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短篇小说)

2018-09-10 07:22:44丰一畛
作品 2018年2期
关键词:王燕老弟栋梁

丰一畛

那张地图,是祖父从集市上带回来的。说是地图,叫它广告更合适。它的正面,整版都是县城新开的某家不孕不育医院的宣传。画面上,一排女护士齐刷刷站着,双手做成个心形支在胸下。她们面带微笑,迎宾小姐般,露着雪白的牙齿和同样雪白的小腿肚。护士的斜下方,一对农民模样的夫妇,每人怀里抱着个婴儿,嘴角咧着,笑出了孕育热线。反面呢,绘的才是地图,本县的县域地图。虽然图上覆盖了红色的求子电话,但仔细点看还是能看清的。

自行车寄存在集市口。车子是大梁自行车,没有前筐。祖父买菜回来,自行车上已攒了不少广告。有黏在坐垫上的,有插进辐条间的,最多的则夹在坐垫后面的行李架上。那张地图被带回家,纯属偶然。祖父根本没瞅它是宣传什么的,见它挺厚,又够大,就把它叠了垫在行李架上。化肥编织袋里塞了几棵大白菜,这样儿,拴好后,菜就不容易被硌着。

祖父戴上老花镜,一连几天,盯着那地图发呆。地图已皱了,有了破损。那天卸了菜,刚要将它撕了扔进灶房当引火儿,翻了下,才发现反面居然印着密密麻麻的村庄。祖父家堂屋的墙上,依次贴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山东地图。看地图是他的一个习惯。两个孙子都在外折腾。老大读书,先去了杭州,再到了重庆,又转去了兰州。老二打工,去的地方更多,威海、青岛、济南、苏州、上海、日本的大阪……看久了那些城市的名字,祖父恍惚会觉得,孙子们似乎就在眼前。可那些地图指涉的范围太大,即使只是省域图,乡镇也就是个点儿,从没村庄的影子。祖父七十多了,早年在公社和乡镇做事时,曾见过粗线条的县域图,不过,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初冬的一个早上,雾蒙蒙的。祖父起了个早,用一块碎玻璃当镜子,刮了胡子。他瞧了会镜子里的自己,又找来祖母的缝纫剪刀,剪了鼻毛。吃过早饭后,祖父准备出发了。他没告诉祖母要去哪里。祖母也没问。祖父放了几十年羊,前两年闲了下来。他并不想闲着,有件事干更容易消磨时光,年龄虽说大了,少养几只,还力所能及。然而,村里治安不好,总有人惦记着他的羊。无论冬夏,祖父母都要轮流睡在挨着羊圈的侧房里。但贼是最难防的,他们的羊还是经常被偷。那个冬天,祖父半夜起来看羊,感冒了,严重了,去住了院。回来他便把羊全卖了。后来,祖父母又在羊圈里养过兔子,兔子利润少,没人专门兴师动众地偷。人不偷了,却招来了黄鼠狼。祖父家住在村头上,过了门前的路,是条沟,过了沟,就是庄稼地。黄鼠狼有时比小偷还可恨,小偷除了偷东西,还会想点别的、做点别的。可黄鼠狼,几乎每个晚上都出来找吃的。祖父母也不养兔子了,闲下来后,祖父偶尔会骑着自行车出去溜达。孙子们也总说,别老闷在家里,老年人应该多出来活动活动。因此,那个初冬的早上,祖父籌备着外出时,祖母并没觉得祖父的表情有什么异样,也没有察觉,这会是一次有目的的出行。祖父将那个拉链早已坏掉的皮包挂上了车把。皮包里装了一支笔,几页裁剪了的挂历,几盒泰山烟,他的烟袋锅子,还有那张地图。祖父抬头,东面已漫出成片的红彤彤的光,他匆忙按了按两只车轮的胎,气挺足。

祖父踏上了他的旅途。

这是次漫长的出走。如果刨去雨雪天的间隔,持续了两月有余。最开始,祖父半晌午就回来了。后来,回来得越来越晚。某次,祖母想起什么来似的问,去哪儿了?没买点菜?祖父撂了车子,囫囵了句,就出去逛逛,没去集上。

