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之意象、意境

2018-09-10 02:5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诗人

【技法指津】

一、概念内涵

1.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受。“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景物)或形象。意象是诗中选取的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是“意”与“象”的统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有美感的形象。它比自然界中客观的形象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鉴赏诗歌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

2.意境

意境是诗人把要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意)与诗词中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境)有机融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一种耐人寻味的综合艺术境界情调。意境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

1.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属于个体观念。意境则不同,是一个整体观念。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上的,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是一种境界和情调,一种抽象的氛围。

2.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元素。正确地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3.意象的“意”常是约定俗成的。望秋思乡,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手法。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常见的意象及约定俗成的寓意:

①自然景物类。如:“月亮”,思乡、思亲;“长亭”“西楼”“南浦”是送别之所,伤离别;“夕阳”,失落、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空山”,淡泊、宁静;“孤舟”,漂泊、无依;“浮云”,游子、漂泊……

②植物类。如:“菊花”含坚贞、高洁的品格;“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梅花”,梁、陈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的象征;“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常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木叶”,萧瑟、飘零;“落花”,伤感;“竹”,高尚气节;“丁香”,愁思或情结,等等。

③动物类。如:“杜鹃鸟”,哀怨、凄凉或思归;“乌鸦”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鹧鸪鸟”,其鸣声像叫“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蝉”高洁;“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④音乐曲调类。如:“关山月”,征戍离别;“梅花落”,孤单,冷落、凄凉;“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粉饰太平;“后庭花”,绮靡之音、亡国之恨;“杨柳曲”,惜别怀远、怀念征人;“行路难”,世路艰难、离别伤悲。

意象和意境,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又相得益彰。没有意象,难以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意象、意境类考题通常的形式:

①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体: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④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该诗或词作赏析,等等。

2.解题及组织答案,包括三个部分:

①分析形象含义和诗中描摹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展现的图景画面、营造的意境描述出来。一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原诗句;二是要描摹出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景面面俱到。可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即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即可,例如常见意境(氛围)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谈。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不应仅仅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还应具体分析“感伤”的原因。

答题时用词要准确。常见感情类术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等等。

【阅读训练】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圓。④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送人东归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诗中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2.和一般的送别诗相比,这首诗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答:

临江仙·暮春

◎〔宋〕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略加分析。答: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唐〕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这首诗中间两联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荒村景象?表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召,

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①

◎〔宋〕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

参考答案

《雨过至城西苏家》

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月圆》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送人东归》

1.诗通过荒凉的边地、飞落的黄叶、秋高气爽的天空、飒飒的秋风和灿烂的朝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

2.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临江仙·暮春》

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怀念。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中间四句围绕一个“荒”字,通过“黄叶”“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荒寂之景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落寞、幽怨之情。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诗人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诗人”老爸
春色满园
愤怒
一朵花的意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