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在国家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背景下,校园足球在各地获得了蓬勃发展。滨州在校园足球发展中走在了全国前列,作为当地教育部门的管理者,您如何看待校园足球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及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作用?
刘岳:我个人认为,校园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时代语言,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及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中起到引领带动和普及辐射的重要作用。
滨城区立足校园办足球,通过足球活动的引领,带动了全区校园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体现了校园足球的独特价值。如今,在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带动下,滨城中小学生开始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发现自己在其他体育项目上的特长和优势,从而热爱上体育活动。通过这几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健康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全区4万余名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从2016年的90.1%上升到2017年的91.7%;2018年的学生运动会中,4项全区纪录被打破;3年来,通过全区中小学视力普查,近视发生率涨幅下降1.81%。不仅如此,校园足球也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机智果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让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绿茵场、热爱学习,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校园足球:滨城区教育部门近年来在校园足球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刘岳:近年来,滨城区校园足球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蓬勃开展,目前,滨城区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所,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全区41所学校,班班有足球队,校校有足校队,足球知晓率达到100%,在省市级联赛中,连续获得省级足球联赛中各组别冠军1次,季军2次;在市级联赛获各组别冠军共计25次,亚军8次,季军12次的优异成绩,校园足球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级媒体的高度赞誉。
2015年,亚足联执行主席张吉龙,前国足主帅、著名教练员殷铁生率领山东女足全体队员来到滨城区检查指导足球工作,对滨城区努力发展校园足球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2016年,由新华社、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滨州日报组成的新闻媒体采访团来滨城区就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前国足主帅殷铁生,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队长、滨州足球形象大使吴海燕也一同参与。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王玄来到滨城区视察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认为滨城区校园足球开展得有特色、有亮点,值得学习借鉴。2017年8月,滨城区成功举办了中国足球名宿辅导团滨州行暨“滨城·亚光杯”青少年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中国·滨州”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研讨会、校园足球体育用品展示会等系列活动。
一是领导重视,切实加大硬件投入。在2015年,滨城区就制订下发了《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和《校园足球活动学校评估细则》等配套措施,把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通过听取汇报、检查台账、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对校园足球工作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课程建设、活动开展、激励机制5个方面进行考核,每年年底对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进行专项督导,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足球业务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校园足球的开展。不断加大足球场地设施投入,区政府投资近1.1亿元,建成标准化足球场地33块,为校园足球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是以点带面,推动体育项目全面发展。通过足球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目前,滨城区不仅在校园足球发展中取得积极成效,游泳、篮球、乒乓球、国际跳棋等体育项目也开展得非常好,不仅在市区级别比赛中表现突出,更在代表滨州市参加全省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8年国际跳棋世界青少年锦标赛中,北城中学学生张云舒包揽了U14女子组3项冠军,滨城区第一小学学生刘汶恒获得U14男子组2项冠军,为滨州赢得了荣誉,为滨城少年做出了榜样;在2018年滨州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中,清怡小学获得田径、游泳团体冠军,滨城区第六中学女队夺得篮球项目第一。
三是普及足球,加强以球育人功能。在开展校园足球日常训练、比赛的过程中,滨城区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足球不再仅是十几名有特长的学生参与的运动,而是带动全校师生参与其中。目前,全区已组建学生足球社团270个,参与足球训练活动的学生达23000人。校园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之一。通过校园足球训练、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机智果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绿茵场、热爱学习,达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案例1)在滨城区的一所乡镇小学里,一对双胞胎兄弟的爸爸在谈到孩子与足球结缘时说:“三年级之前,2个孩子都学习成绩很差,身体也不好,放学回家不做作业先看电视、玩手机。”后来他决定让孩子学习踢足球以转移他们的兴趣,没想到俩孩子很快爱上了这项运动,每天早晨6点就到校训练,下午放学跟随教练加练到7点半。如今3年过去了,2个孩子练就了一副好身体,常被一些俱乐部梯队借调打比赛。而且,在球队比赛期间,学校选派专门的文化课教师跟队随行辅导,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也没有耽误。
四是借力帮扶,培训师资和精英队伍。在足球专业教师比较欠缺的情况下,2015年开始,滨城区就与滨州学院和“飞扬八零”球队,还有很多社会足球俱乐部、企业和国内校园足球名校,结成足球联盟,通过邀请国内知名足球教练、高校足球教授和俱乐部教练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1)对学生进行足球技能培训、赛前指导和比赛交流。2)对师资进行培训。和社会足球俱乐部结对帮扶学校15所,与国内校园足球名校合作联姻9所。目前,全区有2名教师赴国外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足球教师培训,182人次参加了省市级培训,300人次参加了区级培训,切实加强了足球师资队伍建设。
五是畅通通道,保障校园足球人才输送。2017年滨城区把足球纳入到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中,并计入中考总分;积极打通足球特长生的升学通道。为了给踢足球的学生打通升学通道,滨城区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切实保证足球特长生的合理流动。目前,滨城区唯一可以跨学区招生的特例就是校园足球,有足球特长的学生可以跨学区上学。这本身就是在表明一个态度,给家长、社会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学习好是基礎,足球踢得好学生的选择面会更广。
校园足球:2017年10月,滨州市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意味着滨州市要在校园足球发展中先行先试、做出榜样。一年来,滨城区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中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破解的?
