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
——以郑州报业集团为例

2018-09-10 09:27:22张子明
传媒 2018年16期
关键词:郑州融合

文/张子明

媒体融合是一场应势而生的变革,是一场久久为功的舆论生态重建。它既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颠覆性考验,也是主流媒体提升新闻“四力”的一个重大机遇。

推进媒体融合特别是深度融合,离不开现代传媒技术和平台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媒体融合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2016年以来,郑州报业集团顺应传媒生态变化,紧跟传媒技术迭代,以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为平台和技术支撑,推进包括全介质、全人员、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融媒编委会总管、采编发部门主战、多渠道传播、大平台支撑、大数据考核的现代媒体传播架构和运营考核体系,提升了省会党报集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媒介形态变化和数量激增倒逼媒体融合的紧迫性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媒体形态快速多元进化。当下的媒体单位,多数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纸质或电子媒介,以郑报集团为例,除传统的党报、都市报、杂志和已被认定为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外,集团近年来还衍生出了“郑州观察”“郑州+”客户端和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各自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各部门也多有各自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加上“冬呱视频”“郑直播”“ZMG动新闻”等移动视听媒介,集团形成了五报、三网、两杂志和百余个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移动视听媒介组成的新媒体矩阵。

如此复杂的媒介形态与数量如此大的传媒矩阵,相互之间的定位和方向怎么界定,相互之间怎么相向发展、合力共赢而不是相互竞争打乱仗?原有的采编发流程怎么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改造?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如何精准推送占据主场?两者相互之间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更为突出的是,新媒体的兴起和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按部就班的采编发流程和周期,使得信息传播的采编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高技术含量、高强度、高效率、全天候的运营方式,非传统的采编发平台和技术所能支撑。

直面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一定层面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强大的平台支撑和专业有效的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认为,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自我改造,需要在思维和观念层面进行互联网转型。

2016年以来,郑州报业集团顺应传媒生态变化,紧跟传媒技术迭代,以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为平台和技术支撑,推进包括全介质、全人员、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融媒编委会总管、采编发部门主战、多渠道传播、大平台支撑、大数据考核的现代媒体传播架构和运营考核体系,提升了省会党报集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构筑媒体融合的可能性

媒体融合发展与融合传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数字技术与不同媒体融合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融合成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运用到全媒体采编平台之中;移动直播、H5应用等技术在采编制作环节普遍采用;VR、AR等技术从无到有。这些技术演进和平台建设,为上述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和设备层面的可能,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郑报集团紧紧抓住媒体内容、平台、技术、反馈四个关键,广泛应用融合传播技术,走出了一条技术加持促进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

着力打造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品牌,将集团旗下的党报、都市报、网络报、地铁报、社区报、手机报、“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和移动视听媒介全部打通,主要采访人员全部进入郑报融媒全媒体采访中心,所写稿件全部进入“新闻超市”,由各平台根据各自属性按需取稿。

以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为平台,通过设备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撑,完善五大功能系统,再造采编发流程,实现部分“人人见面”和全部“人机见面”,实现新闻采集、制作、分发过程中“统”与“分”的有机结合,实现整个采编发队伍的扁平化管理和采编发流程的智能化、高效化推进。

新闻信息发现系统。郑报融媒重点开发的大数据系统,能够监测到国际、国内及当地的重大新闻事件。通过系统中的“智思”服务,对热词搜索可以经过大数据分析适时显示,供指挥中心参考。对于一些特别敏感的词汇,还能自动发出警报,提示值班编委研判处理。

舆情研判系统。郑报集团把“中央厨房·新闻超市”与中原网建设的中原大数据研究中心融合打通,将舆情大屏、监测平台、专业分析与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事件澄清、舆情引导优势结合起来。通过舆情研判系统和分析师的专业梳理,从庞杂的海量网络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舆情信息服务,从而帮助党委政府、企业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并提供专业的舆情应对和宣传引导。涉及敏感词汇系统自动识别标记,提醒及时处理。

新闻采访指挥调度系统。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定位功能,指挥中心大屏幕的卫星地图,能对全媒体采访中心所有记者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人机见面”,遇到突发新闻可以指挥附近记者赶往现场;二是传输功能,全媒体采访中心记者手机端全部安装移动采编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向“新闻超市”提供线索、稿件、图片、音频、视频;三是指挥调度功能,中央厨房采编发联动平台设有指挥台,值班编委可以通过指挥台查看“新闻超市”全部信息,可以向融媒所有媒体和平台发布发稿指令,各媒体根据各自属性选择编发。遇到需要删除的信息,值班编委可以通过平台指令各媒体及时删除。

新闻发布与传播系统。这是新闻稿件“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分发系统。对新闻稿件的传播仍实行“统分结合”,重大报道、重点稿件,融媒编委会统一发布采编发指令。一般性稿件,则由各媒体按照各自的属性,从采编发系统成稿库里各自取用、分别编发。

