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及其培育对策

2018-09-10 22:05莫小春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2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大学生

莫小春

【摘 要】大学生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距离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还有一定差距,大学生的用法能力普遍不高、法律理论知识不扎实、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为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提高教学实效性,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254-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法制教育作为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载体,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016年3月1日施行的新《高等教育法》第4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之,同样也是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和实现法治中国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与重视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内容的重要要求,也是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精神的正确做法。

1 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和法治思维现状,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以QQ和微信邀请等方式发放给大学生填写,并指导大学生深入到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大学进行调研,截至12月16日,共收到574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为男大学生34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9.76%,女大学生为23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0.24%,其中大一的学生为269人,占46.86%;大二的学生为23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1.46%;大三的学生为64人,调查总人数的11.15%;大四的学生为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0.52%。

1.1 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有所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指出,十八大以来,全民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事实确实如此,通过我们持续几年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关注,大学生这几年在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1.1 大学生的契约精神不断提高

在调查“你对契约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时,53.31%的大学生选择了“很重要”,有34.49%的大学生选择“重要”,有11.32%的大学生选择“一般”,没有学生选择“不重要”选项。在调查“你在签订合同之时是否会认真审查合同的内容”时,有539人的学生选择“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2.16%;有42人选择“偶尔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32%,只有3人选择了“从来不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52%。在调查“学生假期打工或者兼职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态度”时,有74.91%的大学生选择“主动签订”,有18.99%的大学生选择“被动”和6.1%的大学生选择“无所谓”。在调查“签订合同后的做法”时,有90.07%的大学生表示会“严格遵守”,8.71%的大學生选择“一般遵守”,没人选择“不遵守”和“无所谓”。

1.1.2 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强,并且能正确对待诉讼

在调查大学生对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态度时,有348人选择“坚决维权”,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0.63%;有219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8.15%;只有5人选择“不维权”,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87%。在调查大学生对打官司的看法时,有90.42%的认为“很正常”,只有2.44%的人认为打官司是“丢脸的事情”,有7.14%人选择了“无所谓”。

1.1.3 大学生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但是了解不透彻

在调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天”时,只有49个学生答错,答对的学生为52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1.46%。在调查“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时,有414人选择“知道”,占被调查人数的72.13%;有152人选择“不知道”,占被调查人数的26.48%,只有8人选择“不知道”。在调查“我国地位和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是下面哪一种”时,答对的大学生有53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3.03%。在调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何理解”时,有271人选择了“非常有理”,占被调查人数的47.21%,有298人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占被调查人数的51.92%,有5人选择“没有道理”,占被调查人数的0.87%。

1.2 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虽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大学生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距离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还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的用法能力普遍不高。在调查“大学生是否会写民事起诉状”时,有358人选择“完全不会”,占被调查人数的62.37%;只有90人选择“会”,占被调查人数的15.68%;还有126人选择“基本会”。

二是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不扎实。在调查“大学生了解的基本法律”时,问卷例举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合同法》《刑法》等法律,结果有415人选择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占被调查人数的72.3%,其次为《合同法》,占被调查人数的45.3%,再次为《民法》,占被调查人数的37.28%。选择《刑法》的有36.59%。由于消费侵权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各种媒体对消费普法宣传力度的加强,大学生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基本知识了解得较多,其他的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只是听说,对其内容基本不了解。在调查“我国一般诉讼时效是多少年”时,选择对的大学生有28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32%。在调查司法部门时,只有不到30%的大学生全答对,不少大学生不懂执法和司法的区别,司法部门和执法部门有哪些也不太明白。三是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现正义方面,程序正义是看得见的正义,远比程序正义重要,但是,在调查“在维护正义时,你认为实体正义重要还是程序正义重要”时,只有7.67%的大学生选择“程序正义重要”,56.79%的大学生选择“都重要”,34.49%的大学生选择“实体正义重要”,还有1.05%的大学生选择了“都不重要”。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大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有高校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在调查高校开设法治教育课程时,学生对于学校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外是否还开设有其他的法治教育课程,有128人选择了“没有”,有108人选择了“不清楚”,只有338人选择了“有”,占被调查人数的58.89%。由此可见,不少高校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普及法治宣传教育,大多数学生只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学习基本法律知识。但是,由于大多数高校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此,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律知识部分要不略讲,要不讲得不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调查“你认为你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课老师讲授法律知识的水平”时,有272人选择“高”,占被调查人数的47.39%;有169人选择“很高”,占被调查人数的29.44%,选择“一般”和“说不清”的分别为17.77%和5.4%。在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课老师是否法律專业毕业”时,有33.28%的大学生选择“是”,有14.11%的大学生选择“不是”,有52.61%的大学生选择“不清楚”。

2 高校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实践教学对策

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因此,法治思维的培育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授,更是将法律观念内化于心,强化契约精神的遵守,因为契约精神内在地包含了法律至上、正当程序和权力制约。因此,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方面探析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对策。

2.1 课内实践教学对策

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开展的课内教学。因为该课程的第五至第七章都是对大学生开展法治观教育的内容。

2.1.1 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对于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做起来相对容易,但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则有一定难度,一是所学法律知识有限,二是教师课时有限。因此,要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整合现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章节,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重要知识点转化为模拟法庭实践。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可以学到法院的管辖制度、诉讼制度、审判程序和实体法中的知识点,如刑法、民法等。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掌握我国诉讼程序,最直观地感受法律的威严和公正。笔者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每年均组织学生开展此项活动,学生也非常乐意扮演各种角色。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在对大三学生进行回访时,发现参与过“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对诉讼法的知识点记得较牢,法治思维基本养成。

2.1.2 “视频+讨论”教学法

视频教学带给学生的直观性是普通说教式教学没办法比较的,所以对于知识性较强并难以理解的法律知识,老师可以用典型视频片段组合播放,并适时配以讲解,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2 课外实践教学对策

课外实践教学还包括学校开投的法律教育选修课程和每学期开展专门的法治教育,这些内容既可以由专任教师完成,也可以由辅导员指导完成。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任务驱动法。做法就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外查找资料完成任务,然后配合课堂教学相互咨询。在调查“假设学校开设法律选修课,你的做法”时,有427名大学生选择了“选修”,占被调查人数的74.39%,15.89人选择“无所谓”,占被调查人数的51%,只有58人选择“不选修”,占被调查人数的10.1%。由此可知,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欲望还是很强烈的。二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建法律兴趣协会,开展法律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等。

参 考 文 献

[1]刘婷.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2]陈丽萍.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培育学生的法律素养[J].金卡工程,2010(11).

[3]吕东杰.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J].大庆社会科学,2016(4).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