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齐向 陈由禹
摘要:杂交水稻种子产业是三明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福建乃至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充分发挥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优势,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三明市打造“中国稻种基地”的6条扶持措施,三明市人民政府下发了《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推进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根据调研情况,总结了三明市稻种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推动稻种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打造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对策研究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11.009
杂交水稻制种是三明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福建乃至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为加快推进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 2016年三明市政协组建调研组到甘肃省张掖市实地考察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学习种子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赴建宁、沙县等地开展调研,同时走访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就推进三明市稻种产业发展开展调研,问计于专家、学者。笔者根据调研情况,总结了三明市稻种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推动稻种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打造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的对策建议。
1三明市稻种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1生产规模大
2015年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1.1万hm2、产量3100万kg,分别占福建省制种面积、制种产量的90%以上,分别占全国水稻制种面积的11.38%、制种产量的12.97%。2016年全市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28万hm2,产量
4700万kg。
1.2种子生产基地多
截至2016年,中种集团、金色农化、隆平高科、荃银种业、明天种业、先农种业、六三种业、科荟种业等省内外70余家持证种子生产企业在三明市建立了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已有华安种业、禾丰种业、天力种业等企业入驻建宁种子产业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中种集团等市外科研院所、企业落户沙县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展示基地。
1.3两系制种优势明显
2015年全市两系制种面积0.57万hm2,较2014年增加0.20万hm2,并首次超过三系制种,占全市制种面积的51.4%,约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16.63%。三明已成为全国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乐园[2],两系制种最安全、风险性最小、种子质量最高的地区。
1.4本市种子企业初具实力
三明市内6家种子企业,已完成储藏、加工、包装、检测、办公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商业化育种基地,2015-2016年企业独立选育的2个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5家企业被初步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三明市稻种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1制定规划方案
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专门出台支持三明市打造“中国稻种基地”的6条扶持措施[2],三明市政府下发了《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了“一园一站六大工程”及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等目标。2016年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设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宁县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建宁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3],明确了建宁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轉型提升方向。省、市、县三级联动,全力打造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
2.2加强基地管理
三明市成立了市县(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和大队,提升监管能力。同时制定了制种基地管理办法、经纪人管理和培训办法,培育职业化制种农户,推广种子生产管理双级备案制度,落实水稻制种保险等措施,促进基地稳定发展。
2.3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商业化育种。邀请中国工程院颜龙安院士、朱英国院士、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在三明市建立了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二是打造公共品牌。申请“建宁水稻种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现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核通过。三是策划企业上市。科荟种业通过整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禾丰种业已完成股改,力争2020年在A股主板上市。
2.4建设“五化”基地
整合国家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国家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山垅田复垦等项目,统筹规划,已建设“五化”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0.27万hm2,2016年将投资4500万元,新建高标准基地0.16万hm2。在重点乡(村)建立0.13万hm2种子标准化生产示范片,示范推广轻简化栽培、制种授粉后割除父本技术,新组合理想栽培模式展示等。
3三明市稻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基地产后加工弱
三明市制种基地面积大,涉及制种企业多,但本地企业实力有待提高,外地企业仅将基地作为种子生产的“第一车间”,产后加工均在外地。优势基地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种子产业链条短,聚集效应薄弱。
3.2品牌宣传力度小
一是“建宁水稻种子”商标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核通过,但企业种子标注产地仍是“福建”;二是建宁县“中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县”、“北有张掖、南有建宁”的名称尚未打出;三是有关福建(三明)国家级种子产业园的宣传报道内容较少。
3.3机械化程度低
在制种生产过程中,整地和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在育秧、插秧、施肥、喷药、赶粉、父本割除等环节基本还是传统的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低。
3.4基地监管能力不足
种子管理机构人员少、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延伸到终端市场和每一个制种村。各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工商、法院、检察院等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不力,没有形成协调联动的长效执法机制。
4打造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的对策建议
4.1进一步编好可研报告
