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晓波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身体素质锻炼和体能提升有着极大的爱好和兴趣。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强国,虽然在各个国际赛事体育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其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和相关研究成果却十分缺乏。在当前的体育文化体系中,体育文化服务力、体育文化生产以及传播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就我国近些年来体育文化整体实力进行研究探索,寻求体育强国背景下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在国际赛事中的喜报一连接着一连,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是大国更是强国。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支持,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各类由体育项目衍生的体育类别被不断丰富,体育文化也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的体育文化整体实力依旧不够强大,还不能说是一个体育文化强国。
一、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内涵
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就是包含了体育文化服务力,体育文化生产力和体育文化传播力三个特征的体育文化。在近代,体育文化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中,他指出:体育文化是由思想和行为构成的文化。是关于人类运动的物质,文化,制度等等一切的总和。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必须从体育的服务力、生产力和传播力三个角度来看待。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可以说是一种体育力量,一种能够影响周围人的力量,能够让全民健身,全民培养健康意识的文化力量。在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之中,中国文化软实力主要划分了五个维度,凝聚力,吸收力,创新力,辐射力和整合力,这五个维度对于体育文化而言都具备,因此体育文化也是中国的一种软实力。
二、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不足之处
笔者将体育文化简单的划分为服务力、生产力和传播力三个点,那么笔者就这三个点目前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做出一些总结。
(一)体育文化服务力体系依旧不完善
虽然我国目前是一个体育强国,但是体育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体育文化服务体系依旧不是特别完善。体育文化事业是面向大众体育文化需求的一种文化工作,其本质并不是盈利工作,旨在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共享体育文化的平台,但是就当前市场来看,这样公共体育文化平台并不是很多。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体育文化整体的服务体系处于一种不完善,不标准的状态。随着人们对体育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基本的体育文化产品和体育文化输出远远满足不了公共需求。就体育赛事中志愿者一项而言,很多时候很多赛事的志愿者都是临时点兵,甚至是花费一定的金额去“买”志愿者,这样就导致了整个体育文化服务市场变成了一种盈利性的服务市场,人们享受不到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和公益,只能够被各种赛事的报名费,餐饮费,服务费用而阻止脚步,这也是目前我国体育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体育文化生产力依旧停留于加工复制阶段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生产力依旧停留于加工复制阶段,虽说目前体育文化生产力已经有新鲜中國品牌诞生,类似于李宁,安踏等体育文化用品产业,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注重体育文化的人员依旧认为中国的体育品牌依旧停留于国内,不能够很好地走出去。国外的耐克、阿迪已经深入到人民思想,国外大型运动品牌不断入驻,对中国本土运动品牌或者体育器械生产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另外,国内体育项目专业性传播力度不够强,很多运动员的选拔体系覆盖不到全国,人们对于体育专业知识文化以及体育知识了解程度依旧停留在“看”的阶段,没有深入到“做”,国内体育文化专业知识产量相比较于发达国家依旧落后,并且专业知识的传播途径依旧较窄,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本土特色赛事几乎没有,没有美国的NBA,WWE,英国的英超等等,中国体育文化整体生产力不强。
(三)体育文化传播力较弱
笔者认为体育文化传播力较弱是导致中国体育文化整体实力得不到飞跃性发展的根本原因。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中国体育思想政治队伍不健全,体育传播的渠道不丰富,体育文化依旧得不到过多的重视。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体育项目长期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很多高校甚至私自将体育课堂改为专业课堂,这种对于体育的淡泊意识,是中国体育整体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播的最直接的原因。虽然目前我国运动员在很多赛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项目上依旧存在着不足和短板,比如说足球,比如说皮划艇再比如说高尔夫等等,这些运动无论是专业性知识传播还是日常训练都很难得到满足。外来体育文化对于国内体育文化的冲击力较强,而本土体育文化在国外体育文化中却没有很重要的地位,两者实力上的悬殊使我国本土体育文化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三、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路径
笔者针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对提升我国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路径进行简单探索。
(一)提升体育文化服务力
体育文化事业是一项社会文化工作,其本质就应当为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目前很多地区都有地方文化中心,笔者认为地方文化中心除了文化知识传播,还可以扩建一些公益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等,安排专业教练在地方文化中心进行指导和传播体育知识。文化中心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提前组织体育赛事,利用体育赛事激发人们对于体育文化的了解。同时,为了保障每一个公民都享有体育文化的成果,学习先进的体育知识,可以在每一个文化中心摆放与体育事业发展相关的书籍或者报刊,提供给公民免费阅读了解,扩大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播范围。就当前市场看,很多的体育文化服务都是面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年下来也没有几个重要赛事举行,地区间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部分地区人民感受不到体育文化带来的凝聚力,体育文化的辐射力不强,整体实力得不到认知和提升。党中央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促进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因此,地方上应当重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经济体育发展,这也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增强体育文化生产力
我国体育文化生产事业目前已经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也有部分企业走进了世界体育品牌前列。但是依旧需要增强其龙头带动作用,确定好国家特色体育项目,为之设立全球性的体育赛事,形成中国的体育名牌。例如中国可以以乒乓球为国家重点体育项目,设置全球规模性的体育赛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传播和弘扬国内特色赛事,引发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关注。这样能够有效增强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仅要形成国内特色体育品牌,还需要让这些品牌走出去,走到国际舞台之中。体育文化产业作为体育文化的经济支柱,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国家体育文化实力增强能够很好地增强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认识具备一定的主观能动意识的。人的生产力不仅仅能够征服自然,还应当是具备改造自然能力的。体育文化生产力也应当具备征服国民和改变国民体育文化的能力。加强对于体育文化的生产力支持,能够实现全民健身,全民体育的意识。同时,加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再生产能力也能够丰富我国的体育文化。
(三)增强体育文化传播力度
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可以通过多元组合方式进行传播,这样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依旧停留于赛事直播,赛事新闻等平面传播方式。这些传播方式仅仅只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传播,但是对于感官上的传播是没有太多的作用的。因此,增强区域间的体育赛事交流,让每一个群众都有机会现场近距离的观看近距离的专业级体育赛事,这样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提升体育文化传播力度。同时,增强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将我国重要体育赛事覆盖到全球,举办国内特色的体育比赛,增强我国体育文化在国际体育中的话语权,这些都对于增强我国体育文化传播力度有着一定的好处。
四、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意义所在
体育强国不能够仅仅是表面上的强国,并不能夠仅仅依靠专业运动员的几枚金来证明什么。如果说国内早期的体育文化构建是源于竞技比赛之中的成绩排名,那么如今的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对于加强体育文化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是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体育健康意识也逐步加强,对于体育文化知识的获取和实践也充满了强烈的欲望,这也是人类对于体育需求而导致的文化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人类追求健康的必要过程。虽然目前我国整体体育文化水平依旧不高,体育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体育文化产业也没有太多优秀品牌,但是只要不断的加强体育文化整体建设,推动体育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体育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的体育精神需求,那么笔者相信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终将会成为世界一流,会成为中国文化中最为特色的文化表现,会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之一,这也是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意义所在。
五、结束语
体育文化的发展并非是自发性形成的,是人类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发现并且完善的文化。我国体育文化要发展一定要能够走出去,引进来,避免闭关锁国形式的文化发展。加强国际赛事的参与度与关注度,加强别国体育优秀文化经验的学习。尽早塑造出自己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市场,扩大中国体育在世界的影响力,这是我们体育事业发展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 (04).
[2]罗超毅.论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02).
[3]王占坤.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区域社会体育现状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