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医学院校的组织胚胎学教学的成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临床开始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用数字切片,其实际上属于一种虚拟切片,主要通过扫描及相关系统处理,把常用的传统玻璃切片以图片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数字切片,对数字化显微图像予以逐幅自动采集,其特点在于视野多、精度高且自动拼图无缝隙,自动将定态切片的数字图像拼接形成[1-2]。在医学院校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人们不断重视研制数字切片并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结合,以推动该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增强教学效果。现选取1班与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切片的应用效果。
选取我校2017年5—6月1班50名及2班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两个班级学生均经全国高等教育考试选拔后入学,学生基础方面相当,分班具有随机性,并且两个班级的胚胎组织学理论课由同一教师讲授,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由5名教师讲授。
1班采用传统玻璃切片,2班采取数字切片,制作的具体方法:制作切片所需要的系统主要是由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组成。软件系统部分则由多个功能板块构成,如图像控制、图像采集、图像融合及拼接功能等;硬件系统则由摄像机、键盘、显微镜加装步进电机等组成。将数字切片制作出来时先于低倍物镜(4×)下用全自动显微镜快速扫描玻璃切片,用显微扫描平台沿着X/Y轴方向缓缓移动切片,并向着X轴获取切片的图像。选定需要扫描的区域,并选择(40×)高倍物镜,再获取图像。用专业真彩色大幅面CCD可将标本的真实色彩保持住并确保分辨率较高。相应使用扫描控制软件与图像存储与压缩软件可自动无缝拼接与处理扫描切片,将数字切片库建立起来。对该系统予以利用,可将典型结构且精美制作的玻璃切片建立为完整的数字切片库并在存储介质或计算机中存储,按照系统与章节分库保存。
于期末组织考试,记录与比较两班学生理论知识成绩与实验课成绩。
应用SPSS19.0分析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班期末成绩比较情况如见表1所示。
表1 两班期末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班期末成绩比较(±s,分)
1班(n=50) 84.5±5.3 81.5±4.3 2班(n=47) 86.9±4.9 92.7±5.8 t值 0.241 4.882 P值 >0.05 <0.05
数字切片具备虚拟性,将一张玻璃切片作为模板便可无限复制,且保存时间长。特别是比较少见的珍贵标本,对于相同标本,可基于染色方法与取材部位对切片予以观察,使学生在了解机体组织结构时更加全面[3]。
制作传统的玻璃切片过程比较繁琐,在使用期间褪色风险高;且教育经费有限,难以及时更新,导致学生无法查看高质量切片;部分学生无法良好使用显微镜,导致典型结构无法找到,对阅片质量影响较大。在制作期间数字切片已经开展筛选与调试,确保图片效果最佳,学生无需耗时对图片清晰度予以调整,可直接用不同倍率观察图片,便于更加透彻与深刻地理解人体组织结构。
数字切片是虚拟的切片,以电子文档存储,学生可标记典型结构,并能够对标记的典型结构进行随时查看,无需担心移动和重新寻找典型结构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切片的学习效率。在管理方面,数字切片以虚拟方式存在,保存空间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极易保存,而且可以进行分类检索,有效提高管理效果。
作为虚拟切片,数字切片方便存储,有助于整合教学资源。例如,病理学与组织学切片可以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同时对该两种切片进行学习和比较,了解其中的差异性,提高学生对该切片组织结构的正常与异常点的了解,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点的无缝衔接[4-6]。
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数字切片有利于营造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把疑难标本特地选出,将其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另外还可以通过增添文字方法来设置问题,以供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时,还可以通过互动系统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在该系统中,可以全班讨论、分组讨论,互不影响,提高讨论效果[7-9]。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将其思维启发并学习热情激发,对其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予以培养,将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0]。
对数字切片予以使用后要设计新题型,如让学生辨认器官,不仅要回答是何种器官,还要将其特异性结构找出,并对互动系统摄像功能予以利用以拍照;将多样化的考试题型设计出来可赋予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避免传统考试只考核学生识别某种细胞与结构的能力的缺陷,有利于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将实验课的实践性充分体现出来[11-12]。
本组结果表明1班与2班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班实验成绩明显高于1班,由此可知,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数字切片可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