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一、审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所谓“审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弄清楚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一个人的审题水平,与他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
不能匆匆“扫描”,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都看清楚。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要尽可能都找出来,不要遗漏。最后,要细读命题中的“注意”或“要求”,按照要求去立意。
二、立意一定要积极向上吗?
的确,立意一定要积极向上。作文时,大家对各种说法必须从思想上加以斟酌:哪些对,应该赞成;哪些错,绝不能认同。因为既然写成作文,就代表了习作者的观点、思想。比如2017年天津卷作文要求“重读长辈这部书”,有些同学行文立意过于现实、庸俗,赤裸裸地暴露出“不能像父辈那样活得太窝囊”“读书就是为钱途”的态度。我们姑且不谈这些同学的材料选择和语言表达如何,单从立意看,显然过于消极了。
立意消极,实际上反映出作者看问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这里要强调,作文的观点必须正确,立意要注重思想倾向。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当然,立意积极不等于不能涉及社会的阴暗面,而是指在写到“消极”层面的内容时,运用的材料要真实,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表现出积极、昂扬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如何借“常规分析”拓展文思?
作文时,不少学生拓不开思路,只在“题干”上徘徊,结果不但造成选材“撞车”,而且通篇平淡无奇。比如面对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许多学生不会拓展,只会举一些“不轻易说‘不”的事例,在事实论据上兜圈子。怎么办?平时,要努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考时,可以适当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
典型的“常规分析”是:向前,探索“前因”;向后,察看“后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例,先看对“前因”的探索,可着眼于以下方面:
1.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
2.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3.不轻易说“不”,会让你的人生充实而精彩;
4.不轻易说“不”,铸就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再看对“后果”的察看:
1.可以正面揭示——不轻易说“不”,我们会看到坚强意志所焕发的魅力;不轻易说“不”,我们会更好地把握前进的方向;不轻易说“不”,生命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2.可以一分为二——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轻易说“不”,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经过深思熟虑后说“不”,是对心中一方净土的坚守,是对人间邪恶势力的抗拒,是对不公正命运的有力抗争)。
3.可以集中一点——母亲面对长大的孩子依然輕易地不假思索地说“不”,就难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应对人生风雨的能力……
如此向“前”、向“后”追索,一张“网”很快就铺展开来了,有关“不要轻易说‘不”的思想“亮点”便一一闪现出来。
还有一种更容易把握的“常规分析”,就是依据“题干”,递进式地提出三个“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才能做到?比如写“双赢的智慧”,可以如此发问:什么是“双赢的智慧”?竞争中为什么要追求“双赢”?怎样才能实现“双赢”?这是一种最为普通的“拓展”思路的方法,可用来对付任何一道试题;但效果不如前面介绍的那一种好,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运用它。
四、怎样展示机智的构思?
何谓“机智”?用王蒙的话说,便是“亏他想得出来”。构思是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这里强调两点:
1.热点问题的巧妙组合。可经常留意“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面对面”之类的电视节目,发现有价值、有趣味的话题,启发自己的构思。
2.多一点意趣。不要把活泼有趣的生活变为“蒸馏水”,而要写出学生生活的“原汁原味”来。当今中学生的志向、情趣、习惯、语言色彩、生活节奏,有不少是很“新潮”的,甚至是“另类”的,不要怕触及这些东西,不要把多姿多彩的当代学生生活“净化”掉,不要把年轻人的洒脱劲儿舍弃掉。只要机智地加以审视,灵活地进行张扬,就会有出乎意外的审美效果。
五、怎样拟好题目?
“自拟标题”的基本要求有三:首先是准确、贴切,即标题与作文体裁、内容相符合,宽窄适度,恰如其分;其次是精练、简明,即言简意赅,高度概括;还要力求新颖、含蓄、优美,这样才能不同凡响,引人注目。具体说来,拟写题目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直言明旨法。如果你写的是议论文,那么可以把确定的观点提炼、浓缩为题目,让读者一看题目就知道你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给人以一种鲜明爽直的感觉。
2.借助辞格法。就是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引用、对偶等修辞手法,拟定富有意蕴、出类拔萃的标题。
六、怎样写好开头和结尾?
常见的、容易做到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不作任何修饰,实话实说,直接进入话题。
2.引用开头。或引一句名言,或引一个成语,或引一首诗,或引一则故事,但篇幅不能长,而且要很快转入正题。
3.比喻开头。作文一开始先打一个比方,展现一个生动的形象,然后引到中心上去。
4.设疑开头。作文一上来就提一个问题,然后用问答式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开头一段不能出现明显的病句,更不能有错别字,要让阅卷教师看得很顺眼,很舒服。这很可能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开头不理想,那就用结尾来弥补。好的结尾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易于操作的结尾方法有:
1.记叙类作文:或用简洁的叙述来收束故事,或用适量的抒情来感染阅卷老师,或用点到为止的恰当的议论来深化主题。
2.议论类作文:或重申中心论点,照应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强化论点;或提出一个疑问,启人深思。
结尾要干脆有力,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说大话、喊口号。
七、此外,还应注意些什么呢?
还有两个问题也很重要。
文章的中心要集中而突出。考场作文篇幅有限,如果东拉西扯,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所以作文中心必须明确。文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要受中心的统率,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是议论文,可以用判断的形式概括中心论点;如果是记叙文,可以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自己的感悟。表达中心的语句应放在突出、显要的位置上,以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清楚地了解作文的观点或主旨。具体方法可以在开头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在结尾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在段首显示,反复强调。
务必要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具体应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不得字迹潦草,涂涂改改;标点使用准确,不要一逗到底;行款格式正确,等等。为此,大家动笔前应构思成熟,列出提纲,而不能匆匆下笔;写完作文后,须完整地读两遍,改正明显的病句、错别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