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彩彩(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其中就包括张萱的《捣练图》。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侍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始有“仕女”之称。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画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画家有张萱、周昉等,张萱是周昉的老师,其工细妍丽,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张萱,唐,汉族,长安人。开元年间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位稍后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卷。他善画仕女和婴儿。他画仕女尤以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泼神采。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从他曾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并且“甚有思致”来看,张萱是有文学修养并巧于构思的。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福利匀净。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捣练图》中所绘十二个人自右至左可分为三组即捣练、缝制和熨练,三组人物不是孤立的。右边捣练的一组四人。她们像自然生长着的丛树一样呈“十”字排列,朝向动态各不相同。中间的二人相对,似乎是同时举柞,但左右手的上下位置恰恰相对。二人被放置白练的木墩连成一体。右边的妇女正待举起木柞左边的一位则把柞置靠肩上,以手挽袖,好像是休息过后继续劳作。她是全画中唯一面部正对观者的,而她左倾的头部和眼神却照应了中间缝练的两个人物。 左边的一组三人扯练,一人熨烫,四人同样呈“十”字排列,但和捣练一组却不相同:捣练的四人是聚集在一起的,熨练的四人是分散开的;
捣练的一组以竖线为主,八条竖线围着一条横线(木墩和织物),而熨练的四人则是横线突出一条横线白练贯穿着四条竖线。背对我们的较大女孩早已从年龄上避开了和捣练妇女“十”字布局的重复,更兼从练下弯腰钻过的红衣女童的出现给这组人物乃至整幅画面带来无限生机。联系三组人物的是红衣扶柞者和蓝衣持扇者。她们一立一蹲.一长一幼,而她们是靠动态和眼神来承上启下,完成衔接任务的。可以说,全画十二个人,八立、二坐、一蹲、一行,有聚有散有正有侧作者用连续性的画面表现了富有联系的宫廷劳动场面,整幅作品气脉一贯,
位置距离和谐舒适,分割画面合理得当。人物高低错落画面中每相邻的五个人头发的黑色块连起来,都能形成一个“M”形,虚实相间、节奏分明让人产生此起彼伏的木柞声的立体联想。而“M”形的五个点上下起伏的幅度又是极富变化的,
开始平稳舒缓,随着情节的发展上下幅度逐渐加大,直到身体微微后倾的最后一人收住,和开始手持木柞的妇女遥相呼应形成一段完整的叙事曲。
捣练图》中涉及的颜色大致有朱红、橘黄、花青蓝色、白色等明亮的色彩,颜色虽不多,但配色得当后的人物很是迷人,有其独特的感觉;另外在原色的应用及色彩纯度、明度等配置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方式,从而人物画达到绚丽、华美而雅致的色彩装饰效果。从束胸长裙、长袖上衣、不同纹饰的披风饰带和高高的发髻可以看出,这些华贵的宫廷妇女极具现实意义的强烈、大胆和坦率的时尚追求。唐代绘画在性感表现方面的开放.可以认为与主要受汉代儒家思想影响的唐代社会风气使然。唐画虽露,但露得恰到好处,既展示了女性的性感之美.又不使人心意摇荡,是令人愉悦的艺术美,而无一丝杂念。
《捣练图》不同于其他的工笔仕女画,通篇以矿物颜料为主,植物颜料为辅,却能画得如此协调高雅、艳丽华贵。人物面部不复杂.,在细劲线描的基础上主要以赭石调曙红分染结构,然后罩染极淡的肤色再以蛤粉提三白,即额、鼻、领。
而人物的衣服是最见功力的。朱红、朱砂、绯红、石黄、石青、石绿、草绿、米黄、蛤白、翠绿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富贵华丽的气氛。之所以呈现这种效果,是和石色的运用分不开的。因为透明色即使涂得再厚,也不能达到石色那种厚重辉煌的效果。张宣的《捣练图》却能做到艳而不俗,薄而丰富石色水色交互运用,分染罩染相互叠加,感觉强烈又协调格调高雅十分可贵。
张宣继承了初唐阎立本色彩的大气古雅,又融合了现实主义的审美理想使画面活泼艳丽更加贴近当时人们的情感。
《捣练图》用色考究,设色鲜艳富丽而和谐,对比鲜明却很协调。远远望去,见一块块的冷暖颜色分布于织物之上,再间以黑白显得亮丽雅致而和谐平稳。
服装基调以白为主,间以蓝、绿、橙、红生动而和谐。第一人的绿色土裙和第三人的绿色上衣.面积一大一小形成呼应,而色相又有区别。第二人和第三人的白色衣裙是呼应的但绿上衣却打破了单调感。捣练图一组中唯有挽袖者的上衣呈暖色调.却与第十人的暖色长裙遥相呼应。而熨练一组中只有最左者土裙偏冷,却远远照应了第四人。加上挥扇女孩的蓝色长袍上的三块蓝色面积.色相各不相同。
且不说三个女孩动态上的年龄区别,她们的衣服随着年龄由小到大的次序颜色分别为红、蓝、白表现在情绪上就是活泼、较活泼,稳重。四、五两人的上衣、风带八九两人的风带、长袍,十人和十二人的土裙、风带.均相互照应,再点缀以小带、头饰这种远呼近应,使色块与色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非但如此,相邻的任何几个色块都能在我们视觉的作用下相映生发,从而产生美妙的色彩关系,使得画面效果无限丰富,这是作者高度艺术修养的生动体现。 更为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一块颜色是重复出现的!这是靠色彩的微差调配而成的。光白色十几处、鲜绿色四五处、蓝色三处但相同色块却有微妙的差别,是由多次调和罩染,才显现出的细微变化。作者巧妙地运用有限的颜料调制出无限的色阶、色相.使不大的尺幅中有谐调有变化和谐统一韵味无穷。而与色块相协调的织物纹饰不厌其繁,形状、图案绝不雷同丰富而细腻既表现了宫人服装的华丽富贵又使色块的肌理和节奏充实到极致。正反赋色、渲染润透、程序严格.充分的底色铺垫和石色的罩染、积染,使其色薄而质厚,人物鲜明而突出,不愧为一幅理法严格、规范规矩,让人玩味不尽的传统工笔重彩佳作。
总之,张萱的工笔重彩人物形象逼真,刻画惟妙惟肖,线条流畅秀劲,设色艳而不俗,不仅反映出了唐代时尚健康、赞美丰腴的审美情趣,也代表了那个年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