刘岳: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师资匮乏、场地问题及家长支持和经费问题。
在师资问题上,全区共有体育教师248人,专兼职足球专业教师仅33人。首先,滨城区积极依托省市级培训指标,分批、分层次组织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然后联合滨州学院体育系和全国知名足球教练员、足球专业教授每年对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举办2期足球培训,切实保证足球课程和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和足球俱乐部等资源,与学校结对帮扶,探索校内教师上足球课,校外教练抓足球训练的新模式。下一步,在全区教师编制招聘中,计划对足球专业优先考虑,适当补充,解决足球教师短缺问题。
场地设施不足也是摆在各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搭建宽裕的足球训练场地,北城受田小学将大足球场进行了改造,安装了4个中等足球门,划分为2个小足球场,每当足球课或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时间,一个大足球场可满足4支球队的训练。同时购置了50个便携式移动小足球门,其余的塑胶场地空间可进行绕杆、射准技能训练。滨城区还将41所城乡中小学校分成9个教学联盟,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搭配组团。教学联盟学校成员之间,足球师资队伍可以相互交流授课,由专业教师到不同学校进行现场指导课堂教学,实现师资共享;发挥各学校间的场地资源优势,组织不同学校校队到足球场地较好的学校开展比赛联谊活动,实现场地共享,优势互补。因校、因场制宜,灵活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打造更加宽松的活动空间,让校园成为学生进行足球训练的快乐场地。
与此同时,很多家长不支持孩子踢球,认为踢球会耽误学习。当下,校园足球的发展已经不是仅靠教育部门一家就能做好的。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家长支持与否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有些学生天赋好,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适合练习足球,但家长不支持,教师也很无奈,这是家长的认知问题。社会的支持也是同理,整个社会的足球氛围以及全民健身观念氛围怎么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校园足球的认知。为此,加大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宣传力度,学校、社会和家庭齐抓共管非常重要。
最后就是足球活动经费有限,制约了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学校开展足球活动专项经费一直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一直以来,滨城区在校园足球场地维护、师资培训、训练竞赛、运动伤害保险购买、足球交流活动开展、选才和奖励等方面缺少专项开展经费。为此,2018年10月,滨城区举办了校园足球工作推进会议,表彰校园足球比赛活动先进并给予现金奖励。滨城区一直积极争取相关部门能按照上级关于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制订具体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到实处,切实保证校园足球活动的顺利开展。
校园足球:当下,校园足球的发展已经不是仅靠教育部门一家就能做好的。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家长理解不理解、支持不支持?社会的支持程度怎样?在教育部门与家长、社会合作推动校园足球发展中,滨城区是如何争取支持的?
刘岳:目前,大部分家长对校园足球活动不很支持,社会支持力度也不是很大。但是如今的校园足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体校足球。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是以育人为首要目标的。所以我们努力转变家长的观念并争取社会的支持。
一是开展活动,加强教育。要求学校通过家委会作用,召开家长会,并邀请家长参加各项足球趣味活动和足球知识讲座,让家长了解足球的魅力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让家长们认同并支持孩子参加足球活动。
二是借助社会力量,加大宣传。邀请有足球专业技能和足球爱好的家长走进校园,指导学生进行足球比赛训练,从而带动其他家长的积极性。并利用企业和社会媒体等多种渠道,引领广大社会对校园足球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三是保证学生成绩与足球水平的同步提高。我们的校园足球是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去组织实施的。
四是畅通上升渠道。2017年,滨城区把足球纳入到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中,并计入中考总分还积极打通了足球特长生的升学通道。
(案例2)北城受田小学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学习成绩也不好,后来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踢球。这名学生非常喜爱足球,训练非常的刻苦,足球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参加各级比赛,自己得到了学校和家长更多的关注。现在这名学生的家庭关系也得到缓和,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这就是足球带给社会的正能量。
校园足球:在校园足球发展中,滨城区如何兼顾学生文化课学习与踢球?是如何打通升学通道的?
