿的求婚,他选择了不辞而别。凯瑟琳对此感到十分痛苦,但最终还是嫁给了林顿。

三年后,希斯克利夫摇身一变,以一个英俊体面又富有的绅士形象出现在呼啸山庄,并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他设计圈套,使亨德雷沉迷赌博,最终作为债务人,夺走了呼啸山庄及其土地。亨德雷醉酒而死,儿子哈里顿变成了希斯克利夫的仆人。他还故意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并一直折磨她。内心痛苦万分的凯瑟琳最后去世了,临终前仍紧抓希斯克利夫不放。后来希斯克利夫又设法将林顿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去世的儿子,小林顿和林顿纷纷死去。最后,希斯克利夫完成了所有的复仇计划,但他再也支撑不住,怀着对凯瑟琳的思念,最终不吃不喝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终于相爱,继承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所有产业,安家在画眉山庄。

这部小说讲述了恩肖和林顿两个家族以及三代人之间前前后后三十多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原本两个家族毫无干系,在各自的环境里过着平静的生活,由于希斯克利夫的突然闯入,打破了两边原有的祥和,可以说他是导致这一突变的催化剂。在这里,艾米莉·勃朗特暗示我们希斯克利夫是英国城市化加剧以及工业革命扩张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象征。她不断地在提醒着我们,外面的大世界与我们自己的世界有着很大不同。约瑟夫的一系列宗教行为,对待女管家内莉以及孤儿希斯克利夫截然不同的带有阶级色彩的态度等等,这些都在提醒着人们,呼啸山庄已经不可能再保持原有的平静祥和,人们的意识也在改变着。希斯克利夫是这种变化的体现者,也是这一变化的牺牲者。他使周围发生了变化,却并没有改变自己。他在复仇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残忍卑鄙的手段,改变着周围的环境,甚至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批判的,“是受到社会习俗的压迫致使人格发生扭曲变形的结果”。在希斯克利夫小時候,他就觉得做恶事不会被惩罚,多年后依旧怀着对凯瑟琳的感情,违背了人性,做出种种恶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二、从历史——传记的角度考虑

《呼啸山庄》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满是暴力、虐待和残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们冷酷无情,毫无怜悯之心,孩子们不得不变得粗野、叛逆,以此来保全性命,而这恰恰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生活所存在的问题。

18世纪以来,英国人民深深受到宗教原罪观的影响,所有儿童的天性都被肆意扼杀,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儿童,经常成为劳动剥削对象。杀婴和虐童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孩子们的生命不受到重视,常常被作为祭祀之物。《呼啸山庄》将英国上流社会的杀婴和虐童现象反映的是那么纯粹又直白,就像盖斯凯尔夫人曾说“以如此强有力的笔触描绘了邪恶的和不正常的人物,令许多读者感到反感”。19世纪的英国,珍视生命,尊重他人等一系列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仍然处于禁锢状态,没有彻底摆脱封建落后的思想。当时,数不尽的童工被活活折磨死,这种现象我们同样可以从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穷孩子奥利弗乞讨以及布朗宁夫人的诗篇《孩子们的哭声》了解一些概貌。孩子们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感受不到来自家人来自社会的关爱,处处遭冷眼,受排挤,为了保住性命苦苦挣扎,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使杀婴和虐童的现象得以深刻体现,以此来“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的罪恶和道德堕落”。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他们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大部分是共同反叛辛德雷和约瑟夫的残忍统治的产物,是共同反叛当时成年人主要通过宗教对孩子施行的暴虐的产物”。正是《呼啸山庄》对杀婴和虐童的大胆描述,才会使它永久地散发光芒。

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刚来到老恩肖的家里,恩肖太太便想要把他扔出去,女管家内莉则是把他放在了楼梯上,并祈祷他自己走掉。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误入林顿家时,年幼的伊莎贝拉甚至要求把希斯克利夫扔到地窖里去。同样,婴儿哈里顿也常遭到虐待。每次亨德雷喝醉酒后,本能的反应就是要杀了自己的孩子。他常常会把哈里顿高高举起,随后又放在桌子上,如此反复地折磨他,看他到底会坚持多久。就连小林顿也难逃命运的魔爪,希斯克利夫想要杀死他的愿望一直存在着,他原本身体就比其他孩子虚弱得多,还要经常受到父亲的摧残,被他折磨的奄奄一息。可怜的小凯瑟琳,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理她,她的亲生父亲更是宁愿杀死她也不愿她嫁给仇人的孩子。

