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艳(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品,它的群众性广泛,地域性鲜明,造型性特征强烈。作为南方剪纸代表之一的浙江温州乐清细纹刻纸更是以其工细纤秀,以繁衬简,纹细如丝,而堪称一绝。细纹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形式,它以刻代剪,因其刻纸过程细致入微而得名。
以“乐清细纹刻纸”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搜索出192个结果。其中以“乐清细纹刻纸”为题的文献类有97条,期刊类54条,博硕论文4条,报纸34条。但是以“乐清剪纸的创新”或者“乐清细纹刻纸的再设计”这类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几乎找不到任何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从现有的文献类型来看,期刊论文占大多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专著有张雁洲、南碎开主编的《乐清细纹刻纸》和乐清细纹刻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帮栋写的《林帮栋与乐清细纹刻纸》。一些会议报告会有少量关于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继承与保护的记录,比如2010年在北京开的关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的会议。
从研究对象来看,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文献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起源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也有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分析它的艺术特色及艺术语言并对其中的抽象符号进行探析。还有一种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是将乐清细纹刻纸的图式演变分析后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新的应用探索和再设计的创新。
综上所述,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主要是从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图示演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从各类已有研究的文献中,对乐清剪纸究竟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大多引用了在元大德年间的《乐清县志》中的记载:“……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来说明乐清剪纸在当时已生活化。
在《武林梵志》中有记载:“吴越钱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可以看出五代时吴越之地剪纸的风气就已经很盛行了。
南宋时,都城临安元宵灯会非常盛行,杨万里在《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说道:“……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鼇山不入宫。”鼇山灯会的盛行直接刺激了乐清剪纸的发展。
明清时期,乐清沿海乡间盛行游龙灯。在《岐海琐谈》中记载:“村落糊楮,象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其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
民国时期,因战乱、贫困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细纹刻纸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柳氏镇的陈朝芬、北白象镇的林邦栋等民间刻纸艺人被政府请回,专门从事细纹刻纸生产。改革开放后,细纹刻纸又被商业过度开发,抽离了手工艺的地域文化内涵,其生存举步维艰。在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乐清细纹刻纸得以在新的语境下延续和发展。
从对乐清细纹刻纸研究中发现,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乐清细纹刻纸是瓯越民俗的传承,是海洋文化的载体,具有吉祥观念的祈盼这三个方面。
1. 瓯越民俗的传承
在乐清市文化馆工作的阮静曾在文章中写到:细纹刻纸非遗传承人陈余华根据乐清民谣《十二月令》创作的细纹刻纸,详实地记录了瓯越民间盛行的“麦秆作吹箫”“做做戏”“洗垢蹉”等民间习俗。2016年3月,陈余华新作《十二月令》,就是将十二种民俗画面巧妙地刻制在一起,用一幅刻纸归纳了一年时节的轮换,再现了充满生活情趣的瓯江民俗风情。
2. 海洋文化的载体
据《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瓯居海中”,晋人郭璞对此注解为:“东瓯,在岐海中。”足见乐清古为海中之国。山海一体将乐清包围,赋予其独特的海洋文化特征。这里孕育出拜妈祖、祭海神、赛龙舟、喊号子、唱渔歌、放神灯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动,也发展出与瓯越文化紧密融合的海洋观念、海洋信仰和海洋审美。
3. 吉祥观念的祈盼
首先,根据张雁洲所写的《乐清细纹刻纸》中描述,乐清细纹刻纸不仅有无意义的几何形纹,而且还有蕴含着深刻文化意义的吉祥几何纹。万字纹的富贵延绵、回纹的连绵不断、冰裂纹的通透纯洁、龟背纹的健康长寿、方胜纹的福寿双全,都是表达出对幸福吉祥的期盼。其次,是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像来隐喻吉祥文化的内涵。比如荷花、鸳鸯、喜鹊、双蝶、龙凤等是表达对美满婚姻的祝福。
1. 细纹刻纸环绕式构图演变的程式化
在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中,可明显看出其构图方法独特。早期框架层次比较单一,随着刻纸脱离龙船灯活动并参与日常世俗生活,逐渐形成以画面中心图像为核心,以框架为手段的环绕式构图。20世纪中叶以来,框架层次逐渐增多,而且框架形状多样。
2. 从“纹即图”到“图即纹”的精细化
各类文献都有提到细纹刻纸环绕式格局的演变。例如早期细纹刻纸图像的构成元素以几何纹为主体,甚至完全由几何纹构成,也就是“纹即图”。而20世纪中叶以来,细纹的主体地位开始弱化,并以有限的面积变成为划分画面空间的框架。目前,细纹刻纸又呈现出新的趋向,不仅框架内的几何纹精致细密,而且框架之间的具象图像表现手法也更加细腻。以细纹为主体的图式逐渐演变为精致的细纹风格,呈现出“图即纹”的精细化特征。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首先,现有文献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大多数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背景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但却并没有得出具体的历史年份。
其次,多数文献也有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是研究的内容较为草率,且经不起推敲。
最后,大部分文献都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语言并对其中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各类学者的总结和归纳并不深刻。而且目前的文献中对乐清细纹刻纸的创新几乎没有提到,对运用乐清细纹刻纸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的文献更是为零。
综上所述,乐清细纹刻纸在中国民间剪纸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关于乐清细纹刻纸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其的研究更是不够全面。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文献多数是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起源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以及对乐清细纹刻纸的艺术特色及艺术语言并对其中的抽象符号进行研究和探析,和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的文献。其中对乐清细纹刻纸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未来可以多从对乐清细纹刻纸进行新的应用探索和再设计的创新方面进行研究。
[1]陈竞.中国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张雁洲,南碎开.乐清细纹刻纸[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3]阮静.浙江档案[J].杭州:浙江省档案局.2009,(04):27.
[4][明] 吴之鲸.武林梵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
[5][明] 姜准.岐海琐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