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相同的问题,就是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我院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對我院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对我院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教学现状和师资结构等几个部分进行分析,从结果导向找出问题所在,结合本校的职业特色,为我院体育课程下一步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二、我院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
(一)我院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从建校以来我院的体育课程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必修单项课,有条不紊的进行,以田径、篮球、乒乓球和散打为主要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后期逐渐加入足球、排球、健美操等项目。从2015年开始,我院体育课程尝试改革,必修选项课的课程形式凸显出来,除我院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外,通过这次教学改革还增加专项职业体能、轮滑等新兴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化、信息化、一体化”的三化改革方针,也在我院体育教学改革中逐渐成熟。
(二)我院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为止,我院的体育教学目标一直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使学生掌握1-2门的体育运动技能为辅,这说明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在我院的体育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认可,也很好的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对高职体育来说,学生的能力教育目标应该更为突出,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高职体育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我院体育教育的发展明显处于落后的状态,跟不上发展的节奏,也没有凸显出学院的专业特色。
(三)我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八条规定:“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调查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现阶段我院共有体育专职教师6名,校内体育兼职教师4名,体育外聘教师1名,其中男教师占81.8%,女教师占18.2%,女教师占有了一定比例,基本上符合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年龄上,55岁以上的教师占9.1%,36-45岁的教师占18.2%,教师年龄在25至35岁占72.7%,主要问题是中青年教师的人数居多,教学经验有所欠缺。从学历上看,研究生比例为63.6%,占我院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调查结果表3显示:具有助教职称的教师占45.4%,讲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分别占27.3%和27.3%。总体上看,高职称人才缺乏,因此也制约了我院体育教育的发展。
三、我院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由于目前我院体育课程还是采用班级式教学模式,一个班级统一教一项体育内容,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再者上课统一用一种方式方法教学,也致使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不愿学,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不同时间段会开设较多的实训课程,致使体育课不能进行连续的学习,违背了体育学习的原则,严重影响着正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体育课程模式单一
传统体育课+选项课双模式的体育教育形式应该在我院体育教学当中进行普及,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休闲运动项目学生的需求,又能满足青睐与传统运动项目学生的愿望,也不会脱离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可谓一举多得。
(三)高职职业特点没有体现
在我院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上,应该通过研究、分析确定我院所设专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活动特点及岗位对体能的适应能力和要求,从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体育相关理论学的高度将体能素质的发展要素准确定位。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职业性,我们要根据不同职业的身体活动特征,进行有差别的体育教学,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为此,我院需结合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教授职业体能技术和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I].2013,03.
[2]《学校工作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 11号.1990.3.12.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S].教体艺厅[2004]6 号.
[4]张红云.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