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的智慧

2018-09-10 02:57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幻境史铁生命运

唐惠忠

专题阅读

【阅读导航】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是为了更多地拥有。利奥·罗斯顿说过:“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美国石油大亨默尔受到这句话的启发,说道:“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财富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追求会增加生命的负担。”人生苦短,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

【选文一】

放下“放下”

◎凉月满天

卖了房。

又买了房。

卖房要定价,要到中介所挂单,要揣着钥匙带人看房。

买房要看地盘,要到现场监督施工,要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畅想未来。

卖房的时候心里有不忍,抚摸着自己设计的月洞门回想刚搬进去那年的八月十五,天地苍茫,孩子尚小,被我们牵着小手,走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月亮很亮。

买房的时候心里有展望,要有茶室,茶室要有门额,门额题什么字好呢?叫个“月凉轩”怎么样?窗上要挂竹帘,墙上要挂一幅《兰亭序》,地上铺地毯,放矮桌,盘脚卧腿坐蒲墩。室外有小院,小院里要放长椅,秋天到了,树叶落在长椅上。有朋自远方来,我给他们用素油炒自己种的青菜。

我不淡定了,甚至为这事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就是这么俗的一个人,放不下、看不透、想不开,有的时候还拎不清,羡慕李叔同,却做不到像他那样抛妻弃子入空门。就算有一天剃度落发,将来我的小孩要是被欺负,我怕我会第一个拎着菜刀杀上仇家的门。我也舍不得我一砖一瓦攒起来的家业,也舍不得我一笔一画拼出来的文章,《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类的书如此销魂,光让我读典籍不让我读它们也是万万不能。

所以我有罪恶感。

因为我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有一种智慧叫放下》,里面贯串一条红线,就是禅的“放下”精神。李叔同放下了,义玄放下了,那么多佛门弟子都放下了,可是我自己却放不下。被人欺负会怒,吃了暗亏会闷,生了气会胸口痛。

后来我想开了:放不下就放不下嘛。放不下有什么了不起。

俗人俗世,诸多困扰,心给缠得喘不过气,于是佛说:放下,放下。可是放眼世界,真放下的又有几个?对了,晚上散步,我还看见过大猫领小猫过马路,一个月大的小奶狗把脑袋塞进大狼狗的嘴巴里面,大狗也不肯咬,还有俩小胖妞跳拉丁舞。尘世风景我的心里无不屑,林林总总都是好。佛说:放下!这都是幻境。可是我爱的就是这幻境人间,有情有烟火。

就好比感冒发烧,如果“放下”是强行退热的逆势疗法,那么,放不下则是顺势疗法。嘴里念着权,心头萦着情,手指头按着计算机盘算金银,一来二去,总有一天人也大了,意念也淡了,争斗也看开了,这股子放不下的劲也就放下了,烧也就退了。你看世上那些成了“精”的老家伙,未必人人都奉“放下”为玉律金科,到最后不都淡然无一事了吗?所以说放下也好,放不下也好,到最后不过是走一条“丫”字路罢了,左走也是对,右走也不错,两路总归是一辙。

只是我们把“放下”给捧得太高,仿佛只此一途,别无正道,唯有它才是救心良药,结果不知不觉地“放下”就成了一种思维霸权,谁若是觉得自己的牵挂太多,淡定太少,就觉得做人是失败的,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交道。

可是“放下”,那都是浴血而生,火里涅槃的。佛放下,那是因为佛面对过真正的残酷,所以他的坚强就是真正的坚强;接触过真正丑陋的,所以他的美好就是真正的美好;体验过真正复杂的,所以他的单纯就是真正的单纯。他曾经满满地提溜着这一切的残酷、丑陋、复杂,穿过尘世,然后又恢复到了坚强、美好和单纯,所以他的放下才显得一无挂碍,浑身轻松,这种放下的状态最坚实,最稳定。

因为一点小情小调,小伤小痛,就想要放下,这会儿看似放下了,一想到买房、购屋、孩子上托儿所、鞋城里卖的鞋在打折,马上一路飞跑。一边跑一边自责,觉得自己咋恁俗,恁堕落,恁不高人呢……可就是没想到一件事:人活着本来就很累了,咋还那么左右互搏地自虐呢?