一天,祖父跟祖母说,今天要骑远点,给我备点干粮。祖母狐疑地嘟囔,年轻时没骑够?祖父没搭腔。祖母又想,也好,出去逛逛,省得在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自从得了那张地图,祖父的确很少再干预祖母去信耶稣的事。他要么在家发呆,要么出门,也没时间。可祖父并没消停,他的脾气更臭了。每次外出归家,见了祖母,总绷着个脸,还总因为诸如饭菜不合口、锅碗放错了地儿、忘了喂猫等小事骂人。他的脸色也不对,蜡黄蜡黄的,人也瘦了,动不动就“唉”地叹一声。祖母问他是不是胃病又犯了?不行就去城里再看下。祖父鄙夷地“咳”了阵儿,叱道,就你懂得多!祖母愣愣,习惯似的,一声不吭去给他热饭。

那一日,天要黑了,鸡已上了石榴树。祖母去门前的路上站站,没有祖父的踪影。一会儿,鸡成了树上的黑疙瘩,祖母又去门前的路上望望,还不见祖父回来。她慌了,跨了几条街,去找父亲。祖母刚迈进我家,父亲的手机响了。

——祖父被扣在了邻镇的镇政府。电话里的人说,赶紧拿钱来赎人。

父亲将老式的诺基亚手机猛地扔在沙发上。他两手攥成了拳头,浑身发抖。祖母忙问咋了,越问,父亲抖得越厉害。咋了嘛?祖母恨恨地瞪着父亲。父亲支棱着头发,一转身,头撞向沙发。“吃饱了撑的,丢人现眼!”父亲吼着,一面鸡啄米似的磕碰着头。祖母冷冷地乜了眼,出息!她捡起弹跳到地上的手机,搁在桌子上。行了!她也咆了句。祖母绝望地闭了下眼,咕噜着“我的主呀!”往门口走去。

“他死不了!”父亲颠动的头停了,身体斜杵在沙发的扶手上。

灯光下,祖母干瘪的背影崴了崴。

祖父是自己走回来的,第二天日头落山的时候。杨柳镇政府雇的巡逻人员扣押了祖父的自行车,他只好走着回来。那些天,县上三令五申,禁止农民就地焚烧玉米秸秆。杨柳镇政府雇了几个人、派了辆车,到处扯着喇叭宣传、监督这事儿。祖父正骑行在乡间小路上,前面不远处突然起了火,他没在意,继续往前蹬。警笛声像是倏忽间从天上掉下来的,嗯啊嗯啊,祖父一激灵,发现已被拦下了。那帮小年轻吵吵嚷嚷,认定火是祖父放的。祖父辩解,他们不听,质问祖父干吗呢?祖父说闲着没事,出来透透气。扯淡!一个小年轻骂骂咧咧,冲上来踢了祖父几脚。他们翻了祖父的皮包,一分钱也没有,他们又踢了祖父几脚。

祖父被带到了镇政府。——巡逻的小年轻们也知道,老头很冤。可他们急等着挣外快,好不容易才逮到这个机会。实在没办法。他们盘问了祖父半天,获知了些基本情况。关键是,他们想要个电话号码。可祖父不记得任何人的电话号码,包括他的和他儿子的。小年轻们很气愤,只好先一遍遍拨打熟人的电话,只好耐心地用递进的方式一点点找寻那个能拿来钱的电话。拐了好多道弯,政府院里的路灯都亮了,他们终于拨通了父亲的手机。他们买了几笼包子,跟祖父一起,边吃边等。吃完,他们掏出了从祖父皮包里搜来的两盒烟,拆开,分了,抽起来。不耐烦的时候,一个小年轻又拨了父亲的手机——电话无人接听。

夜里,祖父就睡在了镇政府的门卫室。

第二天,打了一上午,父亲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小年轻们愤怒至极,他们呵斥祖父,你个老东西,怎么生出个不是东西的儿子!眼见着计划泡汤,死马当活马医般,他们寻了条链子,将祖父的自行车捆绑在镇政府停车棚的栏杆上。滚吧,他们厌恶地轰赶祖父,回家去拿钱来交罚款,赎你的自行车。

祖父走累了,又没吃午饭,回到家,正赶上饭时。他喝了两碗玉米糊糊,吃了三个馒头。他边吃喝,边叹气,难,想得到,没想到,这么难。

祖父又叹了口气。没想到,这么难。他哧哼了下鼻子,竟然抽噎了。

腊月二十九,傍黑,老弟打来电话,让我到十里外柘沟镇的苏果超市门前去接他。本来,老弟说,不回家过年了。我骑了家里的电动三轮车,裹了父亲的军大衣,风驰电掣。老弟只背了个肩包,我们走的小路。

