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其社会责任行为相对大企业而言更为复杂,一部分有着良好社会表现的企业能够获得民众认可并且得到业绩的持续增长;但另一部分做秀式行善的企业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驱动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本文选取宁波市的中小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深入分析驱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因素,探索符合宁波市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社会责任实现路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时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社会责任 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a)-173-03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铺天盖地,其庞大的数量和快速发展的势头将是激发中国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在利益为先的驱动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仍旧处于较低水平,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劳工问题、假冒伪劣、恶性竞争等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的问题屡见不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得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企业本身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宁波市作为制造业大市,抢抓时代机遇,通过产业改造升级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本市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宁波创新创业高地。在这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走好这条转型发展之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导和推动宁波市广大中小企业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此,本文选取宁波市的中小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而深入分析驱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因素,探索出一套符合宁波市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社会责任实现路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时提供参考建议。
1 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绩效、制度环境、管理者价值观、道德水平、企业品牌价值、组织文化与战略等这几个方面。这为研究宁波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借鉴,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多数学者通过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他们提出对于企业而言,将社会责任作为战略中的一部分,是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其本质是出于经济理性,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能够为企业带来声誉资本,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竞争优势(Hart,1995;Porter,2006)。但是,在各种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却是不尽相同的。虽然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看,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已经达成一种共识,但仅从经济理性的视角无法充分解释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
新制度理论的出现弥补了资源基础理论的局限,从制度环境的角度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新的解释。Campbell(2004)、Ioannou(2012)和周中胜(2012)等学者分别从法律制度、政治环境、资本市场等视角剖视了制度因素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中所起到的作用,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在强制力、道德标准以及效仿机制的促使下所产生的行为,更多的是基于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推动而发生的。然而,此类实证检验多以单个因素为研究对象,缺少对不同动力机制的比较,更缺少理论上的对话与对比。
此外,大多数学者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研究聚焦于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驱动因素研究不足。王敏(2013)等学者把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进行分析,他们认为外部驱动因素主要出自政策干预、社会监督及法律;内部驱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但企业家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重视程度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而且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另外,由 于劳动力资源、技术手段和组织资源缺乏的缘故使得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在企业中难以实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仅在于实施的操作成本较大也跟运作的复杂性有关,复杂性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税收政策、时间成本、缺乏指导等阻碍(Battaglia,2010),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宁波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突出问题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2)通过对不同驱动因素的比较,研究宁波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基于企业效益的考虑而产生的自主行为,还是迫于政治环境压力的应对之测;(3)通过对宁波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的研究,构建其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实现路径。
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首先邀请10名中小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测试,以识别和消除潜在的问题。测试的重点是问卷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容易被调查者理解。经过测试,发现最常见的问题是受试者对某些表述的困惑,在经过对问卷语言的修订之后,确定了最终的问卷版本。
在正式调查中,通过现场发放、邮件发放和委托发放等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调查问卷132份,回收率为44%;经过筛选,除去不合规定的问卷5份,问卷有效率为96.2%。问卷调查的对象分布于19个行业,主要聚集在装备制造业,服装制造业、家电、冶金、化工、文具、塑胶、纺织、机械、电气、汽配和食品业,占比69.77%,数据符合宁波中小企业的产业分布特点;其中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占比87.12%;另外,外资或外资控股企业占比9.76%,国有企业占比3.12%;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年销售额在20000万~3000万元左右。本文使用SPSS 21.0软件对问卷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宁波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
3 结果分析
3.1 因子分析
在处理问卷信息时因子分析是一种经常被使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检测一组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大量变量是否具有共同点,是否可归结成几类潜在的因素。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共有18个题项,运用五分量表法测量被调查者对每个题目的态度,1~5分别表示很不同意~很同意。首先用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将得到的数据分类。在运行该程序前,使用Bartlett球形检验和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KMO的结果在0.5~1.0之间,则因子分析是适当的,如果值低于0.5,则因子分析的适当性应该受到质疑。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KMO测度的值为0.909,说明原始题项内部具有一定得聚合性,可以被归类;Bartlett 球形检验中的Sig值为0.000,小于0.01,所有的数据表明,该样本数据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
