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晴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中,赋予了财政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定位,相应地,财政学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财政学学科在新的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为适应经济发展对财经类人才的需要以及财政学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财政学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文章对28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从确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4-0081-04
Abstract: In the systemic deploymen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s, the public finance was given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the foundation and important pillar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ccording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finance and talents training have also been further emphasized. This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28 universities and collects relevant data, and puts forward optimization proposals from the aspects of determining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ptimizing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finance specialties;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中,赋予了财政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定位,相应地,财政学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财政学科属性、社会对财税人才的需求、培养对象的特点,都是影响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财政学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与财政学专业初建时期有很大变化,除了传统的来自财税部门的人才需求外,企业、银行、事业单位、涉税中介机构等部门的人才需求也应当纳入财政学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考虑范围。本文根据来自28所国内高校的调研数据,对财政学类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国际化等问题展开研究,在以上方面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一、文献回顾
财政学类专业是财经类专业中建设历史较长的专业,关于财政学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讨论众多,近年来,相关文献所讨论的问题大多集中在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问题上。欧阳华生和裴育(2011)根据国内20所高校的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从招生规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结构和人才培养特色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宋健敏和温娇秀(2014)研究发现美日两国的财政学学科发展与社会对财政学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两国间的趋同性。
关于财政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问题,李忠华(2015)认为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应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财政学类教指委课题组(2016)对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与选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尽快启动学科基础课“财政学”大纲的编写工作,构建自编教材管理与质量评价跟踪机制,提高自编教材质量;在科学确定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专业教材体系。
在实践教学方面,姚凤民(2007)提出构建“四个层次、四个系列、四个模块、四个阶段”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2015)分析了实践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财政学类教指委课题组(2016)分析了目前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加强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优化路径。
二、调查样本说明
本研究2016年9月对参加全国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的参会高校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69份,回收49份,有效问卷49份,问卷填写者来自国内28所高等院校,包括10所综合性院校和18所财经类院校(见表1),所调查院校均设有财政学类专业(包括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情况、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人才培养国际化状况四个方面。问卷填写者全部为财政学类专业的教师,其中专业建设负责人(包括院长、教务处长、教学副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占比49%,保障了問卷信息的客观准确性。此外,有多所高校的问卷填写者大于1人,本研究对全部问卷样本(49份)和每个学校选择一份问卷(28份)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下文主要报告全部样本(49份)的分析结果。
三、问卷分析结论
(一)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财政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科共性与培养院校特征的有机结合,张锦华和郑春荣(2014)根据培养方向和规格,将其大体归为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四类。如图1所示,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均将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最主要的两个人才培养目标,但两者侧重上两个专业有所差异,财政学专业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高于应用型人才,税收学专业则相反,这一结果与目前高校财政学类专业设置上的考虑是相符的。此外,研究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不是主流培养目标,但是仍有部分高校重视这两类人才培养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的问题上,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均只有1个样本认为不太符合或不符合,说明高校财政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较高。
(二)课程设置
根据财政學类教指委课题组(2016a,2016b)等研究,以及本文研究者所在高校财政学类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本研究选择了财政学类专业的若干门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调查了这些课程在各高校的开设情况①,以及调查对象对课程重要性的评价。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率较高(50%)的课程中,除了包括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等经管类学科基础课,以及中国财政史、政府会计、公债管理与投资、地方财政学等财政学专业课程外,税收经济学、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纳税检查等税收类专业课占比较高,而与此对照的是,西方财政思想史、公共项目评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财政理论和财政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比例较低。开设比例较高的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税收经济学、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等课程,问卷填写者对课程重要性的评价也较高,但是,问卷填写者评价较高的中级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等课程,在各院校开设比例并不高,说明财政学专业课程的实际开设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师资力量等。
税收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率较高(50%)的课程主要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实务课程,相比较而言,税收法律类课程(税收相关法律、税收征管法、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等课程的开设比例降低,调查同时发现,问卷填写者对于税收法律类课程重要程度的评价实际上并不低。
(三)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
