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2018-09-10 06:39张养浩
月读 2018年9期
关键词:秦汉波涛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元散曲》)

【品读】

《元史》载: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归隐在家且七聘不出的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治旱救灾。年近六旬的张养浩得到任命,立即赴任。途中,他眼见关中百姓饥的饥,病的病,死的死,很是感慨,于是触景生情,写就九首怀古抚今之作。此曲即为其一。

此曲甚为深沉,情切。

且来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首句一上来,即描绘作者一路过潼关之所见:“峰峦”是指华山、崤山、中条山之势,“如聚”则写出众山之动态。“波涛”是指黄河的浪涛,“如怒”则写出黄河之感情。“山河表里”,总括前面的山、河,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潼关路”,则点题,亦将作者“置”于行进的途上。途中,在潼关的山前河前,抬眼“望西都”,忽而“意踌蹰(同“踌躇”)”。为什么?—自秦汉始,多少王朝在“西都”这片地域上打打杀杀,成成败败,你方唱罢我登台;多少宫阙随着王朝的兴衰,时而起,时而毁,时而建,时而灭。纵是再兴盛的王朝,纵是再辉煌的宫阙,都敌不过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眼见如今,“都做了土”。唉,只可怜了天下的百姓,永远逃不出战乱、劳役、饥荒等的苦海。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此句着眼之大,慨叹之绝,真令人肃然起敬。张养浩另有一《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亦道:“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可见,这样的着眼与慨叹,并非作者一时念起,而是其心境向来淡泊,已然身在富贵、名利、争斗、兴亡之外。想来,这就是他辞官归隐后朝廷七聘而不出的因由。

不过,张养浩最终还是在朝廷的第八聘中出山了。为何?原因很简单,因为关中大旱,因为百姓饥荒,因为他心中虽无身名物利,却始终装着劳苦大众。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曲终何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叹息了。此一叹息,是惊人地叹息,是慈悲地叹息。张养浩就是怀着这样一颗慈悲之心,星夜兼程,赶往任地,努力抗旱救灾的。遗憾的是,上任不足四个月,他就累死了。

我常在网上购书。某次见某书网有免费电子书,就领了几册。其中就有一册张养浩的《为政忠告》,也叫《三事忠告》,是他为官时就自己的从政心得编写的,其中包括《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我翻了翻,内容很多,也很杂。单《牧民忠告》一章,就分述了拜命、上任、听讼、慎狱、救荒等十几个要义。慎狱中有一条“存恕”说得好:人本是有良知的,之所以去做强盗,皆因为政者疏于教育引导。一个人家有父母在挨饿,有妻儿在责怨,又有赋税、疾病相缠,生活朝不保夕,在走投无路之境下,做了强盗。这样的强盗,为政者不去究实情,只管将其关进大牢,那么其苦衷又由谁去了解与理解呢?古人谓:“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想来,不论古今,为政者若能持张养浩这般慈悲心,时时体察民情,关注民意,为民办事,凝聚民心,那世间就不会再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事发生了,也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叹息之声了。(杨蓉)

猜你喜欢
秦汉波涛怀古
波涛的脾气
虚舟
打开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一个人想钓上整个大海
先秦秦汉时期“孝”含义的裂变
裴怀古的“诚”字诀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