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曾轰动一时,至今影响巨大,其中3号墓出土的《地形图》上标注有一座小城叫“南平”。史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南平县,隶属桂阳郡。
20世纪末,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按图索骥,基本找到了《地形图》上标注的古城遗址,其中南平古城位于潇水上游,即今湖南蓝山县塔峰镇古城村。
据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资料,当时南平古城遗址仍有大段城墙保存,并可清晰看出四个方向的城门。2012年在古城调查时,整个城址区域皆已为居民房屋所压,但城址区域地势明显比周围略高。城址外围有一周护城河,除南侧因被压于公路下已不可见外,其他三面或被辟为水田,或被隔为池塘,仍可看出护城河形状。城址主体南北长约260米,东西宽约210米,护城河宽度在12—20米之间。2015年我们再次到古城实地调查,护城河已被村民建房逐步占用。城北约2公里有五里坪古墓群,根据考古调查勘探,可知其分布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
不期而遇
2017年5月,蓝山县三蓝示范性幼儿园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为搞开工奠基仪式,在项目内推开一块50平方米的平地,后因长期降雨,工地迟迟未能动工。因为专业的敏感性,考古人每看到有新动土的地方都会习惯性地去看看,6月雨休期间,蓝山县五里坪考古队队员们在驻地北面散步时,刚好路过项目奠基处,一走进去看,就发现2座砖室墓,随后及时上报并申请抢救性发掘。
7月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范围内的用地进行了考古调查与钻探,发现古墓30余座。古墓位于塔峰镇五里坪村五里小学东北300米的一处低矮山岗上,东南与五里坪古墓群中心区相距800米,与南平古城相距约2公里。
最新发现
8月2日—11月15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里坪考古队在工程项目内共清理发掘汉唐时期墓葬47座,其中砖室墓23座、土坑墓24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共505件(套)。 根据出土器物及纪年砖,初步确定有12座西汉墓、34座东汉墓、1座唐墓。
西汉墓
西汉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基本埋葬在矮岗山腰处,仅M387位于顶部。其中9座墓呈东北西南向,3座墓呈西北东南向。
依据平面的大小,墓葬可以分为中型和小型两个等级。中型墓仅M387一座,其余均为小型墓。
M387地表仍存有椭圆形封土堆,最大径20米,残高1.5米。该墓为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平面呈“凸”字形。墓道、墓室内填土均经过夯实,夯层明显。墓道开口长720厘米、宽158—160厘米、残深0—395厘米,高出墓室160厘米。墓室平面长方形,开口长380厘米、宽280厘米,底长410厘米、宽290厘米,残深565厘米。墓底有两条横向宽枕木沟。
小型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地表不见有封土堆,墓坑较深。8座墓口底同大,2座墓口小底大,1座墓口大底小。墓葬开口长254—300厘米,宽150—180厘米,残深226—490厘米。墓内填土或简单夯踏,或经夯实,夯层中还见有圆形或半圆形夯窝,直径4—6厘米,深1—3厘米。在M369发现有窄生土二层台,其余墓葬均无。墓底有枕木沟,深浅不一,且在墓壁上有沟槽。有四座墓葬棺椁痕迹较为明显,基本为一棺一椁。
中型墓M387被盗扰,随葬器物被毁严重,出土残存遗物19件,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等。陶器有鼎、敦、壶、钫、钵、熏炉等,其中鼎、敦、壶、钫均为彩绘陶,彩绘布满器身,制作精细,图案丰富,色彩鲜艳。
小型墓随葬器物数量较少,出土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铁器、漆木器等。陶器数量不多,主要有鼎、壶、罐等。青铜器种类多样,有鼎、镜、剑、印章等。其中有4座墓出土较多的四铢半两铜钱,且同时随葬青铜短剑。玉石器主要有卷云纹玉璧,铁器有铁鼎,漆木器基本腐朽,但是朽痕清晰,可能有奁、耳杯一类器物。
