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第一中学校 申建民 乔朝丽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提升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任务,构建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倡导学生以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发展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校高中英语组推行了名为E-PLU S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年的摸索探究,积累经验,整合资源,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推广、完善了E-PLU S教学模式。
E-PLU S(是English Plus的缩写)意为英语第二课堂,plus意为运算中的加法,在这里指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口语训练,使英语语言得以应用实践,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强语境,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增补关系,有效地促进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改革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开展第二课堂,以话题为纲,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给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加工知识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精神,提升文化素养。
1.调查分析了我校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基本现状,增设了E-PLU S英语第二课堂。
2.为保证E-PLU S的有效开展,开发了E-PLU S校本教材。该教材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共选取了6个话题作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总纲:(如下表所示)
3.以话题为基础,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智力结构、学习动机、个性兴趣等,开展有梯度、有层次的英语口语训练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戏剧表演等,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模拟了“强语境”,使学生获得了不同的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效地弥补了第一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使学生在话题的活动过程中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进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形成新的语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落实到了教学实践中。
在多年的E-PLU S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第二课堂兼容性强,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其次,E-PLU S第二课堂弥补了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英语锻炼机会少等的不足,让学生逐步走出“哑巴英语”的牢笼,敢想,敢说,敢写,敢创新。
第三,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英语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观念,同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E-PLU S教学模式转变了师生角色,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总之,E-PLU S第二课堂的输入模式改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第二课堂活动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