祖父猜到了似的,从下午就端个马扎坐在村村通的大路上。他抽着旱烟锅子,搭眼瞄着公交车的站牌。车停了一次又一次。打工回来的人从车上下来,大包小包。

老弟猜到了似的,在柘沟镇提前下了车,打电话叫我走小路去接。

老弟二十六岁了,未婚。在城里,二十六,不老,还是个小年纪。三十岁的女孩,都算不上大龄。可在乡下,尤其男孩,二十六了还没结婚,事儿就大了。老弟去了趟日本,一去三年。同样是个车床工,出国打工,工资翻几倍。那几年,我们家里很穷。我在外读书,一直要用钱。父母又没本事,在村里都是混得最差的。父亲早年得过小儿麻痹,性格怯懦、自卑,惧怵外面的世界。他一直活在祖父的阴影里,跟祖父作对,也就成了他的宿命。外祖父死于“文革”的批斗會,母亲从小孤苦无依,受尽嘲笑,嫁了父亲,很快便适应了嫁鸡随鸡的角色。老弟不喜欢读书,十四岁就出来混,辗转各地打工。出国前,老弟私下谈过几次恋爱,有的还轰轰烈烈。在日本,也谈了个,那姑娘挺漂亮,也是附近村庄到大阪打工的。什么都谈好了,甚至,床也上了,可按照用工合同,那姑娘比老弟提前半年回国。回了国,什么都变了,谈不拢了,甚至,谈的机会也没有了。只两个月,她就嫁给了城里一个卖二手车的。

恋爱再多有什么用?二十六了,过了年就二十七了,老弟还没成亲。

那年回了国,趁着热乎劲,老弟有过那么几次相亲的机会。老弟长得黑,家境差,不熟悉的人面前,也不善于言谈。那些只看外貌、上来就问有没有房子车子的女孩看不上他。他也看不上她们。虽然外表粗糙,不近生人,看上去像个混黑社会的,但老弟内心其实非常细腻,且敏感。打工之余,他一直读诗,还偷偷写。几次失败的相亲经历后,老弟报了名,去市里学车。那时,表妹也刚从国外打工回来,也跟着报了名。车学到一半,一个叫王燕的姑娘注意到了老弟。她起先跟表妹接触得多,通过表妹,认识了老弟。王燕从一所职业学院毕业后,在市里的一家公司当会计,半年前,刚跟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分手。

王燕发现,老弟还是很有见识的。有意无意,她对老弟热络了些。老弟倒对她没什么想法,不是老弟后知后觉,王燕相貌确实一般,本来平庸的脸上,还缀了不少雀斑。但王燕也有时下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不具备的优点。她不小气,很会做事。大家一块出来吃饭、唱K,王燕总是会在合适的时刻先去买单。这一点,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几乎难能可贵。两人的关系,开始,王燕是主动的,她是那个发短信问这问那的人,老弟是那个时回时不回的人。开始,王燕看着老弟QQ上不知所以的说说,琢磨着老弟,生出了勇敢。透露了那层意思后,老弟的反应期有点长,再看着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说说,王燕感觉到了沮丧。这些说说引诱她琢磨,可她又捉摸不透这些说说的意思。当她有点想打退堂鼓时,老弟反应过来了。王燕是隔壁县城的姑娘,念过大学,主动贴过来,他还要怎样?他还想找哪样的?还能找哪样的?——他们谈恋爱了。

学完车,王燕回公司上班。老弟回县城兜兜转转,选了个房子,付了首付。平时,都是老弟去看王燕。老弟没有正经工作,快过年了,也没打算找。王燕来过我们县城两次。一次,她网上订好了酒店的房间,连假都没请,一下班,就飞奔过来。他们的爱情看上去缺了点什么,内在的,也包括外在的。她跟家里人提及了他,家里人表示了反对。可她准备好了把一切都给他,或许,先斩后奏才是对付那些阻力的最好的方法。老弟用彻底的感动迎接了她。他抱着她,抱了一夜。他说,谢谢你。另一次,王燕想来我们家看看。在乡下,这会是个隆重的事。王燕考量了他们的关系,权衡之下,买了礼物,跟老弟一起,去了表妹家。姑姑明白,这是见家长环节的前哨,是种委婉和变通。姑姑热情招待了王燕。

