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海城高跷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

2018-09-10 12:52邢传佩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结合

摘 要:海城高跷是东北地区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根据相关资料介绍,海城高跷最终形成于清朝初年,随着关内移民的加快,海城高跷也迅速发展。今天,海城高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东北的本土文化,诠释了东北人民热情奔放的豪情。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植根于传统农业文明的海城高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也是当前海城高跷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当然,海城高跷在发展中也不断与时代元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海城高跷艺术形式。

关键词:海城高跷;现代元素;结合

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东北豪放粗犷的东北文化。夸张的幅度、粗犷的线条正是对东北文化的最好注释,高跷就是其中的代表。高跷本来叫秧歌,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文化形式——高跷,灵活的动作、夸张的表演正是高跷的重要特点。据历史资料考证,高跷可能与关内人口迁移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东北秧歌是不踩高跷表演的,后来在小鼓秧歌等文艺形式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高跷。海城高跷则是高跷中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海城高跷以成熟的表演技巧、夸张的表演艺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时期,海城高跷不断吸收现代元素,成为了具有传统艺术与时代元素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一、海城高跷的历史内涵与特点

海城地处辽东半岛腹地,同时也是辽南高跷的起源地。海城高跷最早属于秧歌的一部分,根据史料记载,秧歌最早叫“阳歌”,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部分:劳动实践产生的小曲演变为有伴唱的民间歌舞、由小戏演变为近代秧歌、由下里巴人的舞蹈节目演变为健身活动。通过史料,我们可以发现,秧歌起源于劳动实践,又以满足人们的劳动实践需求为目的,秧歌起到了平台作用。

早期的秧歌中有多种形式的舞蹈表演,但多限于表演,没有专门的音乐伴奏,多是舞刀弄枪的表演,也有人将之称为“武跷”。上世纪30年代,海城高跷在关内大举移民的过程中发展到鼎盛。诸多的海城高跷艺术不断尝试,不断推动海城高跷技术和艺术的创新,将民间小戏与海城高跷相融合,形成了表演与技巧相融合的艺术形式。

2006年,海城高跷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国务院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高跷是民间小戏与高跷艺术的融合,可以感受人物形象及剧情,也有高跷艺术的技巧高超。近些年来,海城高跷不仅在国内舞台上频繁演出,而且还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也多次演出,获得了国内外人民的一致好评。总而言之,海城高跷不仅继承了传统高跷的文化精髓,也广泛吸收现代元素,大胆创新,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海城高跷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海城高跷在发展过程中,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人物、技巧、配乐都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和发展的。今天的海城高跷无论在舞蹈气质和表演质感上都融入了现代元素。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海城高跷,以传统的舞蹈形式展现出来。

首先,现代舞蹈编创技法融入海城高跷。舞蹈动作是舞蹈演出的外在表现,承担了抒情、描述等重要任务。舞蹈动作不同于平常的动作,还兼有很强的审美元素。独特的审美是舞蹈动作的特殊表现。因此,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在感官上也有了很强的冲击。舞蹈动作主要有时、空、力、流畅度四个内容。以萨尔浒之战为背景新创的《盛京马战》中,将高跷的扭、摆、浪特点与现代舞蹈元素的“收”、“放”相融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以传统高跷表演为核心,加以现代舞蹈元素特点,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在技巧上,《盛京马战》则将传统高跷翻身与现代舞蹈踏步翻身技巧相融合;在主题创新中,则将现代舞蹈无限重复融入海城高跷的粗犷线条;在传统舞蹈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表现上,通过现代舞蹈元素的编创理念和动作元素相融合,让海城高跷更加灵活,将自由与创新体现的更加鲜明。

其次,现代舞蹈主题融入海城高跷。舞蹈的主题是编创者通过舞蹈编创来展示内涵和思想感情。主题是作品创作的灵魂,在作品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编创者将素材与主题相契合,表达出重要的社会内容。一部好的作品就在于确定主题的前提下,将编曲、舞蹈、技巧相融合,将相关的情感表达出来。传统的海城秧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海城人民勤劳奋斗的生活场景,比如《精选好粮送国家》,其中邢传佩作词、古东平做曲。1975年地震过后,选取这一主题作为表达内容,创新了传统高跷的主题形式,将勤劳、奉献作为高跷的主体,让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舞蹈技法配合上,将现代舞蹈托式流动、均衡式流动的调度手法融合进去,以集体舞的形式来实现传统高跷与现代舞蹈元素的大胆创新,使海城高跷在主题上有了创新,有了新的意义。

最后,现代舞蹈音乐融入海城高跷。音乐是舞蹈的核心,在舞蹈表演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好的音乐是舞蹈表演成功的一半。海城高跷主要以当地民间小戏作为配乐,有着很强的传统意义。在进行海城高跷创作中,好的民间戏剧可以激发编创者的灵感,参演者也可以充满激情的表演。海城高跷《社会主义祖国蒸蒸日上》打破了传统以民间戏剧为配乐的风格特点,人物表现则偏重于现代舞蹈表演,音乐则以时代配乐为主,音乐前后呼应。在配乐中则以传统的配乐和现代的电子音乐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观众在观看表演中,听觉感官受到了极强的音乐冲击,同时也让人们有种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强烈情感。

参考文献

[1]辽宁省传统艺术文化研究[J].姜春媛.大众文艺.2016(11)

[2]探析海城高跷秧歌主要行当“傻柱子”的表演特征[J].孙艺.艺术科技.2016(06)

[3]辽宁省旅游纪念品承载文化内涵现状调查研究[J].姜春媛.艺术研究.2016(02)

[4]探析海城高跷秧歌主要行当“傻柱子”的表演特征[J].孙艺.艺术科技.2016(06)

[5]國家级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海城高跷秧歌起源与发展[J].吴阳,姜娟.同行.2016(04)

猜你喜欢
结合
浅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
广西民族图案的拆分与重组创新研究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企业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