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鹏 傅晓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已经为学生开展户外生存课程,主要是对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研究及创新,而且还要保证整个户外生存课程能够安全、科学、合理地安排,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甘肃省普通高校的户外生存课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利用理论知识研究其目的及意义,为学生的健康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户外生存;普通高校;身心健康
每年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并处于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时期以及各种复杂的竞争当中,大学生必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而户外生存课程是我国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将其引进普通高校的课程规划当中,不但满足现阶段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一、普通高校户外生存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户外生存课程普及率低
由于很多高校的课程目标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约束,所以户外生存课程在开展的过程势必会受到影响。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才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开展户外生存课程。
(二)户外生存课程实施难度大
户外生存课程就必须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而且在整个课程开展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隐患选超出其他体育课程,特别是在户外进行活动时,有可能会遇到雷电、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可能因为不熟悉附近的地形遭到迷路、中暑、受伤等情况,所以考虑到这些情况,授课老师在保证安全第一的情况,可能会降低户外生存活动起初设定的难度,减短课程的时间,保证课程开展过程中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但在某种程度上会从课程的目标中偏离。
(三)户外生存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户外生存课程是一门实践能力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而且实践过程中是对户外生存课程理论知识的有效检验及补充。在能够全面体现出户外生存课程中“户外”的性质,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户外生存课程实践才能有效的实行。但是实际上甘肃省普通高校在财力方面教学经费是非常有限的,还有社会中很多人士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方面有很多的误解,导致很多高校已经不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去支持户外生存课程。很多高校的户外生存课程老师通常会选擇花费尽可能少、实施难度小的项目去实现理论知识,或者在校内环境中选取一些训练项目来替代真正的户外生存训练,因此将这门课程所要实现的意义完全淡化,并远远偏离其正确的目标。还有户外生存课程中所需要单位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很多高校安排的课程时间不能达标,所以减短课程时间或者去户外进行实践是学校目前最好的选择。
二、普通高校开展户外生存课程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宽体育课程
户外生存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身心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户外生存时必备的一些技能、理论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显而易见,户外生存课程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不但可以拓宽体育教学资源,还能丰富整个体育教育功能。
(二)有利于体育教育及社会发展需要
户外生存课程的主要内容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突出重点说明线性逻辑中的教学理念,使用人与教育是整体、生活以及生命作为整体的教育理念,改变体育与生活一直分割的状态。
三、普通高校户外生存课程的发展决策
(一)丰富其课程发展体系,提升课程开展的价值
根据课程的内容以及价值就能决定出课程可以发展的方向及途径,而且目前大学生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薄弱,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下对于生命意识淡薄的基础下,安排户外生存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从“知识课堂”中走向“生命课堂”,并在其学习过程中积极体验其情感。在户外生存过程当中,锻炼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其生命质量,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高校户外生存课程所能实现的价值,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
(二)将高校优势运用到其教师合作中,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由于户外生存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所以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户外生存课程过程当中理论知识以及个人的经验严重不足,而且仅依靠老师的力量,完全不能保证其课程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不能有效或者及时处理,因此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培养出全面性优秀教师团队。
(三)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户外生存课程都是在学校外进行的,甚至是野外,这是学生体验的良好途径。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具备冷静与理智的心态来处理随时出现的风险及挑战,一般情况下突发状况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因此我们要增强对随时出现的风险做出应急措施。
四、总结
为了能够全面实现户外生存课程开展的意义,甘肃省普通高校必须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团队,具备处理应急风险的个人能力,并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好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实现其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天庆,崔雪梅.甘肃省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的异变问题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24(5):105-108.
[2]王洪.普通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分析[J].商情,2009(5):68.
[3]董倩玲,李赞.对高校开设野外拓展训练障碍的剖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51-53.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