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德
[摘要]粮食从业人员中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奇缺、低年龄段人员偏少、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保障市场粮食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在职培训、加大引进力度、完善用人机制等举措,可推进郴州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市级粮食;人才队伍;现状;原因;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7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230
粮食行业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粮战略,对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保障市场粮食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具有重要意义。
1郴州粮食行业人才队伍现状
郴州市位于湘粤交界处,是湖南的“南大门”,全市总人口520万,辖11个县(市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打破了国家统购统销的格局,粮贸市场非常活跃。全系统(含市县两级)共有行政管理部门12个,粮食企业81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个),粮食行业从业人员3703人。
1.1职位技能现状
公务员117人,占3.16%;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5人,占0.68%;企业经营管理人员408人,占11.02%;专业技术人员465人,占12.56%;工人2688人,占72.59%。
1.1.1专业技术人员
高级职称38人,占8.17%;中级职称137人,占29.46%;初级职称及以下290人,占62.37%。
1.1.2工人
高级技师29人,占1.08%;技师51人,占1.9%;高级工80人,占2.98%;中级工176人,占6.55%;初级工464人,占17.26%。
1.2年龄结构现状
35岁以下1038人,占28.03%;36~45岁1 267人,占34.22%;46~54岁1182人,占31.92%;55岁及以上216人,占5.83%。
1.3知识层次现状
研究生学历29人,占0.78%;大学本科学历303人,占8.18%;大学专科学历653人,占17.63%;中专学历766人,占20.69%;高中及以下学历1952人,占52.71%。
纵观以上数据,尽管有些指标如高级职称、高级技师百分比高于全国平均数,但总的看来,全市现有粮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奇缺,阻碍企业转型发展;低年龄段人员偏少,缺乏发展后劲;文化程度偏低,影响科技创新、企业进步等问题。
2粮食行业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造成地方粮食行业人才短缺这一现状,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2.1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因为企业改制,大部分职工下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受到严重冲击。郴州市粮食行业最繁盛的时候有1万多人从业,在企业改制时绝大部分职工置换身份,技术型人才流失严重。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企业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很少招收新的年轻员工,更没有招收技术型人才,人才只减未增,导致很多技术工种面临失传、技术岗位人才断档、高科技人才寥寥无几。
2.2用人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和粮食企业就人才培养、选用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制定了很多措施,但是制度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和健全。现在人才管理机制比较僵化,企业在人才资源管理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随意性大。行政、事业、企业之间的人员又不能正常流动,不能形成人才、知识、技术上的互通、互动、互补。
2.3人才开发意识不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和经销商,一味地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技能、人才和知识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加上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培养人才的师资、校园、基地几乎没有了,且企业考虑的只是如何保企业简单再生产、保人员工资,拿不出或不舍得拿出过多的经费来培训职工、培养人才。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粮战略,让适用人才脱颖而出,要靠用事业造就、用环境凝聚、用机制激励、用法制保障。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作为,激发粮食行业人才的活力,推进粮食行业不断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3.1加强在职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技能
目前,多数国有粮食企业,甚至很多私营粮食企业在经营上严重依赖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企业自主性不强,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高,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人员不大适应新形势下的粮食市场竞争。这从客观上要求企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从业人员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首先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产品的认知和企业的解剖,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其次通过调查粮食产业、粮农经济发展趋势,科学设定培训项目、培训园地和培训内容,学习和充实新知识;最后通过粮食企业内部、粮食企业之间或跨行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知识竞赛活动,提升操作能力和水平。
3.2加大引进力度,改善行业知识结构
郴州市坚持“一县一企”改革方向,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全市粮油加工、粮机制造潜力较大。各县市区均以购销总公司和私营粮油加工厂、经营户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搭建区域性粮食经营和管理平台。巢已筑好,现在关键是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县(市区)这一大平台为各粮油加工和经营企业引进适用人才。
首先,要从大专院校或职业学校公開选调部分专业对口或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粮食购销、物流、加工、质检、保管等专业人才或技能人才到粮食企业工作,为粮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其次,要实施系统外人才招回工程,通过政策吸引、事业凝聚、亲情感召等多种方式,大力引导和鼓励过去改制分流外出专业人才回到粮食行业创业、创新。
3.3完善用人机制,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采取多种举措,为粮食行业育才、聚才、稳才提供保障。加大投入,要为专业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师资培训、科研基地开发给予人、财、物等多方面的支持。畅通渠道,构建省、市、县三级粮食行业人才市场网络,允许不同区域、行业、身份的粮食专业人才正常流动。提高待遇,打破身份、学历、论文等限制,按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评价粮食行业人才和开展职称评定,对粮食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授予称号,并可以享受特殊津贴。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粮食行业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粮食行业优秀人才的成就与贡献,宣传粮食仓储、管理、经营人才工作的典型和事迹,充分发挥人才在岗位的作用,确保粮食企业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取得实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