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向颖羿
自2011年以来,中央和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经费41269万元,支持贵州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400所,实现了乡镇一级全覆盖。
“这是我校的合唱班!”
“欢迎来到我校道德讲堂!”
在凯里市龙场镇龙场小学的少年宫活动室前,一个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孩子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参观人员介绍少年宫活动室情况。他们是龙场小学少年宫建设项目中“金话筒”解说班的小小解说员。“少年宫的活动,让我们能够学习和参与感兴趣的活动。”10岁的龙施会说。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实施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7年来,中央和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经费41269万元,支持我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400所,实现了乡镇一级全覆盖。已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开展德育、文体、科技、劳动实践等活动,丰富了农村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深受师生家长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5月24日至25日,贵州省文明办、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教育厅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联合举办2018年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培训班。会议要求,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过程中,各地各校要本着因地制宜、节约实用、资源整合的原则,抓好资源整合,在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把各方面资源调动起来。
“倾情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热情助推山里孩子多彩梦。”这是凯里市翁义小学校长金良勇对于乡村少年宫建设的感想。
凯里市翁义小学是百年老校。在2015年重建以前,翁义小学还是一所窄小、简陋的乡村学校。重建后,占地达54918平方米,拥有共31个教学班,学生1926人,教职工107人。
金良勇介绍,在少年宫建设方面,翁义小学对完善场馆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大力投入,建立手工制作室、少先队活动室、棋艺室等活动室,同时,利用主教学楼现有场地,设立了电子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亲情聊天室、道德讲堂等功能室。并结合自身特点开设了舞蹈、跆拳道、书法、军乐队等27个校级项目,以及书法、故事会、跟我学经典诵读、跳棋、钻石绣、图书阅览等23个班级项目。力争用各项丰富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少年宫活动的乐趣。
资源的支持,不只能够提升学习、生活的质量,还能为乡村孩子带来更大的视野和平台。
2017年11月3日,遵义市播州区茅栗小学乡村少年宫竖笛班的19名小学生表演的创意节目《黔北丛林》登上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看我72变》栏目,以新颖的形式、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喜爱。乡村少年宫,让这些孩子们走出了大山,为他们开拓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而这舞台的背后,同样离不开资源的支持。
“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对于乡村少年宫的建设,茅栗小学校长简正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简正端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添置必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硬件设施和活动器材,设立专用活动室,使其硬件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这样发展的不止茅栗小学。据介绍,至2017年底,遵义市播州区累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筹集社会各类补助经费120余万元,改扩建乡村学校少年宫24所;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龙头作用,开办了30个项目课程,分批对全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同时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未来,贵州的乡村少年宫建设还将得到财政资金的大力倾斜。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8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安排7.39亿元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下一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将继续加大对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倾斜。
作为填补乡村孩子精神空缺、解决乡村孩子文化空白的设施,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增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加强乡村孩子的精神建设。
“我们最需要做好的就是价值引领。”铜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杨红军说,“乡村学校少年宫,重在立德树人,重在价值引领,重在扣好乡村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
为此,铜仁市在开展常规活动的基础上,还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进校园传唱活动。创新在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进校园活动。邀请著名作曲家戚建波、赵易山对1000余名音乐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杨红军介绍:“组歌传唱活动首先从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然后拓展到全市所有中小学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除了平常的精神文明建设外,我省乡村学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疏导也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点工作,如何解决他们的亲情缺位、心理缺陷等问题,也是乡村儿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
对于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凯里市各少年宫利用心理辅导室,组织辅导教师和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组织辖区义工联合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访问,利用少年宫微机室,通过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对话,等等。
凯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委主任杨宗振说:“我们要随时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与父母的关怀,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在凯里市龙场小学二校区的操场上,悠扬的芦笙、婉转的葫芦丝,以及少数民族孩子们略带稚气的歌声,共同构成了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校园“音乐会”。这些,都是龙场小学的学生平时在少年宫活动中日常学习的项目。
自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来,贵州从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出发,发挥贵州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了“一校一特色”。
民族风情十足的“大课间”是龙场小学的特色,学生们在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列,和带队教师共同跳起了扇子舞、皮筋舞等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舞蹈。“这些大课间的舞蹈,是由民族舞蹈改编而来,也是孩子们的广播体操。”在龙场小学工作了18年的顾光秀老师说,学校的宗旨是“师生同乐”,共同学习民族文化艺术。
凯里市翁义小学的合唱教室内,学生们正在老师的伴奏下齐声歌唱。
浓郁民族文化气息,既是贵州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发展乡村少年宫的特点,也是亮点。
三都自治县打鱼民族学校老师杨再清创立的苗族芦笙社团所表演的《跺月亮》,是学校的一张特色名片。
2017年,《跺月亮》代表中国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活动演出,将打鱼民族学校的这一特色推向了国际舞台。
“我校把民族特色项目《跺月亮》、书法、器乐三个项目活动进行全校推广,形成‘人人跺月亮、人人写书法,人人爱乐器’的良好氛围。”三都自治县打鱼民族学校副校长罗胜军介绍,学校在少年宫建设工作中,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自项目实施以来共聘请20余位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授课,培养芦笙师、刺绣师、蜡染师等人才,让少年宫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