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以下简称“大智移云”)作为现代技术的代表,已经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安永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和财务深度融合等对会计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会计专业硕士(MPAcc)作为快速扩招和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之一,存在就业压力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大智移云”时代为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条件和机遇,提高硕士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应有之义,研究“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显得更为紧迫。
RodneyArambewela,JohnHall(2006)和 Satoshi Sugahara(2013)认为,培养学生自主理论学习能力和会计工作反思能力是会计研究生教育中的关键。E-laine Evans,Jen Tindale(2009)和 TLijuan ZENG,Yunkuo MA(2014)指出,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健全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创造能力。徐惠忠(2008)提出会计硕士应是具有创新创业理念的财务型管理人才,应有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理念,建议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创业类课程。刘永泽(2012)认为当前的教育模式束缚了会计硕士的创新能力,建议培养单位将会计信息化的运用及会计咨询方向课程列入培养计划。刘勤、常叶青(2014)指出,“大智移云”引领着会计信息化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会计逐渐向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增值型内部管理会计,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云会计、云审计,业务和财务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丁胜红(2016)和胡春平、刘美平(2016)指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培养单位能独立完成的,应广泛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企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产学研中心、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新主体,搭建良好的共建共享平台,集多方合力。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成果很少将“大智移云”与会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对于这一新背景下的会计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评价体系的探索很少,可是对于培养单位、学生及用人单位却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故本文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单位和会计硕士生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一)国内外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国外成熟的会计硕士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即教师提出框架,给出建议书单和问题清单,学生则大量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后汇报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鲜活的企业会计实务难题、财务活动困境、生产经营困难引入课堂;注重实践教学,开展“移动课堂”,在企业一线实地调研和讨论,学生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好。目前国内多数学校在培养模式上存在共性的问题:(1)教材知识老化,案例陈旧,采用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重传授轻应用。(2)案例教学空对空,难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和自身无法有机结合,实施效果有待提高。(3)计算机和创新创业课程缺乏。财务软件的熟练使用、数据编程、数据库使用和维护等体现专业特点的课程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4)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接受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效果甚微。(5)时间短、课程量大的矛盾较为突出,2年制会计硕士在校学习时间其实只有1年,除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要积极准备CPA、CMA、CIA等各种类型的考试及假期实习、课题申报、发表论文等。
(二)“大智移云”时代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云会计”和“财务共享中心”大大减少了初级会计报账、记账人员的数量,提高了财务工作处理效率。数据处理能力、开发能力和信息安全维护能力等非会计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专业深入融合,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改变着传统的会计业态。记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会计人员从记录员向监督员、管理者转变,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真正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财务角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时时监督,在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计算机无法完成的部分才是真正彰显会计专业素质的地方。
会计硕士教育的目的是实务导向,培养应用型、实务型高级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企业对会计专业硕士的能力需求主要包括:具备企业生产经营等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掌握会计实务实践、计算机运用、涉税及税务处理能力,具有处理较为复杂的经营和会计业务、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本文立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会计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参考国外的实际做法,尝试性地提出“一目标-两中心-三环节-四重点”的培养体系(见图 1),即提高会计硕士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经过三大环节的训练,通过实践比赛等载体进行验证,重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实务能力、计算机运用和管理思维。
(一)创新课堂教育。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大智移云”时代要求的会计硕士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基于“素质-知识-能力-计算机和商业敏感”培养体系(见图 2)的课程设置,该体系的特点在于高度重视计算机运用与会计实践结合的能力,建立通畅的多层次导师队伍,使会计硕士创新创业教育每一环节都有导师指导。具体体现为增加计算机和创新创业课程,如企业运营管理、创业理论和实践等;传授信息维护、财务数据库、财务软件使用、云会计和云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引进一批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优秀人士担任实践导师,创业导师由具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及优秀的企业家担任;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深入社会实践,定期分派教师深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财务实践和挂职锻炼,强化实践能力;鼓励、资助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与交流学习;另外,“学术沙龙”“博士论坛”和“MPAcc实务大讲堂”也是很有益的补充,能将有关创新创业人物的经验、观点融入其中。
图1 “一目标-两中心-三环节-四重点”的培养体系
图2 “素质-知识-能力-计算机-商业敏感”教育体系
1.变革教学方式。一是改进理论教学方式,增加吸引力。通过慕课和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讲解,提出疑惑,教师答疑;邀请包括全国、全省会计领军人才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家讲座;探索开展网上授课,引进名师公开课和精品视频课,提高理论讲解的深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理论辩论赛等;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走访和调查,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二是改进案例教学方式。依托全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资源,将案例题作为课堂讲授内容,借鉴获奖案例成果,全员参与案例理论梳理、案例过程讨论、案例结果分析,将案例情境设计与参与角色扮演等有机结合。积极向会计硕士教指委推荐优秀学生案例,吸收有热情、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优秀教学案例编写。授课教师应传授会计案例的规范流程,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三是对最新发布的财经、会计法规及时进行讲解。四是及时发布创新创业项目计划,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将所学的创新创业理论能够在项目中得以应用,将创新项目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五是积极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夏令营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拓眼界,提高创新思维。
2.创新专业课程。搭建“创新创业之家”、众创咖啡等互动式交流机制,让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校内与校外导师双结合,建立“四对接”机制:学校与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相对接,学校与实习基地相对接,学校与当地创业中心、实训基地相对接,校内教师与创业导师相对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创业提供帮助。建立与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对接的平台和实践基地,引入多方评估,彻底杜绝专业实践“走过场”。
3.重视专业赛事。会计硕士培养应在“以赛代练,赛练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认知以及与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创业意识。会计硕士生应该积极参加全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挑战杯”“大创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综合比赛及各种财务决策大赛等专业比赛,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等问题开展社会调研,加深对实际会计工作的了解,潜移默化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会计硕士的毕业论文,应以实务型为主,解决所调查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导师的选拔、聘任、优化制度。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利用好校内外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多层次导师的选拔、聘任和优化制度。生活导师是辅导员或班主任,从思想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比赛;专业导师是专业教师,从专业知识方面为学生解疑答惑,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创业理论框架;实践导师是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指导学生的会计实务工作;创业导师能结合自身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选聘具有计算机背景的中青年财务、会计相关专业教师,注重云会计、云审计方法的运用。建立导师之间的协同创新及信息沟通机制,通过信息平台,保障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齐心协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本文设计的 “一目标-两中心-三环节-四重点”培养体系,可以从“课程教育效果”“仿真实训效果”“计算机水平效果”和“实践比赛效果”四个层面进行评估,以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
(一)“课程教育效果”评估。“课程教育效果”主要评价各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评价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外学术活动、相关部门及学生反馈等,具体指标见表1。
(二)“仿真实训效果”评估。检验“仿真实训”主要通过创新意识、前瞻性意识、创业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四个维度进行,具体指标见表2。
(三)“计算机运用效果”评估。该评估体系由紧迫意识、基础运用、专业运用等三个方面四个维度构成,具体指标见表3。
表1 课程教育效果评估体系
表2 仿真实训效果评估体系
表3 计算机运用效果评估体系
(四)“实践比赛效果”评估。作为检验的重要手段,实践比赛效果通过参与意识、参与人数和层次、取得成果三方面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具体指标见表4。
表4 “实践比赛效果”评估体系
(五)评估体系的动态优化。深入分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听取师生、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并结合会计硕士教指委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评估体系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