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在全国政协会上的一个提案,使得在美术教育界沉寂了多年的“美术实践类博士”话题又被提上了桌面,成为美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如杨晓阳先生指出的“高等美术院校设立美术实践类博士危害大”?还是有些人认为的“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立为美术教育界及美术创作界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美术人才”?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虽然否定的声音占到多数,但可以肯定地说,不管你如何从理论上进行否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取消的。
为什么?
其一,因为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在现有教学评价和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得分因子。大家想一想,教育部学科建设评价中,如果你这个美术学院的老师中没有一个博士,你说老师画得再好也不顶用,照样评不成A类学科。反过来,即使你画得再不好,写的论文再没有人看,实践类博士学位再被人诟病,但这些指标都达到了,没问题,学科建设自然会排在前面。
这就是现实,这个现实不改变,其他讨论都无意义!
其二,在艺术类院校中,青年教师个人的成就和发展,在现有职称评定和教师评价体系中,“博士”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因子。如果有“博士”学位,评职晋级就容易顺风顺水;如果没有博士学位,想评教授,是难上加难。谈到这里,有人会把齐白石搬来说事,话说想当年,齐白石小学学历,照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我们搞个试验,假如你是一个美术学院院长,从乡村找一个小学学历但画画贼好的画家到你学校当教授试试,不出三天,恐怕你这个院长能不能当都会成为问题。所以,时代不同了,话可以这样说,但不能这样做。
近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向中国的读者展示了包括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凯绥·珂勒惠支、葛饰北斋等享誉世界的大师的名作。伫立在这些作品前,笔者在想:这些大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有多少呢?在他们的水平和本文所探讨的学位之间,我们又当作何反思呢?图为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带鸟的步兵》。(王家春)
无疑,对高等院校,不分专业性质一律以博士多少来作为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价重要指标的机制,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艺术院校的发展。综合类大学因其特有的博士人才组合体系,稍加动作,就可以使其艺术类专业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专业类艺术院校,但真正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水平,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与专业的艺术大学相比,还是相差很大距离。我担心的是,再这样下去,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学科建设遥遥领先,但创作不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专业性院校因评估靠后,慢慢地走向衰落,留不住人才,也不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到那时候,我们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因此,在评价评估体系不改之前,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就像高铁票的作用一样。有了它,学生找工作快,老师评职称快,教授提拔任用快,学科建设评估加分快,这所有的性质,不就如同高铁比普通列车快的性质一样吗?从这个意义上,它就是“一张高铁票”而已。而当我们综观世界上一流的艺术家特别是画家,又有多少曾经拿到过博士学位的呢?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现有体系中,如何让美术实践类博士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理论和创作真正地结合起来。如果教育部把美术学院和其他综合类大学的评估标准及教师评职称的标准分类制定,那么,我举双手赞成取消美术实践类博士!因为博士名头和画画的好与不好,真的没有多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