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关工委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培育乡风民风、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上下功夫、做文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陈规陋俗,倡导文明新风,让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风吹遍敦煌大地。
敦煌市关工委开展“我为文博添光彩,告别陋习树新风”签名活动
宣传引导,入脑入心。为使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民心,农村各级关工委与镇、村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群众认可度高、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上门讲解、村组广播、手机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确保村规民约人人皆知。同时,在各行政村、道路沿线、街道两侧等醒目位置建立“文化墙”“文化宣传专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内容和公民道德规范,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各级关工委五老文艺宣传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陈规陋俗、倡导文明新风等为主题,编排的三句半《文明新风进乡村》《新事新办》等节目,生动演绎身边的人与事,批评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群众在口口相传中,将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开来。市关工委家教组组长李磊在总结近年来家教工作经验基础上,创新思路,选好课题,创编了题为《传承良好家风,建设文明家庭》的家教宣讲材料,利用家长学校、假日学校、道德讲堂等平台,引导家长立“好”家规、传“好”家训、正“好”家风,让广大家长从中汲取智慧,涵养家风,养护心灵,凝聚和传递家庭美德正能量,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组织联建,破除陋俗。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等群众组织是移风易俗的基础工作,也是开展好移风易俗活动的关键。我市农村各级关工委按照“党建带关工委建设”的模式,与村支部、村委会相互融合,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五老全部参与到各个群众组织当中,由他们向村民进行移风易俗思想教育,更具感染力、说服力、亲和力,其作用是其他人员不可替代的。由于风俗习惯根深蒂固,农村老人在每年的除夕、清明、中元节等节日焚烧纸钱是他们心中祭拜祖先的一个固定形式。针对这种情况,七里镇各村支部召开文明祭祀工作动员大会,倡议五老当好禁止焚烧纸钱的“带头人”“宣传员”“监督者”。五老利用走亲访友、聊天散步等机会,广泛宣传焚烧纸钱引发火灾、污染环境等方面的危害,引导广大村民通过网上祭奠、鲜花祭祀等方式弘扬新风正气,树立文明乡风民俗。“一对一”“面对面”进行宣传,拉近了五老与村民的距离,也把移风易俗说到群众心坎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南台村四组村民杜华说:“焚烧纸钱会带来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等问题,观念要转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如今每逢祭扫,大多数人都会用鲜花替代纸钱。我也觉得,心意到了比什么都重要。”黄渠镇闸坝梁村四组村民王有才老伴儿得了风湿病,到镇医院看了几次仍不见好转,他便失去信心不相信科学,听信谣传采取讲迷信跳大神的办法来治病。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袁录了解情况后,与村民理事会的老同志去他家中,多次谈心、交流,劝导他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同时,袁录还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市医院的专家为其老伴儿治疗,终于控制了病情。王有才老伴儿激动地说:“是你救了我啊,今后有病还是要相信科学,再不能胡乱烧香了。”
敦煌市七里镇中学关工委组织开展“建设新农村,弘扬文明新风尚”活动
榜样引领,文明新风。全市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榜样作用,引导他们用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乡村传播文明向善的理念,影响农村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月牙泉镇关工委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邻里互助”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杨家桥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叶生莲嫁闺女,一分钱彩礼没要。“作为党员,我有义务带头不收彩礼,这样既为身边群众树立了榜样,也减轻了儿女生活压力。”习滩村四组老退伍军人桑军嫁闺女,带头节俭办婚礼,婚宴席数砍掉一大半。“只要小两口生活幸福美满,金钱面子都不重要。”在他们的带动下,周围新办简办婚礼的群众渐渐多了起来。土塔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关喜仁吃午饭的时候,听到村民闫家婆媳的吵闹声,急忙放下碗筷,奔了过去。他先劝说闫家婆媳二人冷静下来,了解情况之后,分别对二人进行规劝,比前比后和她们说了半天。最终这场家庭战争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平息了。老关以邻里和谐为己任,跑前跑后为邻里调解矛盾,在村里的社会效应很好。五老经常在村里多转转,看见谁家有事有难的就主动帮一把,风气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