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南京》与《辛德勒的名单》的比较分析

2018-09-10 02:37陈浩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山东济南2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辛德勒屠杀豆子

陈浩(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山东 济南 250000)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话,似乎最能体现《南京南京》与《辛德勒的名单》之间的差距。想必看过这两部影片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南京南京》不好看,太乱了;《辛德勒的名单》拍的太震撼了。同样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同样以二战时期的大屠杀为背景,那么二者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这两部影片中都有关于人性的塑造。但是人性该怎么来塑造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辛德勒的名单》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其中关于人性的塑造。《辛德勒的名单》把人性精神,人性的慈爱和光辉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在品读一段悲惨历史的时候,心里多了不少温情的元素。辛德勒,一个德国商人,凭着在占领区德国人的身份和聪明的智慧,获得了在占领区开设工厂的机会,发了战争的横财。他开始雇佣犹太人只是因为犹太人工资便宜。贪婪,好色,狡猾,唯利是图,刻画了一副典型的商人嘴脸。但当屠杀的血腥一次次在辛德勒面前 上演,未曾泯灭的人性光芒深深地刺痛了辛德勒。辛德勒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耗费家财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的帮助下,1100名犹太人活了下来。斯皮尔伯格着重刻画了纳粹党人屠杀犹太人的血腥场面,但又以赞美的口吻去讴歌战争中未曾泯灭的人性的光辉。《南京南京》中也有一个类似于辛德勒的人物——角川。角川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陆川在表现他时首先就奠定了一种角川也是受害者的基调。尽管角川后来打死了向他求助的肖淑云,放走了两个中国人。但是对角川的人格塑造是完全不够的。无论角川在战争中如何反思,我们都应注意到一点——角川没有忏悔。角川的自杀,只是为了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做选择,而没有角川对人性的反思。这样一来,角川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很失败了,他并没有像导演陆川想要的那样展现出人性的光辉。陆川在塑造人性方面与斯皮尔伯格还是有差距的。角川思想转变的太快,以至于让观众不容易接受。观众看到后半段的转变时早已忘记了前半段的残忍。

其次,《辛德勒的名单》和《南京南京》这两部片子,都通过孩子来表达对希望的呼唤。《辛德勒的名单》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相信大家都记得辛德勒让斯泰恩登记名单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所有的孩子我都要。当辛德勒去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去领回妇女的时候,德国军官把孩子从队伍中拽了出来,辛德勒说这是我的人,他们是最熟练地童工(这样说只是为了把孩子从集中营中带出去)。孩子在《辛德勒的名单》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象征着希望,孩子活下来意味着这个民族的延续。《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被世界电影史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的出现。当纳粹军官把犹太人赶上车想要集中射杀的时候,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穿梭在大街中,仿佛一个天使在行走。《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黑白片子,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是片子中唯一的亮点。她的出现为片子带来一些美好的色彩。辛德勒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的身影。从这里开始,辛德勒的思想发生变化,他看到了纳粹的罪行,触动了内心善良的本性,开始来救助犹太人。后来片子中一直没有介绍小女孩的去向,直到纳粹要把尸体送进焚尸炉里,这时,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又出现了,她的尸体躺在传送带上被送进焚尸炉。当辛德勒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内心极度悲痛,这也更坚定了他救助犹太人的信念。穿红裙子小女孩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但斯皮尔伯格太残酷了,他把这仅有的一点希望也毁灭了。正是通过这种象征的手法,斯皮尔伯格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象征性手法的使用,是这部片子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南京南京》中也出现了对孩子是希望的表述。小豆子他经历了南京大屠杀那样惨烈的战争中居然顽强的活了下来。小豆子就是陆剑雄的延续,是民族抗争精神的延续,同时也是一种希望的延续。小豆子开始的时候和陆剑雄一起战斗,后来和难民营的人一起辛苦的活着并帮助其他人活着。直到最后,本该被枪毙的小豆子意外的活了下来。在春天的原野上,小豆子就如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一样,“拈花惹草招猫逗狗”。关于小豆子的描述,算得上是《南京!南京》冰冷的影像中唯一的一抹暖色。我认为对小豆子的描述,显得过于脱离现实 ,一个孩子见证了如此多的悲壮的东西,那么多人为了他的生命献出了生命,他过于释然让观众看起来有种不自然地感觉。小豆子活下来后的情节显得太突兀了,中间没有一个好的衔接。他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很强的震撼了,相反,他过于的释然容易观众忘记战争的残酷性。

最后,在历史责任感方面,《辛德勒的名单》做的比《南京南京》好。屠杀虽然经常发生在战争中,但不能把屠杀和战争混为一谈。这是阿伦特说的。站在屠杀面前,如果像在战争面前,选择一个历史主义的中立立场,无疑等于帮凶。在人类行为中最邪恶、最恐怖的种族屠杀面前,艺术家没有选择全身而退的权利。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大量血腥的场面很悲惨的镜头,大量脱光了衣服的犹太妇女像牲口一样让医生检验着,已经腐烂的尸体被从地里挖出来送进焚尸炉,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可怕的毒气室,德国军官对犹太人的肆意扫射……所有的这一都揭露了屠杀的灾难性,让人们对这场屠杀有了一个很深刻的认识。而《南京南京》中屠杀残酷性场面很少,只有前半部分有一些。《南京南京》在表露屠杀血腥性时只是侧重了尸体的堆积和日本人对中国妇女的强奸,说服力不强,与人们心目中南京大屠杀的场面相差甚远。显然,这也是导演历史责任感不足的体现。如果是为了能在日本上演而削减了这些镜头的话,我不禁质疑,陆川拍这部片子的用意何在?难道只是为了中日友好吗?战争,就应该以它本来的面目来讲述。陆川把大屠杀这个独特的人类历史罪行,解读成一种普通意义的战争的结果,而不是法西斯暴力机器有计划、有步骤的屠杀。影片中对历史角色的历史修正都集中在中国人身上,我们甚至没有看到这些屠杀命令是谁下达的,和对日本高级战犯的揭示和批评,更没有建立一个反思的反思结构。任何一个大屠杀的电影或小说,认罪这个情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辛德勒的名单》中在片子的结尾处,辛德勒对斯坦恩说如果我把这个汽车卖掉我可以就更多的,我可以就更多,这个情节,正是表现了德国人对这场屠杀的忏悔。《南京南京》作为一部表现法西斯屠杀的片子,其中居然没有认罪的情节,可见导演的历史责任感如此匮乏。《南京》甚至没有认清大屠杀的历史性质,而把他处理成简单的暴力再现,用反战的情怀去包裹人类独裁时代犯下的历史暴行和良知的泯灭。《南京南京》不但没有反思的反思,甚至还再现了军国主义、独裁时代日本的荒唐的祭祀。不但可笑,而且可悲。

另外在对性的表述上。《辛德勒的名单》中有几个床戏的镜头,斯皮尔伯格这样做是为了让德国人的悠闲反衬犹太人的悲惨。而在《南京南京》中,在表述性的时候用了大量的强奸的镜头。这不但大大减少了片子的美感,还给人一种借助强奸掠取观众眼球的感觉。商业性质显得太浓了。

猜你喜欢
辛德勒屠杀豆子
沉默
夹豆子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Cruel and dangerous sports should be banned by law
我和小豆子
中国的“辛德勒”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性的升华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