大年初七,小时候敬火神的日子,约好了,王燕的家长要见见老弟。去之前,我陪老弟到县城买了新的裤子和鞋子,还要买件衬衫,没选到合适的。老弟身上的那件羽绒服,白天骑摩托车溅上了泥点,那天晚上,我瞥见他坐在床前一遍遍擦拭。很长很长时间,他擦得认真而仔细。

老弟回来得很晚。我去县城车站接的。从车站回家,三轮车的电用光了。我推着车,老弟后头跟着。天很黑。远处县城方向的灯火,汇成了一片阴沉的红。近处村落里的光亮,星星点点。有狗吠传过来,时间更加阒寂。仿佛许久没走过这么黑的路了,像是走进了某个无始无终的寓言里。我以为老弟做了充足的准备。王燕的父亲是个交警,母亲在小学教书。父母都有工作,家里在县城有两套房产,一套住着,一套新的,付了全款,留给王燕读大学的弟弟。以他们的身份和眼光,看不上一个来自乡下的只有初中学历的打工仔,几乎是铁定的事。老弟也说,要打持久战。可是,或许说是一回事儿,准备是一回事儿,事儿真来了,又是另一回事儿。老弟有点蔫,走在后头,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只好也不说话,任着沉默兀自膨胀,浩大成一个高高的迈不过去的坎。

出国前待过的那家机械厂招人,两个月后,老弟去了青岛。曾经,他想过,生米应该先煮成熟饭,怀孕其实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可老弟终究没有那么做。这是个悖论。他也说不清。见家长,不同于决堤。王燕也说,家长决定不了什么,她是个独立的人。再说了,父母在意的只是她的弟弟。过了元宵节,老弟去市里找了王燕,顺便找了个工作。工资太低,仅够还房贷。他去了青岛。王燕说,反正会计的工作到处都是,辞职申请批下来,她就去青岛找他。可她没来。老弟也没再回市里找她。见家长的确不是决堤,但见了家长,他们似乎突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这个社会了。他们真的有那么相爱吗?

祖父跟我吵了一架。我是老大,一直窝在学校里不出来,坑了老弟。这不说。我居然支持老弟跟王燕谈恋爱,不救火反而加柴,良心似乎让狗吃了!祖父骂了姑姑和表妹,八字没一撇的事儿,瞎撺掇,明知骗吃骗喝还往家揽,胡闹!祖父更加厌恶父亲了,儿子大事当前,他做父亲的没事人似的,恨死个人!父亲气也不打一处来,晕了头般嚷嚷,当时说了不生二胎,非让生。为了多要个孙子,铁饭碗生生叫人撸了。不然,现在至于这么难!祖父直接爆了粗口,畜生!

祖父下了断语,如果老弟娶不上媳妇儿,我们都是罪人!

正吃着饭,狗叫了。狗不叫,我们也知道,祖父来了。隔着院墙,我们早听到了他的咳嗽声。祖父在门楼的黑里站了会。我们心照不宣。祖父还是走了进来。“回来啦?!”我们连忙起身,喊了声爷爷,让了座。祖父没坐。“先吃饭吧。”祖父说。我们刚坐下,端起碗,祖父转身走了。“走啊。”我们寒暄着,放下碗筷,再站起来。“先吃饭吧。”祖父没有回头。

饭后,老弟去了祖父家。

堂屋正中的大椅子上,一左一右,坐了老弟和祖父。祖父吧嗒着烟锅,神态凝重。几缕稀松的烟雾氤氲在他的帽檐下。屋里很亮,祖父新换了支高瓦数的灯泡,从窗玻璃探出的光,泾渭分明地落在院子里。洗手池上的冰凌子显出了一层昏暗。