新闻考评研究和反馈系统。可以提供一整套的反馈数据,一条新闻发布后,在一个时间段内的阅读数、评论数、转发数,新闻考评室可以以此为参考,对记者稿件进行打分考评。分析反馈还能够细分到每个阅读的停留时间、阅读的平台、操作系统等,并能根据大数据大概计算出阅读人群的年龄、性别等,能够为用户资源开放提供精准的决策参考。

2017年年底,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采编发联动平台二期工程完工,完成了对此前投用的一期平台的改造、升级、完善和功能扩展。充分运用数据抓取、云计算、数据库、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整合内容资源,提升数据存储挖掘利用能力;充分运用4G传输、流媒体传输、移动直播、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等技术,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和稳定性;充分运用虚拟现实、3D、R5等技术,增强信息呈现的质量和冲击力;充分引入“用户画像”、场景匹配、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研究个性分析、即时推送、机器人写作等技术应用;密切关注5G传输,积极介入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运用,积极谋划和布局未来移动传播终端的发展,着力增强相关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抢占移动技术发展应用的先机。

新的媒介和形态推演媒体融合的方向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在采编发环节容易变成传统媒体、新媒体“两张皮”,只有做出具备融合文字、音视频等新媒体形态的产品,才能称为真正的“融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要注重内容生产的创新,致力于提供不可替代的专业信息,致力于生产适合不同终端传播、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新闻产品。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思考,郑报集团在媒体融合中着力用新平台、新技术衍生新媒介、新产品,不断推出优质新媒体产品,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着力打造高质量新媒体产品。随着移动端的迅速发展,郑报集团在旗下各媒体百余个“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的基础上,催生了“冬呱视频”“ZMG动新闻”和“郑直播”等新的传播形态,开创了含语音播报的“每天三分钟”“早点晚报”“三分钟读党报”“晚报FUN”“夜读电台”等多个独具特色、精准服务、细分受众和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在垂直内容领域抢占市场、争夺用户,打造基于移动端的新闻传播矩阵。

官微方面,2017年,郑州晚报官方微信影响力(WCI)多次居全省媒体微信号第一。“郑州圈儿”和“中原网”推出一大批10万+微信推送。“中原网”微信公号在全国城市网站微信影响力榜一直保持在前3位,在清博指数上稳稳占据全郑州第一。

短视频方面,冬呱视频作为主流媒体旗下“数字化”转型代表,在各大平台的数据颇丰,多个作品播放量破千万。

直播方面,“郑直播”2017年非商业直播60多场,打造出了全方位、多平台、深挖掘的直播新媒体。

着力在重大活动中释放影响力。郑报集团催生出的新媒体业态,正在各自板块发挥着积极主动的创新作用,打造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媒体产品,提高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郑直播”是河南省唯一合作的直播媒体,并荣获了“新华社现场云2017年度十大创新策划奖”一等奖。

今年以来,“冬呱视频”推出的四条原创视频:《董明珠:汶川志愿者的十年》《郭俊玲:我在兰考做扶贫》《豫见北京系列视频》《郑州市2017年外宣片》,都取得了较高的点击量。

着力在媒体助政方面积极发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前夕,郑报集团联合郑州市委外宣办制作的郑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国之中 商都郑州——郑州,一个都说“中”的地方》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等地亮相,并在央视、凤凰卫视循环播出,互联网传播次数突破10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郑报集团联合郑州市委外宣办拍摄推出的“郑州八度”系列短视频,从 8个方面解读和宣传郑州,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期间,郑报集团联合郑州市委外宣办借助抖音平台,策划制作了一系列#遇见郑州#城市宣传挑战活动,视频总点击量超过3千万人次,使郑州成为“新晋网红城市”。

郑报集团还全面承担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参与组织召开“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整个发布会相关报道、直播总点击量超两亿,点赞量达数百万。

依托技术支撑和平台建设,郑报集团的媒体融合走过了各媒体分别探索的1.0阶段,走过了平台建设的2.0阶段,目前已经到了移动优先、人机并重、流程再造、功能完善的3.0阶段,基本打造了“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了具有一定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了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以改革创新促进媒体融合向纵深迈进

未来,郑报集团将继续以技术为支撑,以打造“全战队、新平台、强产品”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使媒体融合向纵深迈进。

打造全媒体记者战队。利用好郑报融媒二期、三期工程的技术支持,打造一批武装齐备的全媒体记者战士,引进有新思维、新技术的新鲜血液,补充到各个新媒体业态团队。

建立生活服务平台。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自建平台,主动掌握渠道和用户黏度。建设大型生活服务平台是我们下一阶段的任务,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资源,用强大的生活服务功能吸引用户流量、用强大用户流量提升到达率,以此和商业平台争夺话语权,巩固舆论主阵地。

强化时政类移动产品。从今年开始,时政新闻移动化将持续发力。郑报融媒旗下移动产品将继续依托先进技术及专业新闻团队的强大实力,打造出更多时政类移动资讯,并以直播、短视频、H5等多种样态呈现,将品牌做精做强,争取更多更广泛的用户,重点打造出一批有口碑、有品质、有传播的爆款。

猜你喜欢
郑州融合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客家文博(2022年1期)2022-08-22 06:31:04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趣味(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9 03:11:28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Analyzing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Websit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the US and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