既然提尚且提不起来,放又有什么资格说放下。既然放不下,那就提着吧。

提到看透了,想开了,想不放下都难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品评

这是一篇反弹琵琶见新意的优秀杂文。面对话题“放下”,一般人都会持褒扬、肯定的态度,对着“放下”一味地唱赞歌,本文则实话实说,启迪人心。

开篇从日常生活中的“卖房”“买房”起笔,由此时的“放不下”拓展到对妻儿、文章、销魂的图书等的“放不下、看不透、想不开”乃至“拎不清”“舍不得”,作者扪心自问,直言“所以我有罪恶感”。行文至此,作者笔锋陡转,转折出了“后来我想开了:放不下就放不下嘛。放不下有什么了不起”。这样说的理由何在呢?且看作家娓娓道来:其一,真能放下的少之又少,“我爱的就是这幻境人间,有情有烟火”;其二,放不下是“逆势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由“放不下”走向“放下”;其三,“放下”“成了一种思维霸权”,让人活得更累;其四,“放下”是有条件的,没有“提”就难有资格说“放下”。

文章先叙后议,行文中善用比喻来说理,且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小场景作阐发,引人时不时地颔首微笑。

【选文二】

放下与执着(节选)

◎史铁生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也不专指索命的器具,是说一切执迷),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可见嗔心确凿,是要放下的。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

既知嗔心在,就别较劲儿。坐下,喝茶,说点儿别的。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吧,谁和谁是一派的吧,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呀,等等。就不说这“谁”字具体是指谁了吧,总归不是“他”或“他們”,就是“我”和“我们”。

老实说,我——此一姓史名铁生的有限之在,确是个贪心充沛的家伙,天底下的美名、美物、美事没有他没想(要)过的,虽然我并不认为这是他多病的原因。不过,此一史铁生确曾因病得福。二十一岁那年,命运让这家伙不得不把那些充沛的东西——绝不敢说都放下了,只敢说——暂时都放一放。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暂时都放一放”,绝非觉悟使然,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先哲有言:“愿意的,命运领着你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你走。”我就是那“不愿意”而被“拖着走”的。被拖着走了二十几年,一日忽有所悟:那二十一岁的遭遇以及其后的二十几年的被拖,未必不是神恩——此一铁生并未经受多少选择之苦,便被放在了“不得不放一放”的地位,真是何等幸运的事情!虽则此一铁生生性愚顽,放一放又拿起来,拿起来又不得不再放一放,至今也不能了断尘根,也还是得了一些恩宠的。我把这感想说给某位朋友,那朋友忒善良,只说我是谦虚。我谦虚?更有位智慧的朋友说我:他谦虚?他骨子里了不得!这“了不得”,估计也是“贪心充沛”的意思。前一位是爱我者,后一位是知我者。不过,从那时起,我有点儿被“领着走”的意思了。

如今已是年近花甲,也读了些书,也想了些事,由衷感到,尼采那一句“爱命运”真是对人生态度之最英明的指引。当然不是说仅仅爱好的命运,而是说对一切命运都要持爱的态度。爱,再一次表明与“喜欢”不同,谁能喜欢坏运气呢?但是你要爱它。就好比抓了一手坏牌,你骂它?恨它?耍着赖要重新发牌?当然你不喜欢它,但你要镇静,对它说是,而后看你如何能把这一手坏牌打得精彩。

大凡能人,都嫌弃宿命,反对宿命。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那你就得承认局限。承认局限,大家都不反对,但那就是承认宿命呵。承认它并不等于放弃你的自由意志。浪漫点儿说就是:对舞蹈说是,然后自由地跳。这逻辑可以引申到一切领域。

所以,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不下前者的,必至贪、嗔、痴。连后者也放下的,难免还是贪、嗔、痴。看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人,怎么可能会爱命运。不爱命运,必是心里多有怨。怨,涉及人即是嗔——他人不合我意,涉及物即是痴——世界不可我心,仔细想来,都是一条贪根使然。

(选自《花城》,有删改)

品评

作者史铁生从自身深刻的生命体验出发,关注每个人都会面对的困惑——“放下”与“执着”。这篇文章基本依照“回首来路——眺望归途”的思路,层层深入,整体呈现了作者执着而富有启示的精神寻觅之路。史铁生的随笔饱含沉甸甸的思想重量,文风坦诚温暖,有着激励人心的人格力量;语言字字珠玑,闪烁着灵性智慧的光辉。

猜你喜欢
幻境史铁生命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随吟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论命运
浅析电影《黑天鹅》的精神分析美学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漫游藤蔓幻境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