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从长顺县代化镇驱车前往朱场村的路上,一棵棵构树整齐生长在公路两旁的山坡上,巴掌大的叶片随风摇曳。7月18日,记者走进构树产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工人正在查看构树幼苗长势。
2016年11月,贵州黔昌盛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昌盛禾)构树全产业链落户黔南,在长顺县代化镇投资建设贵州省长顺县新型杂交构树循环产业项目,并且制定构树产业扶贫利益联结“三变”模式工作方案,与长顺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同书。
“公司正在建设深加工基地,把构树加工成为茶叶、养殖饲料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当地群众就业率。”黔昌盛禾总经理林靖说,目前基地已完成了核心区的种植1800亩,育苗已经完成了1500万株。
林靖介绍,基地用工需求量大,解决了留守妇女及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现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村民早晨六点开始上班,一个月保底工资加提成可以拿到4000多元。”林靖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公司按照三年“1088”(即贫困户以特惠贷或者自有资金入股公司,第一年按照比例分红10%,第二年、第三年按照8%进行分红)的比例给贫困户进行分红,第一年群众就可以拿到5000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可以拿到4000元。
代化镇发展构树产业,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构树变成了“摇钱树”。
近年来,代化镇借助贵阳市对口帮扶机遇,全力打造了大批产业,蔬菜种植就是其中之一。
长顺县代化镇通过发展产业,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走上了致富路。图为当地群众在蔬菜基地劳作。(杨连/摄 )
来到代化镇蔬菜种植基地,五颜六色的蔬菜长势正好,工人们正对蔬果进行管护。
“以前在家种点田地,赚不来钱,现在公司开到我们家门口,不仅有了生活来源,还能照顾到孩子,比出去打工强多了。”今年51岁的村民莫云梅说。
如今,像莫云梅一样进入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通过技术培训后成为正式员工,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过去,菜农们到了什么季节,就种什么样的蔬菜,没有进行差时种植、种植高效益的蔬菜和套种。
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产量能够达到1500万斤,并采取轮番种植的方式,让土地一年四季不留空,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干。
据了解,蔬菜基地总投资1.8亿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三变”方式实现与老百姓形成利益联接,14个村民组中贫困户156户679人作为村合作社的社员参与分红,经营的利益采取“532”方式进行分红,公司分红50%,村合作社分红30%,土地入股分红20%。
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代化镇依托资源禀赋以及市场需求,明确靶向,以发展蔬菜产业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加入蔬菜种植行列,为全镇群众铺开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代化镇激发了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了群众想发展、要发展的积极性。”代化镇党委书记金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