此次发现的西汉墓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墓主身份不同,其埋葬位置、墓葬形制、棺椁结构以及随葬器物都不相同。墓葬等级较高者,其埋葬位置居于墓群高处,规格较高,棺椁结构复杂,随葬器物丰富。小型墓埋葬于墓群低处,规格低,一棺一椁,隨葬器物少,多随葬兵器青铜剑。
从中型墓形制、出土器物以及小型墓中出土四铢半两钱来看,可以确定12座墓年代为西汉早期。
东汉墓
34座东汉墓均为小型墓,有土坑墓、砖室墓两类,以单室砖墓为多。根据平面形状的不同,土坑墓有长方形、“凸”字形和“刀”形三种。
砖室墓均为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平面主要有“凸”字形和“刀”形两种。墓室、甬道基本为单砖错缝垒砌而成,随葬器物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发现9座纪年砖室墓。
铭文砖在墓内分布无规律,纪年铭文在条形砖和楔形砖上都有发现,铭文均为模印、阳文、隶书,字或正或反,字体大小不一。字体较小的纪年文字多与纹饰一起位于砖的一个侧面,如M364、M366出土的纪年铭文砖;字体较大的纪年文字单独位于砖的一个侧面,如M365、M376等。另M378、M373两座墓还出现了使用两个或三个不同年号纪年砖的现象,年号之间跨度有7年(2015年在M67中发现“南平”铭文砖,年代为永元四年)。
砖室墓随葬品数量为2—39件(套),种类较丰富,以印纹硬陶器为主,有少量的青铜器、青瓷器、银器等。土坑墓随葬器物较少,砖室墓随葬器物相对较多。
陶器基本为泥质硬陶,有少许泥质软陶,多灰陶或灰褐陶,有少许红褐、黄褐陶,基本为实用器,有少量明器。器类以罐、釜、钵为主,有少量模型明器,如陶屋、鸡、狗、猪、鸭。纹饰基本为拍印的粗、细方格纹,有少量的弦纹。陶器制作以轮制为主,烧制温度较高。
墓葬随葬铁器、铜器数量很少,且保存较差。铁器主要有铁刀和削刀,铜器主要有铜镜,还有少量铜钱、青铜短剑等。
纪年砖室墓的结构、形制和隨葬陶器具有比较明显的汉代特征。结合纪年铭文砖分析,可知所发现的东汉墓葬年代从早期到晚期均有,以东汉中晚期墓葬居多。
唐代墓
仅发现一座,编号为M355,单室砖墓,残。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室组成,朝向西南,人骨腐朽无存,头向不明。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中部,平面长方形,底部偏中位置有2块纵向叠置的条形砖,两砖之间有3枚铜钱。
墓室为单室,平面长方形。墓室顶部以及四壁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四壁采取5顺1丁垒砌方式,5顺为双排纵向顺砖错缝平砌,1丁为单排砖横向平砌。在西侧长壁北端靠上部保存有一完整的长方形壁龛,龛内未发现随葬品。墓室中部有用墓砖横向铺砌形成的长方形棺床。棺床高出墓底6厘米,并与四壁间均有一定空隙,其中南北两端空隙较大,用于放置随葬品。墓底、棺床下均不见有排水沟。
出土器物17件(组),多位于墓室两端空隙区。器物主要为青瓷器,有少许铜器。其中青瓷盘口壶3件,小青瓷碗7件,大青瓷碗1件,青瓷钵3件。铜器有铜箸1对,铜钱2组。铜钱基本成排分布,有3枚在墓道砖上,有6枚在墓室南侧墓砖上。整体保存较差,圆形方孔,较薄,均为“开元通宝”。M355墓葬规模小,应是一座平民墓。该墓出土的“开元通宝”字体笔画较粗,其中“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辶”前三笔不相连,呈三撇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这些均具有武德年间“开元通宝”的特点。综上可推定该墓年代为初唐。
结语
2012—2016年间,在五里坪古墓群范围内已抢救发掘墓葬350余座,但发现的西汉墓和纪年砖室墓数量相对较少。2017年抢救发掘的汉唐时期墓葬丰富了五里坪古墓群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西汉早期墓葬的发现,不仅为西汉早期长沙国在其南边设邑南平故城提供了较翔实的考古证据,而且对《史记》中记载的赵佗“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提供了新的考古线索。东汉墓葬中的9座纪年砖室墓年代从早期延续至晚期,不仅为五里坪古墓群分期断代提供了直接依据,也对湘南地区乃至岭南地区东汉墓葬的分期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M355是五里坪古墓群中迄今为止发现的仅有的一座年代比较确定的唐代墓,为研究初唐时期墓葬特征、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作者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