刘岳:现在的问题是,影响学习的不是踢球占用的时间,而是在踢球后,如何保持对学习的良好精神状态,这就关键在于心理的调节和沟通,这需要学校教练和家长的配合。
首先,要求学校牢固树立教练观、家长觀、学生观、学校观四位一体的观念。引导教练员树立足球训练和学习相互促进的提升观;引导球员树立将优秀意志品质运用到解决学习难题中去的理念,通过足球训练来督促学生好好学习;引导家长树立学习好才能参加球队训练和比赛的观念。其次,学校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在足球队员层面,定期召开球员及学科教师参加的经验交流会,就某一学科的学习进行经验交流,鼓励学生将足球训练中的拼搏精神带入到学习中来。在家长层面,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就如何踢好足球又能把学习搞好的技巧和办法与家长交流,促进学生双向提升。
要求学校每个学期期末组织1次球员学习表彰会。在表彰会上对学期内成绩优异的球员、进步较大的球员进行奖励,通过表彰奖励优秀球员,引领学生关注并热爱足球活动。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学科教师专题会,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对球员进行学习指导,包括课堂听课、作业、考试指导及比赛前后、训练中的指导。当学生有外出比赛时,学校都专门安排文化课教师跟队辅导,保证学生在踢好球的同时学习不受影响。
针对有足球特长的学生,我们严格根据市区两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加快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2017年,滨城区在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中把足球纳入了选测项目,小升初工作中更是打破了学区界限,允许国家足球特色学校按照一定比例,跨学区招收足球特长生,实现了足球特长生升学录取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其中,滨城区第六中学与滨城区第四小学、北城受田小学和滨州市第一中学签订了协议,打通了足球特长生的升学通道,其他国家足球特色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足球特长生招生方案,跨学区招收足球特长生。
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需要不断沉淀足球文化,反过来,足球文化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在发展校园足球文化方面,滨城区有哪些经验?
刘岳:校园足球文化作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起着教育和传承的作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发展校园足球文化方面,我们本着使足球文化与校园环境、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相融合,把“小足球”做成“大文化”的原则。
一是充分利用橱窗、广播站、校报、网络、征文比赛等载体,广泛宣传普及足球的有关知识,将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师生了解足球、爱上足球。
二是将校园足球作为特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编印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校本教材,利用每周1节的足球课,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和基本战术。部分学校编排了足球操,学生一人一球,将颠球、传球、接球、抢球等游戏穿插其中,充分展现学生的风采与活力。
三是在2018年10月,滨城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内容辐射阅读、写作、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文化节期间的各项比赛,各校所有班级全员参与,活动持续近1个月,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打造滨城教育积极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
校园足球:2018年8月,教育部下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该文件从“八大体系”对校园足球进一步提质增效作出要求,针对此要求,滨城区下一步会采取哪些措施?
刘岳:一是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稳步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普及重心积极向幼儿园延伸。目前,滨城区已经开始开展幼儿足球活动,育英学园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幼儿园足球试点学校,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儿足球活动。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小学和初中保证每周不少于1节足球课、每周至少3次足球大课间或课外活动。
三是严格按照滨州市委、市政府探索出的“普及+提升+竞技+精英”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认真贯彻落实《滨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确保2年内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20所。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三级校园足球联赛机制。按照《滨城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年)》和《滨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区财政统筹相关经费,设立校园足球专项经费,用于校园足球联赛和教练员培训。每年开展足球教练员轮训工作,并积极引进足球人才,在全区教师编制招聘中,对足球专业优先考虑,适当补充,解决足球教师欠缺问题。建立健全竞赛体系,建立区级、市级、省级联赛机制。
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競赛和校园足球文化节等活动,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以游戏为主要内容的趣味性足球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到初中学校,积极参加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交流活动。开展校园足球文化节标识征集,足球摄影展、班级足球墙壁文化建设,开展“我与足球的故事”主题征文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文化宣传活动,打造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
六是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成立学校足球实验班,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逐步形成全面覆盖的校园足球整体发展格局。
七是成立滨城区校园足球工作办公室,健全机构,落实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全区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