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群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辅导员专业化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专业化是指依托专门的教育机构与完善的专业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和管理,使之熟练掌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全面有效履行辅导员职责的过程。辅导员专业化对高校建设“双一流”、立德树人、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专业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4-0164-04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faced by higher education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putting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ization of counselors. Specialization of counselor refers to th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unselors by relying on the specializ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erfect professional system, so that they can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guidance of the study and employmen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daily affairs management and so on, gradually conforming to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It is a process that gradually complies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being a professional position, so they could fully and effectively take responsible duties of counselors. The specialization of counselo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nstruct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and harmonious campus, strengthen morality, and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unselor; speci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of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新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大学生群体的新情况、新特点,能否及时有效地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从而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他们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高低。当前,辅导员及其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及各高校的重视,如何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有效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素质,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管理者以及辅导员的一致共识。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界定
明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是研究和推动辅导员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确保辅导员专业化进程正确方向的重要条件。理解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应该在弄清辅导员身份、角色和专业化概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准确把握其中客观规律和深层次内涵。
(一)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在我国先后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辅导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2017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应该说,这是目前关于高校辅导员最权威的解释和界定。根据这一界定与相关细则的说明,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在职业角色方面,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在人员结构方面,辅导员包括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两类,高校一般采用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方式配备辅导员;在工作职责方面,辅导员主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班团组织建设、学习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等;在工作方式方面,辅导员通常采用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等方式完成工作任务。①纵观我国历史,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随着社会时代步伐和高等教育改革而不断发展、完善,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仅仅具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还不能完全胜任,它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必须具有各种专业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从事的职业。
(二)专业化
“专业化”(specialization)这一概念,是在上个世纪中期以后才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对“专业化”一词的理解,我们需要从“专业”这一词语入手并加以引申。“专业”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分化的表现形式,是人类认知、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不断加剧的具体表现。如今,“专业”一词已经成为职业和管理领域耳熟能详的词汇,主要指具有高度的专门知识能力以及有别于普通的“职业”或“行业”而言的其他特性。“专业化”的概念与“专业”密切相关,与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联系。它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分工的细化,逐渐形成各自技术特征和专门技术含量的过程。而“专业化”的涵义在职业领域,则是指某个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形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②, 也就是由非专业、半专业、准专业逐渐向完全专业转变的过程。根据美国教育协会确立的专业化标准,专业化应该具备高度的心智活动、特殊的知识技能、持续的在职进修、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属于永久性职业、有健全的专业组织、能遵守专业伦理等条件。
(三)辅导员专业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成了社会各领域的专业化发展,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不断结合便形成了教育领域的专业化。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技能的社会职业,本文认为应该将“辅导员专业化”定义为:依托专门的教育机构与完善的专业教育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使之熟练掌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逐渐符合一定专业标准,成为专门社会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全面有效履行其工作职责的过程。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普及教育之后,就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辅导员专业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辅导员专业化在各个层面先后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和各地高校围绕将辅导员打造为具有履行这一岗位职责的专门素质和特殊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行家里手这一终极目标,积极展开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是由于我国辅导员定位不够准确,长期被认为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无需专门的知识、技能作为支持,使其工作无法成为专门的学科、专业,直至现在依然尚未设置辅导员这个专业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零散地分布在其他学科之中;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辅导员专业发展受限、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工作不理想等困难局面。因此,辅导员专业化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逐步推动人们达成思想共识,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实践上的突破,真正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价值
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七个战略,每一个战略的推动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等七个目标,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必需高等教育人才、科技和服务的支撑。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③当前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与“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目标,对高等教育发挥人才在经济建设、社会服务、国家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专业化对推动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新转变、新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以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专业化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重要抓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这是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而做出的重要决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④关于如何建设一流大学,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⑤。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接触最紧密、联系最频繁、情感最深厚的一个教师群体。他们一方面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引领和道德培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形成一流大学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另一方面,需要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指导,突出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这些目标的实现,无疑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素养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网络媒体应用等专业技术,针对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科学化、多样化、个性化引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生活困难,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推进“双一流”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辅导员专业化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立德”就是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⑥立德樹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是主阵地,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用充满正能量的主流思想抵御落后腐朽思想,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舆论空间。教师是引路人,需要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全面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工作水平。当今时代,随着多元文化、信息化、世界扁平化的冲击,各种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文化无疑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选择,披着“和平外衣”、打着“学术交流”旗号的文化腐蚀活动也会潜移默化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立德树人长远目标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特殊群体,必然是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组织者、实施者,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诱惑与侵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切实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开展专业学科研究,不断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学生需求关心学生、指导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社会形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积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社会的引路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激励广大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奋斗目标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用的人才。
(三)辅导员专业化是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模式从数量规模型逐渐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以及面临的就业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学籍管理基本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学生生活社区化,成长环境社会化;学生来源复杂化、需求多样化,独立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人际交往压力和就业考研压力日益加大,贫困生问题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突出;学校空间布局大多呈现出“一校多区”的复杂格局等等。面对高等学校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如果不能予以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就會给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必然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者、道德修养的培育者、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心理健康的调节者。他们长期与学生朝夕相处,保持着最直接、最紧密的师生关系,因而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最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最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能够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和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协调分歧意见,维护好校园的和谐稳定;能够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和开展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抵御社会错误思想和不当言论的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身心状态,培育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养成遵守校规校纪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可见,辅导员专业化是发挥辅导员建设和谐校园作用的重要途径,辅导员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较强的组织策划、管理服务、协调沟通、宣传引导等方面的业务能力都是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保障。
(四)辅导员专业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⑦青年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迫切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撑的神圣使命。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依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实条件,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使其个性得到自由而充分发展,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个人能力的整体增强。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别于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优势,他们的一言一行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特别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潜能。引导广大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懂得自立自强,又要善于与人合作;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又要参加实践积累经验;既要增长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必须依赖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实际水平。
三、结束语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建设双一流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不仅是高等学校建设“双一流”的新任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长远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专业化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化、多样化、精准化服务,激励学生勤奋求学、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国家社会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注释:
①陈正芬.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23.
②龚春雷.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32.
③吴晗.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N].光明日报,2017-10-17(17).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⑤吴晶,胡浩.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2-09(01).
⑥靳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N].光明日报,2017-04-10.
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吴晗.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N].光明日报,2017-10-17(17).
[3]靳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N].光明日报,2017-04-10.
[4]陈正芬.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23.
[5]龚春雷.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