此外,《呼啸山庄》描写了大量残害小动物的画面,也是这一现象的进一步延伸。在小说的一开始,就描写了洛克伍德在希斯克利夫家里发现了一堆死兔子,有一次,伊莎贝拉撞到了哈里顿,恰巧看到他把一窝小狗吊起来;当希斯克利夫把伊莎贝拉从画眉山庄带走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她的小狗吊死,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没有理性的恶毒的人;在凯瑟琳弥留之际,她回忆起曾经和希斯克利夫在冬天看到的鸟巢的情景,当时希斯克利夫把一个捕鸟器放在鸟巢上,大鸟不敢进去,鸟巢里全是骨骼;林顿的癖好则是喜欢把每一只猫咪都折磨致死,但前提是要把猫的爪子剪掉,牙齿拔光……这些全都是残杀婴儿的进一步引申。

三、从道德——哲学的角度考虑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艾米莉描写了两个看似对立的世界——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一个是充满了野性,另一个则是温文尔雅。各种事物之间的矛盾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贯穿于整部小说。矛盾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后世的哲学家们经常用相辅相成等概念来表达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且具有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在这两个对立的世界中,布满荆棘,随处可见的矮小的树木,灰蒙蒙的天空,呼啸而来的狂风以及寂静的荒原,通常是对呼啸山庄的描写,而灯火通明,阳光灿烂,房子的内部结构精致优雅,则是对画眉山庄的描述。亨德雷和凯瑟琳就像呼啸山庄那样暴戾又粗野,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则文静优雅又有学识。

《呼啸山庄》中的矛盾辩证关系在故事的叙事者身上也有所体现。女管家内莉从自身的角度为人们讲述了一件又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虽然所有的事情内莉都是见证者,都曾亲身经历过,但她所表达的观点难免会带着阶级差异以及内心偏向,毕竟她只是奴仆的角色,很难会不带着主观色彩陈述一些事情,甚至扭曲事实。人的认识发展是漫长而又复杂的,非理性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非理性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小说里面各种矛盾的对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挣扎与痛苦。人类社会一直得不到安宁,就是因为矛盾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

《呼啸山庄》描写了两代人不同的爱情,一个是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另一个是小凯瑟琳、小林顿和哈里顿。两代人对爱情截然不同的表现和反应也是当时道德精神的体现。第一代人的爱是凯瑟琳即使遭受病痛的折磨仍然思念着呼啸山庄,在死前紧紧抱着希斯克利夫,死去的魂魄也是哀求进入呼啸山庄。第二代人的爱是最终小凯瑟琳陪哈里顿读书,教他学习,哈里顿不再是那个粗野的小伙子,二人一起回到了温暖的画眉山庄。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的结合再次告訴读者们,在经历了排斥与和解最终结合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人性的美好的苏醒,道德精神的提高。他们的结合,也是悲剧的终止和幸福的开始。

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的爱情从道德文明的角度看,则是属于文明与粗暴的结合。哈里顿骨子里特有的粗暴气息,并没有排斥文明,而代表着文明的小凯瑟琳则一步步地帮助他变得“文明”,最为重要的赢得了哈里顿的爱。小凯瑟琳的爱让他成为了文明社会的一员,他们的爱情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爱情的延伸,也是小说作者自己爱情观的体现。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粗暴与文明不断磨合与和解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幸福的婚姻应该是像哈里顿与小凯瑟琳那样,两个人和谐共处,就像是一场暴风雨过后明媚的阳光与干净的大地。小说中敞开的栅栏也象征了迂腐的呼啸山庄已经敞开大门迎接代表着文明的画眉山庄。呼啸山庄的矮小的黑树被拔掉,继而栽上了画眉山庄带来的花花草草,同样象征着两个山庄的结合,粗暴迂腐与文明的结合。

四、结语

以上是用传统方法对《呼啸山庄》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艾米莉·勃朗特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以及贯穿小说全文的主题思想,从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文献:

[1]蒲若茜.《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0(1):50.

[2]聂珍钊.外国文学史(第三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37.

[3]王国富,谬华伦.英国古典小说五十讲[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240.

[4]杨贵春.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乙种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05.

[5]胡良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157.

猜你喜欢
呼啸山庄道德历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学事视角下解读《呼啸山庄》
浅谈《呼啸山庄》叙述形式的革新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