提取初始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提取时采用特征值>1的原则,之后运用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因子载荷量仅在0.4或更高的范围内显著。结果显示,18个变量可较好的被3个因子解释,表示为因子1、因子2和因子3,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根据主成分因子分析的载荷矩阵判断每一个类别分别包含了哪几个因子之后,结合数据和文献分析,对这三个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包含了企业家的道德观念、企业伦理、价值观念等要素,反映了管理者个人的态度,因此因子1被命名为个人;因子2由企业的资源基础、盈利水平、经济利益、对利益相关者的能力等要素组成,反映了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因此因子2被命名为企业;因子3由政府政策、市场压力、媒体关注度等外界因素组成,因此因子3被命名为环境。具体分类如表3所示。
3.2 信度分析
问卷的信度是指同一对象在重复测量的情况下,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通常采用Cronbachs α系数作为检验方法。对于本研究而言,信度是指这些驱动因素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本研究运用Cronbachs α系数来分析信度。一个普遍接受的经验法则是,Cronbachs α系数在0.6~0.7之间表示可接受的可靠性,在0.8或以上则表示良好的可靠性低于0.35则属于低信度需删除。
Cronbachs α的检验结果在表4中显示。结果表明各因子和综合的克朗巴赫信度系数均大于0.7,因此数据有令人满意的可靠性。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对宁波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从个人、企业和环境三个视角对宁波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不仅仅在于企业管理者本身的道德责任,更有企业和环境的因素如企業赢利水平、市场竞争、政策监管等。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本文对宁波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政府引导,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政府要建立起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依据中小企业的性质与特征,合理地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界限,促使企业积极自主的履行。政府要加强对新闻媒体行业的监督和引导,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宣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揭露不道德的行为。政府还要加强对问题企业的严格执法,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因为大企业的贡献大,就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放任其发展,也不因为中小企业的贡献小,就对它过于苛责。
此外,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体系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面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政府的监管力度是有限的,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政府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联同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一种公正透明的责任监督体系,通过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的监督,增强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和动力。
4.2 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除了要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之外,让公众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奖惩理念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要鼓励客户购买其产品,对行为不道德的中小企业则要抵制其产品;对投资者也是一样,鼓励投资负责任的中小企业,对不负责任的企业降低投资金额或不投资。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由于成本管理、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关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量上与大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一味追求超出企业实力的社会责任最终落空,不但会被冠上伪善的名号,而且会危及到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就是要把自身的实力变强,只有实力强了才能更好的履行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公众来说,要在前期多支持和善待这些中小企业;政府则能够从融资、财税扶持、技术支持等角度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总而言之,在各方的共同作用下,建立起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得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有看得到的收益,不负责任的中小企业则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4.3 推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建设
大部分中小企业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实行权利分层,强调等级秩序,对个人主张绝对服从,反对不同意见。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会使企业组织产生不负责任的思想,变成一切活动以经济利益为先的糟糕景象。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应该逐步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将社会责任理念写进企业的管理制度中,使之真正内化。要做到这一点,中小企业可以从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战略入手,设立内部的监督办公室,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将社会责任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确保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此外,中小企业在用责任文化来要求员工行为规范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必将在长远的发展中收到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Battaglia M,Bianchi L,Frey M. An innovative model to promote CSR among SMEs operat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 evidence from an EU project[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0,17(3).
[2] Campbell L.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Globalization[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
[3] Hart,S.L. A Nature 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5(2).
[4] Ioannou I, Serafeim G. What Drives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R].Working Paper,2012.
[5] Porter M, Kramer K P.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11).
[6] 周中胜,何德旭,李正.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
[7] 王敏,刘辉,王建琼.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力实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①基金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常态下宁波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G18-ZXLL54)。
作者简介:楼颖莹(1988-),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