将近一年没见,祖孙二人聊了很多。

乡下的婚姻市场,封闭而野蛮。置身其中,老弟无任何优势可言。老弟明白,要出去找。可出去也不好找。他换了几家工厂,哪里女孩多,换到哪里。流水线上的那些女工都是刚辍了学出来的,最小的十四五,最大的不超二十。她们的工作和身心,皆处于急剧又无序的流动中。而老弟要找的却是个过安稳日子的老婆,他像是条游进海洋的淡水鱼,张嘴不是,不张嘴也不是。虽然,老弟早已弄不清他为什么非要在短时间内找个女孩,可他意识到,不管为了谁,他必须要找。于是,他追了很多女孩,对牛弹琴般,滑稽而执拗,也对牛弹琴般,除了讥讽和漠然,一无所获。不过,面对祖父,这些事老弟提也没提。他只跟祖父说,和王燕彻底断了。他着重说了别的,赚了多少钱,房子怎么装修,房贷每月还多少,肾结石的老毛病有没有又犯。祖父把长吁短叹钳进喉咙,他听着老弟的话,间或点点头。一个间隙,祖父闷声进了里屋。他拿给老弟一沓挂历裁成的纸。祖父不看老弟,他压了压帽檐,沉浸在烟雾里。他声音很小,自言自语般,词不达意地讲起他心里那块总是撕扯着呼吸的肉疙瘩。

祖父走遍了方圆三十里地之内所有的村庄。那些挂历纸上记满了他打听来的消息。在我们那一片乡下,人们都知道,适婚年龄男女比例已经失调。而祖父,通过他走街串巷的调查,算出了这个比例的大约值——4:1。这是个令人恐惧的比值,更令人恐惧的是,本来就少而又少的闺女们,还都铆足了劲往城里嫁。这就是事实,一时半会改变不了的事实。祖父佝偻着腰咳嗽,他愈加枯槁,肩膀颤动着。

要降低标准。祖父忽而直起背,定定地看了会呼呼响的水壶,坚毅地说。

降低标准的意思很明确,祖父随后做了解释,就是找个离过婚的甚或离了婚带着个孩子的。乡下人还是对这样的女的怀有偏见,祖父嗫嚅着,正由于大部分人一时还没转过这个观念,才好钻空子。时间不等人,过了这个村真就没这个店啦。祖父说着,害羞似的低下了头。

自从接过祖父递过来的挂历纸,老弟便没再言语。壶开了。祖父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祖母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沉浸在祖父的沉浸里。老弟起身去灌了暖壶。炉子里的火苗蹿了蹿,炭被烧红了,像双眼睛,又被烧干了,只剩了眼睛深处的空洞。

老弟从烧焦的炭里看见了自己。

或许祖父已早早散出了这样的话儿,对孙媳妇没啥要求,知道水开了提壶就行。可这个年,老弟并未因此獲得更多的相亲机会。他只在家待了几天。大年初一,表妹帮他引了条线,是个结婚十多天便离婚的姐姐。老弟借了辆车,他们从镇上开车去县城,二十分钟后,县城到了,那女的便下车了。后来那女的发短信向老弟道歉,她是来走过场的。她亲戚家的弟弟看上我表妹了,想讨好,拜托到了她。她在外面有谈的,又不好意思拒绝。老弟说,就当拜年了。那女的又回道,久经沙场的老姐多说句,弟弟太腼腆了。

春上的一个夜晚,父亲冒失地打来电话,问怎么联系不上老弟,王伯坐一旁呢,要给你弟介绍个对象。父亲喜不自禁。我问,哪个王伯?父亲说,你栋梁哥的爸。我哦了句,说,老弟去上班了,夜班,不让拿手机。我挂了电话。过了会儿,我拨过去,父亲没接。第二天,老弟来电话了,大体说了这事的来龙去脉,又说了他的狐疑。我也说了我的狐疑。

王栋梁三十五岁了,还没结婚。他爸要张罗着给老弟说媳妇,确实有点蹊跷。王栋梁读过书,读了很多年。很多年里,他妈逢人就说,他儿子多牛多牛。他爸不说儿子厉害,却张口闭口“211”、“985”,俨然高等教育专家。可王栋梁复读了三年,只考了个高职,还是那种只要花钱就能去读的高职。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读,也不妨碍他妈的判断、他爸的认识。按王栋梁爸的话说,他介绍给老弟的这个闺女是他们的干女儿,也就是王栋梁在外认的干妹妹。她是河南的,有点胖,长相过得去。只要老弟愿意,她没话说,直接成亲都行。王栋梁的爸拍着胸脯。

天上掉馅饼了?女孩加了老弟的QQ,发了张照片。小斜眼,大歪嘴,目测二百多斤。这些不说。干妹妹是怎么回事?她来王栋梁家住过几次了,每次一住好多天。王栋梁去赶集,她也跟着去赶集,还揽着胳膊。

父亲终于接了电话。我交代了几句,烫手的山芋不要碰。这女的赖上王栋梁了,他家急于摆脱,硬往老弟这里塞。加了QQ,没聊几句,她就说要直接从郑州去青岛找老弟。老弟拒绝。她又说,她开了个网店,手头紧,可否先借上三千?

