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因用炉烤,古人称之为炉饼,是黄桥地区人民的传统美食,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却因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而闻名于世。据《宋史》记载,北宋大孝子顾昕的父亲顾慈,时任唐末东川节度史,乾宁四年被叛军所杀。年仅十岁的顾昕随母迁居黄桥,母子俩以烤炉饼而相依为命。十六岁时,其母因病而双目失明。为了瞻养母亲,顾昕一人扛起了炉饼店继续烤饼谋生。街坊邻里见顾昕如此厚道孝顺,纷纷来店买饼吃早茶。为回报和感谢乡邻,顾昕潜心钻研烤饼手艺,他烤出的饼清香诱人、酥脆可口,生意十分红火。连南来北往的商人路经黄桥时,都必定光顾此店尝饼喝茶,离开时还捎上几个带给家人、送给亲友。日而久之,黄桥烧饼闻名于大江南北。后来,黄桥人民不断改进工艺和创新,使黄桥烧饼由单一的烤饼发展为桶烧饼、摊烧饼、涨烧饼、脆烧饼、小烧饼等五大系列近30个品种,现在黄桥烧饼己成为黄桥人民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一首流传的古民谣说得好:“黄桥烧饼黄又黄,外撒芝麻内包糖;两个烧饼一碗茶,肚子吃得饱喀喀”,最形象地说明了黄桥烧饼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940年的抗战时期,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黄桥决战”, 率新四军八千健儿抗击近三万来犯之敌;黄桥人民通宵达旦制作烧饼,除街上20多家饼铺全都起炉烤饼外,镇民们也在自家灶房摊烧饼、涨酵饼,并冒着枪林弹雨,把热烤的烧饼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新四军将士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当年产生的一首《黄桥烧饼歌》流露着浓厚的军民鱼水深情,一直传唱至今。30年后,粟裕大将和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旧地重游时,指名要吃黄桥烧饼,老将军们对黄桥烧饼念念不忘。
注:黄桥烧饼在维扬食谱中独具风味,并已编入《中国食品指南》,是江苏省79种名点之一。1949年开国大典时,黄桥烧饼被选入国宴点心之一。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品尝黄桥烧饼时,边吃边对身旁的卫士长陈长江同志盛赞道:“黄桥烧饼好出名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访华时,周恩来总理点名敲定的菜谱中就列有黄桥烧饼。70年代国家教育部将《黄桥烧饼歌》编入中学语文教材。2000年~2010年,黄桥烧饼多次获得“江苏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3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2012年第十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海)获“畅销产品奖”,第十届中国美食节(南京)上被评为“天下第一饼”,2016年中国(江苏) 国际餐饮博览会上授予“中华第一饼” ,2017年被评定为“中国地域(江苏)十大名小吃”之一,2018年再度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