在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本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是:第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税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第二,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财政学专业,科研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程度;第三,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税收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根据重要程度,依次为“组织学生在财税部门进行不少于4周的专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校内综合仿真训练”、“邀请校外实务部门专家到校内为学生开设课程或开展专题讲座”和“科研实践”。重要程度最高的校外实践教学形式的应用中,安排学生在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实习的实习形式应用程度最高(71%),其次是在企事业单位的涉税部门实习(36%)、在财政部门实习(29%)、在企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实习(11%)、在财税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实习(4%)。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财政学专业,科研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很高,82%的被调查者表示本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安排学生参与了科研实践。
关于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影响因素,被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大纲,其次是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第三位的影响因素是聘请高水平校外实务部门专家参与教学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此外能够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还包括组织编写高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立学院层面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等。
(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有相当大的发展,为了解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本研究对样本高校财政学类专业国际化程度和双语/全英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问卷填写者认为,最能够衡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的指标包括:全英/双语课程所占比重(82%)、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项目的数量和稳定性(78.57%)、在校生境内外交换比率(71.43%),此外,国际化课程认证水平(64.29%)、师资国际化水平(60.71%)、短期国际交流项目数量(53.57%)、应届毕业生出国留学比率(35.71%)等指标也可以用于衡量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问卷填写者对本校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显示,没有被调查者认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17.86%认为国际化水平较高,42.86%认为国际化水平一般,还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较低或者很低。被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瓶颈主要集中师资水平、教学手段、生源素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其中,92.86%的问卷填写者将师资水平作为国际化水平提高的主要瓶颈。
本研究选择了9门核心课程,调查各高校在这些专业课程上采取全英/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评价和实际开展情况,调查显示,问卷填写者认为开展英/双语教学必要性最高的课程分别是:西方税制、国际税收和外国财政制度;而计量经济学、税收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类课程开展双语/全英教学的必要性较低。样本院校双语/全英教学目前实施程度最高的是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课程,其次是微观/宏观经济学和西方税制,税收经济学、比较税制等课程双语/全英教学的应用程度最低。
四、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政策性建议
(一)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清晰定位
根据教育部财政学教指委《财政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财政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从本研究的调查可以发现,财政学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定位趋同性较明显,多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虽然这一定位符合财政学类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定位,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高校应当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点和自身优势,强调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等一般目标的同时,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定位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优势设置专业具体培养方向,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后续发展方向进行分类式培养。
(二)财政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调查发现,目前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重税收类课程、轻财政管理类课程,财政学专业与税收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区分度不大,财政史、税收史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税收法律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与开设比例不相吻合等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一是根据高校自身定位与学生选择,设置个性化的课程体系,考虑到财政学科的交叉性特点,课程设置上也应当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学习视角,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二是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建设,除了重视教材、课程大纲、教学课件、案例和习题、课程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料建设,还应当重视利用慕课和精品网络课程等教育资源的建设和运用。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效率
财政学类专业属应用经济学科,各高校也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在提升学生对财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研究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调查来看,与财税部门和涉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综合仿真训练、校外专家进校园、科研实践等实践教学手段在各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需要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如何将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手段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三者联系起来,并且要区分于职业教育,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全面发展。
(四)人才培养国际化
调查发现,由于师资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目前财政类专业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要提高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首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带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其次,应充分利用慕課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突破自身师资限制,整合资源用于国际化教学。第三,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优质国外高校,开展国际交流项目或共同培养项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注释:
①为避免重复统计情况,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课程开设比例根据每校1份的样本(共28个样本)计算.
参考文献:
[1]欧阳华生,裴育.财政学专业人才特色培养探讨——基于我国20所高校财政专业的比较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35-40.
[2]宋健敏,温娇秀.专业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变化间关系的思考——以美国和日本财政学学科的发展轨迹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7):7.
[3]李忠华,霍奕彤.财政学专业建设的国外理论与文献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5(2Z).
[4]姚凤民.广东商学院财政学(税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07,5(3):9-12.
[5]财政学类教指委课题组,樊丽明,刘小兵,等.关于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教材建设与选用问题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6(2).
[6]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7]财政学类教指委课题组,樊丽明,刘小兵,等.地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导向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6(1).
[8]张锦华,郑春荣.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基于56个专业点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