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东 孙耀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深化变革容易影响高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突发事件对社会、学校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种类、特征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与对策,进一步保障、维护了高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原因;应急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2-050-04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变革不断加深,使高校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如山西财经大学的学生宿舍起火事件、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砍人事件等。高校频发的突发事件,不仅会给学校带来混乱,对学生造成伤害,也会给成长期的大学生留下深深的心理印记,扰乱在校大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和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也会给学校的形象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很有可能危害家庭、学校、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的办学宗旨。因此,研究和探讨新时期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之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对于保护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高校、社会整体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
(一)高校突发性事件的定义及种类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对高校工作、教学、学习以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关内容,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实际,高校突发事件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人为引起的突发事件、治安类突发事件以及卫生性灾害类突发事件五种类型。
(二)高校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表现
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除具有一般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共性外,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发性
由于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高校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参与者和旁观者便迅速利用微信、在论坛、贴吧发文章和邮件等方式将信息传播出去。这些信息很快会受到同学、家庭及社会的关注,从而会成为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突发性事件之所以难以处理,不好掌控,就在于此类事件往往都发生得较为突然,超出教育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范畴,并且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如果处理不够及时,很可能会迅速演变,事件影响成几何倍数增长,给学生、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等带来更大的危害,也变得更难处理和解决。
2.活跃性
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主要为“95后”,且有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代,成长环境好,生活条件优越。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行事风格、话语体系等与以前的学生相比有明显不同。他们思维活跃,争强好胜,同时又渴望受到关注,心理较为脆弱。他们社会阅历不足,易患得患失,历史责任感模糊,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关系和有效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管理和疏导,将会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等一系列问题,给高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2]。
3.破坏性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以罢课、罢餐等形式表现出来,如不加以控制,有可能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引发更大范围的不安、烦躁,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慌和情绪积累。有的突发事件甚至会被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使社会舆论进一步传播扩散,引起学校、社会的连锁反应,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
4.扩散性
由于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一旦形成,便会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网络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速度快,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差,自控能力差。那些负面的网络舆情信息,一旦在高校大学生网民中传播开来,很容易激化他们的不满、怨恨、激愤等情绪,在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下,他们极有可能走向极端,从而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和不可抗因素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高校,引发突发事件。高校周围环境复杂,店铺、网吧、餐厅、KTV歌舞厅玲琅满目,相当一部分不健全、不规范;高校周边流动人口多,安全隐患多,各种摩擦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高校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財产安全[3]。另外,社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招工、代理等形式诱骗在校大学生进行集资和非法传销等活动,导致大学生财物被骗、被人控制利用等。
(二)学校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的高校教育资源不能与时俱进,限制了广大师生的发展,因而导致大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其次,我国高校管理缺乏危机意识,应急处置机制、组织机构和网络信息管理不完善。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最后,大学生对于“毕业即失业现象”存在焦虑、烦躁心理,就业压力大,一旦遇到变故或遭遇挫折,会产生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做出过激行为,导致突发事件发生。
(三)个人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导致了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个体因素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缺失。许多大学生过多关注自身利益,自私自利,集体观念差,没有同情心,容易在思想道德上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引发突发事件。其次,在校大学生压力重、承受能力差。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流都是“95后”,心理发育不成熟,心理问题多,自立能力和承压能力差,如不合理引导,会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一定影响,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引发突发事件。最后,大学生情绪偏激,遇事易冲动、易起哄闹事;他们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化、极端化。他们这些不理性的行为,不仅会对社会和学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扩大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四)不可抗因素
不可抗因素主要是指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卫生性灾害和火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不可抗因素的发生,也往往容易引起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如2016年5月,大连海洋大学一宿舍楼2楼发生起火爆炸,3人跳楼逃生,其中1人受重伤。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对于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根据引发事件的不同原因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一)提升思想意识,合理引导学生
树立思想先行的理念。首先,高校要通过文明道德教育、典型案例教育、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让学生对突发事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做好突发事件管理的流程介绍,让学生知晓遇到突发事件时怎么采取相应的行动。其次,要加强特殊时期的思想教育。大学生群体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他们对各类公共事件较为关注,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大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各种海量信息。由于大学生特有的热情和冲动,他们很容易对特殊时期的突发事件做出比较激进的反应,进一步影响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新时期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是预警和处置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倡导全员参与
首先,高校要落实突发事件管理工作责任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并相应出台和制定好相关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工作制度和相关体系的建立,在制度上进行保障,与高校管理者和工作者的业务绩效相挂钩,提升防范于未然的能力,把许多突发事件化解于萌芽阶段,预防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其次,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具体操作中,需要高校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有效合作、形成合力的良好氛围。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教育和服务理念下,把管理融入服务之中,把学生管理工作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要提高任课教师进行学生工作管理的参与度,让他们与学生管理工作者互相配合,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再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因素,高校要建立学生突发事件预警和反馈信息系统。利用好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班级班干部、宿舍社长等队伍,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一些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小火苗”。做好监测工作,建立畅通的报告机制和一支处理突发事件的师生队伍,能及时第一时间在现场做好基本的处理,防止事态或者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三)建立应急处理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高校要构建“宿舍-班级-年级-学校”四级应急响应网络,各级应急系统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当各种高校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各级应急管理组织要及时出现,了解现场情况,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蔓延,并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及时正确处置,努力降低危机所造成的损失。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和处理结束后,高校学生工作者和心理专家要及时介入,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谈心等形式,及时消除相关学生因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心理障碍,避免产生突发性事件的后续效应;同时学校还要善于利用年级大会、党支部会议、学生干部会议等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澄清谣言,控制事件的影响面,并以此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
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过程中,高校要建立健全三個阶段的网络信息管理。第一,突发事件爆发前,高校相关部门要适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建立网络预警系统,帮助高校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把握和评估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信息,以便编制合理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二,突发事件爆发过程中,高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应对,及时、准确地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发布机制,明确突发事件爆发的原因,并还原事件的真相,正确引导大学生舆论的方向。第三,突发事件爆发后,高校相关部门要总结经验教训,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心理调试。同时网络和媒体要对大学生突发事件进行及时跟踪报道[4],还原事件真相,消除误解。
四、小结
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发生的结果。因此,对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需从上至下,形成合力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社会和高校等方方面面,需要有关部门做到早工作、早预防,把突发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健全“学校统筹协调,师生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理快捷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使校园常态管理应急化,应急管理常态化,从而保持校园与社会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