这都哪跟哪?

老弟拉黑了她,以为闹剧就此结束。可这女的去我们村了。她先去了王栋梁家,又在王栋梁妈的引领下,去了祖父家。第三趟时,祖父给了她想借的那三千,还附赠了两千路费。她说,已经约好了时间和地点,她要去见老弟了。

父亲与祖父大吵了一架。他们还动了手。

祖父戴着老花镜,手里的铅笔画拉着那张几近残破的地图。可能是春末的时候,也可能入夏了,祖父脸上的疤结了痂,他抠下来,做了个决定般,又踏上了新的旅途。他从家户道里找出了辆废弃的自行车,扛到集上,修了。这自行车,他的两个孙子都骑过。大的骑完初中去县城读高中了。小的骑到初中二年级辍学去打工了。自行车只剩了简单的支架和两只轮子,没瓦圈,没后座,没闸,没撑子。祖父换了两只轮子的内外胎,将就着试了试,吱嘎吱嘎的声音很大,不过,还能骑。坏了拉链的皮包又被挂上了车把。皮包里装了烟,笔,挂历纸,烟袋锅子,以及那张地图。

祖父径直走向了他心底的愿望。

被骂多管闲事后,姑姑走娘家走得没那么勤了。来了,也只坐会,与祖母唠唠嗑,晌午到了就走,不吃饭。她很少主动跟祖父说话。祖父也几乎不主动跟她说话。可那天,姑姑刚要推着电动车进家门,祖父先从院子里迎出来。他问姑姑,姑父在家没。他让姑姑打个电话,把姑父也叫来。

祖父家有电话,姑姑帮忙买的,可我们从没打通过他的电话,他也没打过我们的电话。我们在外,都是从父母亲嘴里听到祖父母的消息。可自从父亲和祖父拳脚相向,提到祖父,父亲总是三缄其口。祖父那天的作为,我是听表妹说的。

祖父指挥祖母做了几个菜,款待了姑父和姑姑。姑姑以为,祖父终于意识到了,在老弟找对象这件事上,他一直转嫁着痛苦。可撤完席,收拾了饭桌,祖父踅回里屋,拿出了一沓挂历纸。他将那一小摞纸儿放在正中的大桌子上,示意姑父和姑姑看下。

姑父和姑姑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扑通一声,祖父跪在了他们面前。

表妹和老弟视频的时候开玩笑地说,我还真想嫁给你,这要是旧社会,我肯定就赖上你了。老弟也开玩笑,幸亏现在女的都是香饽饽,要不然,凭你的个头和姿色,最多也就是个女光棍。表妹跟我语音,哥,你读书多,你说,近亲结婚真的危害巨大吗?我上网查了,很有争议呀!有人甚至说,这是现代社会的阴谋。爱因斯坦居然也娶了他表妹!还有李嘉诚!真不可思议。姥爷的统计里,咱这方周,老辈表兄妹结婚,子孙后代考上学的、做官发财的,比比皆是!哈哈,不可思议!我窘迫地回道,这要问人类学家啊,你大表哥只是个泡实验室的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老弟跟我通电话,他看了集《天天向上》,萌生了冲动,想去云南学做饵丝,然后找个小城开家店。一辈子打工也不是个事儿。老弟说,他想再闯闯。我们畅想着未来,没提他讨老婆的事,也没提祖父。说着说着,电话陡地静了。沉默转瞬潮水般汹涌起来。不知道谁先谁后,不知道谁强谁弱,我们哭了。

不知道哭什么,不知道哭谁,眼泪哗哗的。

他妈的,老弟哽咽着。

他妈的,我抹了把鼻涕。

他妈的。

他媽的。

责编:王十月

猜你喜欢
王燕老弟栋梁
情定三月三
歌海(2023年3期)2023-07-29 15:24:31
Optical simulation of CsPbI3/TOPCon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advanced light management
青蛙老哥和青蛙老弟
Plasma activation towards oxidized nanocarbons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oint injection for back pain in patients w ith primary osteoporosis
粉笔
丰 碑
——电视连续剧《栋梁》主题曲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33:32
栋梁其人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否定的对比研究
卷宗(2016年5期)2016-08-02 02:50:18
功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