为更好地落实市政府下发的《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建设“一园一站六工程”及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等目标任务,同时为今后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支持,相关县及部门应全力以赴,抓紧时间,做好重点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建宁县要在种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性报告的编制工作,明确产业园建设内容,工作进度,投资渠道,运行管理等,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沙县要认真组织并切实做好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展示基地的前期工作,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可研报告,并制定好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分年度,分阶段稳步实施。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要围绕提高科研能力和服务“三农”发展能力,定位好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切合实际,明确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还是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可研报告,明确建设内容、规模、进度安排、投资渠道、运行管理等。三明市农业局要编制好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根据制种基地县发展情况,合理布局建设市县两级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4.2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
福建三明(建宁)国家级种子产业园是“中国稻种基地”的重大项目。建宁县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加大扶持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通过土地优惠、项目支持、政府补贴等措施,整合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制种大县补贴、“中国稻种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及其他涉农项目资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建立“種子产业园”硬件与全国“种业大数据”软件互通互联,为入驻企业提供科研配套服务、企业孵化服务、交易结算服务、综合展示服务,着力打造基地稳定、技术配套、风险可控、信息可查的现代化园区。出台招商引资支持政策,吸引企业及单位入驻产业园或制种基地,实现优质基地与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形成优势资源的聚集效应。利用土地确权的机会,建立种子基地物联网应用体系、气象服务体系、县乡村种子监管体系,实现种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可追溯,提升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4.3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
要尽快成立三明市种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建立省、市、县共同参与的基地监管机制。要加强种子管理系统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监管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地监管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强与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联合,建立联合执法运行机制,严厉打击种子生产违法行为。种子企业或其他生产组织,必须在种子生产前到各县种子管理机构备案。种子管理机构要严把准入关,对一些信用等级差、资信不足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或拒绝备案。要持续推进“四化”基地建设,提高制种行业综合效益。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支持制种经纪人(合作社)组建专业型制种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企业直接管理、相对集中的种子生产基地。完善种子企业与制种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确保基地可持续发展。
4.4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
要扶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做大做强,充分利用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种质资源、设施设备、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其在稻种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采取兼职兼薪方式服务企业。支持种业企业打造种子研发平台,加快商业化育种步伐,对企业自主研发并通过各级审定的品种给予后补助,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加快推广适用先进的水稻制种机械装备,推进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开展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和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支持企业借助“爱种网”、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构建“互联网+种子”市场运行模式,实现种子网上销售。加快市县、级检测中心建设,补充完善相关仪器设备,使市级检测中心具备开展水稻品种真实性检测、转基因检测的能力,县级具备检测水稻种子四项指标的能力,满足种子质量监督检查的需要。完善县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土地流转、作业机械购置、维修、统防统治、制种保险、理赔、制种技术指导等综合性服务。
4.5进一步加大品牌推广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宣传栏、高速公路广告等各种宣传渠道,营造强大的舆论攻势,将福建(三明)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建宁“中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县”“建宁水稻种子”等品牌进行有效宣传。要组建种子行业协会,制定“建宁水稻种子”区域公共品牌地方标准及提升和推广方案,建立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建宁水稻种子”商标运营管理和维护提升,推广标准生产和品牌销售。做好借力宣传,凡在建宁境内生产的符合建宁地方标准的水稻种子,要求注明建宁产地,借助良种推广宣传建宁,提高“中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县”的知名度。鼓励三明市种子企业在遵循协会管理和接受协会监督的前提下,参与分享“建宁水稻种子”品牌效应,让区域公共品牌为自己的产品做形象背书,推动“母子品牌”共同发展。
4.6进一步厚植发展优势
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将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要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伴随着国家对种子产业的重视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种业尤其是水稻种业的区域竞争也随之加剧,制种基地亦将分化重组,四川、江苏等制种基地制种面积呈现递减态势,而以建宁为代表的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却逐年扩大,尤其是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显著增加,在全国水稻制种基地的地位更加凸显,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发展前景愈加看好。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支持建宁“中国稻种基地第一县”建设,进一步支持沙县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展示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三明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在水稻种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厚植三明市在水稻育种、制种上的发展优势,把三明打造成“中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并为进入农业部“十四五”发展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由禹.关于加快建设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对策措施[J].中国种业,2013(9):16-18.
[2]建宁: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乐园.三明星火网.(2015-02-09)[2018-09-08]http://www.smsp.org.cn/news/view.asp?idno=39039.
[3]余添发.建宁中国稻种基地建设的成效与经验[J].杂交水稻,2016,31(5)30-34.
(责任编辑:柯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