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华姝
小青瓦、坡屋面、白灰墙、穿斗枋、雕花窗……青翠欲滴的茶山之间,一幢幢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倚山傍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这里的空气好,河水清,处处是美景。”来自重庆的何先生利用休假时间,带着一家人来到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避暑游玩。
很难想象,如今的避暑胜地田家沟曾经是一个“垃圾靠风刮,污水遍地流”的地方。“以前大家的环保意识薄弱,垃圾随处扔,看着生活的地方变得脏乱不堪,我十分痛心。”龙凤村党支部书记伍荣明说,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大家改变现状,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
说干就干,一方面鼓励村民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走绿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成立卫生自管小组,以户为单位分段轮流保洁,实行垃圾定时清扫、定点回收和集中清运处理。同时,通过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将生活污水进行专业化处理,二次利用灌溉农田。
几年间,村容村貌极大改观,以前浑浊的小池塘也种上了荷花,荷叶田田,美不胜收。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田家沟进行了村庄整治,积极开展文明村寨、文明院落创建活动,‘五通三改’、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等一系列工作初见成效。”站在荷花池旁,伍荣明笑逐颜开。
这是田家沟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2015年,湄潭县荣获“贵州茶产业第一县”称号,“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湄江翠片”等品牌茶叶享誉中国。徜徉在象山茶植物博览园、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翠芽27°景区、中国现代茶工业遗迹博物馆、中国茶海等景区景点,空气中处处氤氲着茶香。茶已成为茶乡人经济、文化、生活和情感的重要纽带。
经过几年治理,如今的湄潭县兴隆县龙凤村空气好、河水清,处处是美景。图为当地群众正在采茶。(彭剑 / 摄)
以茶产业发展为经济基础,村庄整治为文化基础,全景域旅游为发展理念,湄潭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将山地高效农业、特色生态产业有机融合,充分彰显生态文化,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先后建成了2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湄潭县立足茶产业,做好‘茶’文章,以‘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的生态优势,助推茶旅一体化发展。”湄潭县旅游局局长杨秀军说,2017年湄潭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产量6.16万吨,茶业综合产值102.7亿元,旅游从业人员突破7000人,旅游收入共计17.88亿元。
茶旅一体化,湄潭绿色产业之路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